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就增加了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如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农田、山地、湿地大量减少,降水渗入地下的少了而城市排洪增加了,城市水环境不断恶化,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因此,现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将以前的环境保护规划,发展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环境污染防治的目标:城市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生态环境状况不断好转。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城市建设发展,特别是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给城市环境带来许多严重问题。首先是各种污染问题,从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就增加了城市环境保护规划。那时,主要是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污染的措施规划。但是,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仅控制和治理已不能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了。如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农田、山地、湿地大量减少,降水渗入地下的少了而城市排洪增加了,城市水环境不断恶化,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再如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加上城市中各种设施耗氧量大量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极大增高,而人类必需的新鲜空气不足,还带来了城市热岛效应。还有城市的发展,大量消耗各种资源和能源,也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现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将以前的环境保护规划,发展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一)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目标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应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要促进地区经济从资源消耗型向生态友好型转变,即从传统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转型;促进城市及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活化的可持续生态系统演变。要达到的目标是:构建出山川秀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二)建设限制分区

综合生态适宜性、工程地质、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因素,规划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用于指导城镇的开发建设行为。

禁止建设地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一般这些地区包括河湖湿地、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山区泥石流高易发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城市绿线控制范围、河流、道路和农田林网及城市绿地等。

限制建设地区多数是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对这一地区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应尽可能避让。在这区域内建设要进行相应的生态影响评价和提出生态补偿措施。一般这些地区包括有: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蓄洪、滞洪区,风景名胜、自然护区和森林公园的非核心区,山前生态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文物地下埋藏区,城乡接合部的绿化隔离区等。

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地区为适宜建设区。

(三)综合生态规划

按照地形地貌、人类活动强度,一般可划为三个生态区,即山区、平原地区、城市中心区及其城乡接合部。

1.山区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景观、保护自然资源,推广生态旅游,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及废水和固体废物污染。对采矿破坏的区域,要进行生态恢复,妥善处理尾矿和矿渣。加强山区绿化,稳步推进岩石裸露地区的植被恢复,加快宜林荒山、疏林地和未成林地的绿化建设,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减少水土流失的功能,加强矿山的治理,严格控制浅山区开发建设,加强生态恢复。

2.平原区

加强植树造林和生物多样性,有效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蔓延,推广生态旅游,减少工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发展节水型农业。对防洪区内的土地利用实行分区管理。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地区、沿河流和道路形成的绿色走廊建设;加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区等重点绿化工程建设。形成城乡一体绿化系统。

3.城市中心区及城乡接合部(www.daowen.com)

要控制建设规模,加强绿地等生态建设,加强对城乡接合部的环境治理,大力削减污染物排放量,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大力增加城市房屋间、道路间的空间点状绿地。在城市中道路绿地和点状绿地交织形成绿网系统。鼓励立体绿化,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四)环境污染防治

环境污染防治要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源头治理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环境污染防治的目标:城市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生态环境状况不断好转。空气质量指标在全年绝大部分时间内满足国家标准,饮用水源水质、地表水体水质和环境噪声等符合相应国家标准。

1.总量控制

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按国家下达的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削减指标;二氧化碳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要按计划逐年削减。

2.大气污染防治

针对目前大气污染呈现出的典型复合污染形态及颗粒物污染较重的情况。城市应加大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使用量,大力提倡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要严格控制施工扬尘。

3.水污染防治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完善城市污水管网,改建厕所,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强化农村地区水污染防治、治理水土流失。严格管理地下水开发利用,合理调配本地区水资源,增加生态环境用水,促进水的良性循环。

4.噪声、辐射及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噪声、辐射、热岛效应等污染应按国家环保标准治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重点放在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方面。进一步推行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削减、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加强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使危险废弃物特别是医疗废弃物得到安全处理和处置。

5.面源污染防治

在农村种植中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养殖业中推行清洁生产,防治面污染,并开展畜禽养殖场的治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