(一)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互动作用
由于城市交通的骨架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反过来,城市的布局结构,又往往与交通构架密不可分。
在世界上,城市的空间布局形态,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差异。其中,以公共交通、特别是以大运量公交为主的城市,会以土地的集约利用,构成特有的城市布局空间形态。如丹麦的哥本哈根,它主要依托城市轨道交通和与新城的联合开发,形成了特有的“指形廊道”。哥本哈根是采用了大运量轨道交通方式引导了城市空间发展的成功典范。它通过轨道交通和周边新城的联动开发,使城市空间沿着南、西南、西、西北、北5个方向的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呈“指形”发展。在规划中,该市规定了城市的发展大都集中在轨道交通车站附近,每一个轨道车站又都成为城市居住用地的核心,把所有的重要功能设施用地都安排在站点周围步行1km,即交通时间为不超过15min的范围内,这样就有效降低了到市中心的交通负荷(图5-59)。
巴西北部城市库里蒂巴,城市用地沿着5条快速公交轴线布局,形成海星形城市空间形态,这也是一个世界公认的成功规划实例(图5-60)。
在我国,许多城市也因地形和交通条件不同,而呈现各种布局状态(图5-61~图5-64)。
图5-59 丹麦哥本哈根市区布局随轨道交通轴线呈“海星形”延伸
图5-60 巴西库里蒂巴城市沿快速公交形成的“指形”布局
图5-61 南昌市区东部以赣江为依托将北京路、井冈山路向外延伸
图5-62 内蒙古通辽市区以霍林河大街和铁路向两端延伸
图5-63 深圳市区以深南大道为主轴线发展
(www.daowen.com)
图5-64 海拉尔城市沿平行于伊敏河的三条干道组成市区
(二)城市布局的空间半径
美国规划官员协会(ASPO)在1951年提出了一种“等时间线”的概念,认为交通的时空距离不是路程的长短,而是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实际花费的交通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可达性”空间半径,并在规划布局方面,引入了“等时间区”的概念,以这个概念去校核居住区与工作区的相互区位是否合理。
城市空间形态的合理规模取决于城市采用的交通方式,因此不同的交通方式会决定城市的空间规模,常规的原则是城市的地理范围应该小到使该城居民在一个小时内从城市边缘到达中心城市,因之也由此可以确定了城市的规模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对于主要采用汽车出行的城市,城市半径就可能达到50km左右;如果对于特大型城市超出了该原则,就应该用城市群的模式,城市之间采用快速轨道交通方式解决,就似北京与天津的关系一样;而对于主要采用非机动车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镇,其用地布局半径宜为8~12km。
(三)带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
“带形城市”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882年由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发表的带形城市的文章,由于城市交通在现代城市运营中具有决定性的首位要素,他提出那种传统的从核心向外一圈圈扩展的“同心圆”式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因为单核型的传统布局模式只会使城市拥挤、生态恶化和效率下降。该文中提出了使城市的发展必须沿高运量、高速度的轴线向前延伸发展。在这种运输形式高度集约化的带动下,城市的发展必然呈带形的空间形态,带形城市还能将城市的文明设施“伸”到农村,对实现城乡一体化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用这种理论指导,索里亚·伊·马塔于1882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外围建设了一个4.8km长的带形城市,后来又于1892年又在马德里周围设计一条有轨交通线路,联系两个已有城镇,从而构成了一个近60km长的马蹄形的带形城市(图5-65、图5-66)。
图5-65 西班牙马德里总体规划图
图5-66 西班牙马德里地铁线路规划图
在这种布局思维的影响下,世界上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都编制了富有蓬勃发展潜力的总体规划布局形态。由现代建筑研究会(MARS)的一组建筑师所编制的著名的伦敦规划(1943)就采取了带形城市形态,并且先后在哥本哈根(1948)、华盛顿(1961)、巴黎(1965)、斯德哥尔摩(1966)等城市的总体规划中,都采用了类似的布局指导思想。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的城市空间规模也发生了急剧扩张,至2005年,北京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182km2,比1985年时的规模扩大了3.17倍。由于受“集团式”的原有形态制约影响,北京城市布局一直呈“摊大饼”状的同心圆方式发展,使得一切活动高密度集中于中心城区周围。但随着城市交通运输方式以大运量公共交通为主导,致使公交站点周边的土地可达性提升,人们的经济活动沿交通线路更加集聚,交通服务的服务影响范围明显大于常规公共交通,使得北京的城市空间形态正在形成带形或线形的模式进化(图5-67)。
中国的城市布局,必须避免再走西方发达国家的老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许多工业化国家在大规模的城市改建和扩建中,运用了一些诸如“私家车交通优先”的错误规划理念,片面热衷于开辟大量满足于小汽车道路、高架路和立交桥,它对城市布局造成的不良影响至今还难以彻底改善。
图5-67 北京城市空间形态因发展轨道交通而正在变革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