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劳动比例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实用便捷

劳动比例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实用便捷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劳动比例法是用生产劳动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来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的。有些大城市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的比例会逐年下降,如北京市2000年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比为1∶1.08,2001年为1∶1.05;2002年为1∶1.02。每个城市必须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及发展阶段的不同,确定生产劳动职工在职工总数中的比例。劳动比例法的优点是可直接运用城市统计资料,简便易行。

劳动比例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实用便捷

劳动比例法是用生产劳动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来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的。每一个城市中的人口,都可分为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两大类。在劳动人口中又可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生产性劳动人口是指:工业企业、基本建设、农林水电(不包括郊区农村集体劳动者);非生产性劳动人口是指:商业服务、城市公共事业、科研文教卫生、金融及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等从业人员。在目前国家统计年鉴中,将就业人员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生产性劳动职工,就是指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职工,非生产性劳动职工,就是第三产业的职工。

分析预测步骤:

(一)正确确定城市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的比例

目前,我国城市人口中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比例一般在1∶1~1.5之间,其比例数受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水平和城市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据1999年中国城市年鉴资料中统计,我国现有城市的从业人口与非从业人口之比为1∶1.29。其中超大城市(人口超过300万人)为1∶1.2;特大城市(人口在100万人~300万人)为1∶1.26;大城市(人口50万人~100万人)为1∶1.35。有些大城市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的比例会逐年下降,如北京市2000年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比为1∶1.08,2001年为1∶1.05;2002年为1∶1.02。

每个城市要根据自身现状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分析确定其比例。

(二)合理确定规划期间生产性劳动职工的绝对数

城市生产性劳动职工的绝对数,即本市工业企业、基本建设、农林水气等部门的发展所需要的职工人数。可在现状基础上根据这些行业的发展预计所需增加职工的人数。一般可与本市发展改革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研究在规划期的新建、扩建项目计划,分析、讨论和确定需增加职工人数。此外,还要分析劳动力来源和劳动力调控的可能情况,以求需要与可能平衡。

(三)确定生产性劳动职工与非生产性劳动职工的合理比例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各个城市都是生产性劳动职工多于非生产性劳动职工。所以在以前一些资料和前苏联的资料中都有过这样的一个说法,即生产性劳动职工总数的比例一般为60%~80%。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情况有很大的改变,即非生产性的各个行业(第三产业)有了极大的发展,无论生产性的还是非生产性的职工人数都逐年迅速增加。许多城市的经济逐渐由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以北京为例。1978年第三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为地区生产总值的27.7%;1981~1985年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仅为地区生产总值的31.5%;1986~1990年增加到37%,1991~1995年增加到48.2%;1996~2000年增加到61%,2001~2005年进一步增加到68.4%。国民生产总值如此大的变化,第三产业的职工人数也随之变化。1999年北京市生产行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国民生产总值为984.4亿元,只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36.8%,非生产劳动(第三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693.2亿元,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63.2%。相应的职工人数:生产性职工1762617人,占总劳动职工人数41.9%,而非生产劳动职工为2443627人,占劳动总职工人数的58.1%(表4-5~表4-7)。

表4-5 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1978—2005年) (单位:亿元)

978-7-111-53249-1-Chapter04-10.jpg

表4-6 北京市劳动职工分类(1999年)

978-7-111-53249-1-Chapter04-11.jpg(www.daowen.com)

表4-7 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1978~2007年)

978-7-111-53249-1-Chapter04-12.jpg

由于北京是首都,机关单位和科研、文化事业等职工人数较多,所以比一般城市的非劳动职工人数多。每个城市必须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及发展阶段的不同,确定生产劳动职工在职工总数中的比例。

预测城市人口计算公式:

978-7-111-53249-1-Chapter04-13.jpg

或写成:

978-7-111-53249-1-Chapter04-14.jpg

实例:某工业城市也是地区行政中心,以轻工业为主,1990年城市总人口48.5万人,劳动人口27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55.7%。生产性职工(第一、第二产业)18.8万,占劳动人口的69.6%,2010年生产性劳动职工预测将达到25万人。劳动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比现状稍有下降,预计为55%,考虑到本市为地区中心城市,第三产业将有较大的发展,非生产性劳动人口应有较多的增加,所以生产性职工人数在工劳动总人口中占的比例要下降一些,参照同类性质城市和该市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比例为65%,按此,该城市:

978-7-111-53249-1-Chapter04-15.jpg

推荐该市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70万人以内。

劳动比例法的优点是可直接运用城市统计资料,简便易行。主要问题是在生产性劳动人口与非生产性劳动人口的划分上不能十分准确,只能根据统计资料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来分,是否影响到预测成果,要通过实践逐步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