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城市性质确定:城市总体规划

上海城市性质确定:城市总体规划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太平洋西岸,早在明末清初就引起国际市场的重视,被认为是理想的通商口岸。翌年11月7日上海正式开埠。在1985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对上海城市性质就非常明确了。本次总体规划对上海的城市性质表述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和国际航运中心之一。

上海城市性质确定:城市总体规划

上海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太平洋西岸,早在明末清初就引起国际市场的重视,被认为是理想的通商口岸。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1842年被迫同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上海被列为5个通商口岸之一。翌年11月7日上海正式开埠。1848年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上海租地章程》,随后又出现了美租界、英美公共租界,1899年,租界面积达到22.8km2。1847年法国在上海县(现闵行区)城北开辟法租界到1914年面积从65.7km2扩展到1000km2。1901~1924年英、法殖民主义者通过越界筑路,从东向西不断扩大地盘,逐步形成上海狭长形的老市区。

1927年成立上海特别市。1927~1931年在吴淞与江湾间策划建设上海市中心区,到抗日战争前夕已初具规模,但不久即毁于战火。抗战时期,日本曾做过“大上海规划”,企图长期霸占上海。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至1949年国民党政府曾先后编制了《大上海区域计划总图初稿》《上海市土地使用总图初稿》《上海市建成区暂行区划计划》等规划强调建设新计划区,避免旧市区不断向外蔓延。1949年5月上海解放,市府立即组织城市规划编制工作,1953年编制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规划人口规模500万~600万人,用地面积618km2。规划提出“逐步改造旧市区,严格控制工业区的规模,有计划地建设工业城镇”的原则。以上这些规划,对上海城市性质没有明确,但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上海已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和最大的工商城市,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

在1985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对上海城市性质就非常明确了。“上海是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之一,是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

1986年国务院对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指出:“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和重要的经济、科技、贸易、金融、信息、文化中心。应该更好地为全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还应当把上海建设成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www.daowen.com)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加速发展,中央明确要求“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清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中央的战略决策明确了上海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指明了上海今后发展的目标,给上海城市性质更上一个层次予以定位

上海市1999年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编制完成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本次总体规划对上海的城市性质表述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和国际航运中心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