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规模发展:经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城市规模发展:经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转变之中,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更好地为经济服务尚在不断探索中。在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目前还有一些模糊认识,有些地区想把经济搞上去,极力把城市规模做大,提出“加快城市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口号。这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其结果是造成许多建设上的浪费,影响地区经济正常发展。从园区发展情况证明规划所定的规模完全是正确的。

近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在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转变之中,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更好地为经济服务尚在不断探索中。在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目前还有一些模糊认识,有些地区想把经济搞上去,极力把城市规模做大,提出“加快城市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口号。这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其结果是造成许多建设上的浪费,影响地区经济正常发展。城市规划必须以经济为基础,确定城市规模必须要以地区经济发展为基础,对地区经济发展形势要有充分的认识。

(一)根据地区资源优势发展地区经济

当说到资源时,许多人立即想到金、银、铜、铁、煤等天然矿物资源。其实“资源”应从广义上去理解,即从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个方面来分析。自然资源有: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矿产、物产等;社会资源有:人文、历史、文化等。例如,新规划的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总共有一区五园。其中海淀园区是主体,规划范围达360km2,核心区为100km2。规划这么大的规模有什么根据呢?其中就是该区资源优势十分明显。从自然资源来讲,本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区的西北角,交通方便,各项设施建设方便,能源、水源都好解决;从社会资源来说优势就更明显,在园区核心区中,有中国科学院30多个研究所,集中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5所高等院校,学科齐全,学术力量雄厚,代表中国高等教育、科学文化发展的先进水平。为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提供条件,进而实现“研究——开发——产业化”的良性循环。早在1980年就由中科院物理所的7名科技人员组建了第一个高科技开发机构“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随后海淀区和中科院、清华大学合作陆续创办了科海、海华等公司。1984年就有了四通、联想、时代等40多家企业,1985年掀起了创造民营科技热潮,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0多家,并创建了北大方正。198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以中关村为核心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9年在中关村及其周围100km2范围内,已有高新技术产业近5000家。2000年9月至2001年4月完成中关村科技园区完整规划。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实现了原有规划目标。从园区发展情况证明规划所定的规模完全是正确的。

(二)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www.daowen.com)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以前计划经济完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但目前有些地区的规划建设中,还存在有不讲效益、脱离实际的问题,在规划中盲目追求“大规模”,认为“大规模才有大效益”。所谓“正绩工程”“形象工程”盲目求大求洋,给地区经济建设带来许多问题,造成许多浪费。

(三)城市经济发展要从城乡经济协调出发

城市的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向城市化转变,这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规律。在城市规划中必须遵循这一规律,运用这一规律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在城市规划中首先是将农村的各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成为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其次就是要将广大农村作为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延伸带,将适合农村发展的产业,由城市逐渐延伸到农村,从而使城乡经济得以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