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实践

城市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实践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规划和构建低碳生态城市,从各类学术研究,到政策制定以及规划低碳生态城市的实践。根据英国威斯特敏斯特大学对世界各国提出的低碳生态城镇和规划的调研,已经初步确认了全球的79个生态城镇,主要分布在欧洲,特别是北欧地区,以及亚洲、南太平洋地区等,但大部分尚处于规划和建设阶段。这为实施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十分重要的立法保障。

城市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实践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规划和构建低碳生态城市,从各类学术研究,到政策制定以及规划低碳生态城市的实践。根据英国威斯特敏斯特大学对世界各国提出的低碳生态城镇和规划的调研,已经初步确认了全球的79个生态城镇,主要分布在欧洲,特别是北欧地区,以及亚洲、南太平洋地区等,但大部分尚处于规划和建设阶段。

(一)英国

以低碳城市规划以促进城市碳排放总量降低为目标,政府承诺:2020年全国碳排放水平从1990年的水平上降低30%左右,到2050年降低60%。低碳城市规划的重点领域建筑交通,低碳城市的主要实现途径主要为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如《伦敦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中指出的,存量住宅的节能改造是伦敦最主要的碳排放部门,它占全市碳排放总量的40%。

2008年开始英国政府推行了生态城镇建设计划,2009年选定了诺福克郡的Rackheath、牛津郡的North—West Bicester等四个生态城镇建设项目。生态城镇建设的主要政策要求包括建设覆盖全镇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此外,还有实现碳的零排放:减少50%的小汽车出行,提高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比例。规定10min以内的步行距离能够到达公交车站和社区服务商业中心,加强建筑节能,在现有建筑标准基础上再降低70%碳排放。生态城内部实现混合商务和居住功能,增加就业岗位,发展本地区经济,增加绿色空间面积,且绿色空间面积不小于生态城总面积的40%,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户外活动和休闲空间。另外,还有垃圾处理与能源生产相结合,加强节约用水防洪管理等政策。

(二)美国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新城市主义协会以及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联合编制了绿色低碳社区发展评估系统(LEED-N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for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整合了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绿色建筑等的理念和原则,成为首个国家级绿色社区规则设计标准。

美国能源基金会与英国卡尔索普设计公司合作,编制了《低碳社区设计导则》,探索了营造宜居、低能耗、低排放的设计。

(三)中国

我国的规划目标是到2010年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要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2020年达到15%,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在2010年将达到1.5亿m2,到2020年达到3亿m2。“十一五”末期,太阳能、浅层地能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为25%以上,到2020年占50%以上。

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必须抓好规划设计这个环节,坚持新能源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2008年7月23日国务院第18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以国务院令第530号发布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条例规定:“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当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另外,要强制推动太阳能的应用,目前有十几个省,对12层以下的建筑都进行了强推,必须要装太阳能热水器深圳在探索12层以上的商层也准备强制推行。

同时,鉴于我国的城市普遍缺水,而在雨洪及台风季节,又因为降水造成内涝,为了实现把降水转化为可利用的宝贵资源,国家明确要求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计划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透、净化径流的雨水,以补充地下水或储存于地下,在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再生”出来并加以利用。城市的竖向总体规划应该有相应的技术保障。

我国许多城市已经或正在编制一些强化绿色生态环境、构建生态走廊、产业转移承接、方便公交出行等的规划方案,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图1-61~图1-63)。

978-7-111-53249-1-Chapter01-75.jpg

图1-61 深圳生态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www.daowen.com)

978-7-111-53249-1-Chapter01-76.jpg

图1-62 “海绵城市”降水利用比例图解

与此同时,建设部在2014年先后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对建筑的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全面提出技术规则。这为实施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十分重要的立法保障。

鉴于我国许多城市当前受严重雾霾的污染和市中心热岛效应的影响,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武汉、南京、株洲贵阳绍兴、福州等多个城市也纷纷进行了城市风道规划,以此作为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之一。北京市率先提出了构建“六个绿色通风廊道”为构架的生态空间规划模式。这些“通风廊道”包括植物园至前三门大街走向、京密路至东五环绿化、太平郊野公园至十里河、清河郊野公园至东四环绿化带、西五环绿化带走向及永定河至南苑一带,以增强北京城市的通风能力,消减雾霾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图1-64~图1-66)。

978-7-111-53249-1-Chapter01-77.jpg

图1-63 某城市规划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图

978-7-111-53249-1-Chapter01-78.jpg

图1-64 PM2.5浓度全球分布图

978-7-111-53249-1-Chapter01-79.jpg

图1-65 中国“感知城市”分布示意图

978-7-111-53249-1-Chapter01-80.jpg

图1-66 北京市区通风廊道规划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