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近现代城市规划科学发展,城市总体规划成果

近现代城市规划科学发展,城市总体规划成果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现代城市规划科学的理论城市规划理论伴随着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而诞生,因此社会所彰显的特性,也就是城市规划理论所阐述的中心内涵。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危机亦随之产生并恶化。上述一系列的战略思想,正在并继续影响着现今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向。此后,英国的卫星城镇陆续发展达40多个。

近现代城市规划科学发展,城市总体规划成果

近现代的城市,由于现代产业的发展和现代生活的需要,对城市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都有了更新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现在城市可以说是环境优先、“交通第一”。这一切都促使了,现代城市规划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现代城市规划科学的理论

城市规划理论伴随着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而诞生,因此社会所彰显的特性,也就是城市规划理论所阐述的中心内涵。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危机亦随之产生并恶化。1896年德国人佛立齐写了《未来的城市》一书,两年后英国霍华德著书《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他们不约而同提出了“花园城市”及“田园城市”的理想,其理论是要设法将现代城市的技术成就和乡村大自然的优点结合起来。建议发展环形放射的小城市,每个三万人。城市中心为公园,围绕公园的是行政和公共建筑,行政公共建筑外围,是一至二层的住宅区,再外围是工业区,然后是农业带。城市不再允许向外扩展,如果需要,可以发展再建一个这样的城市,形成“卫星城”。这种在中心城外围发展卫星城的模式,一直不同程度地影响至今(图1-26、图1-27)。

978-7-111-53249-1-Chapter01-32.jpg

图1-26 霍华德城乡融合的“花园城市”结构示意图

978-7-111-53249-1-Chapter01-33.jpg

图1-27 霍华德“田园城市”方案图

a)田园城市平面的局部 b)各田园城市之间以农业区相隔

鉴于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法国人勒·柯布西耶反对以往的城市分散主义思潮,面对大城市的建设现实,用全新的规划和建筑方式,通过紧密型的大城市和现代化的技术力量造就新一代城市。他的“城市集中主义”包含在两部重要著作中:一部是发表于1922年的《明日之城市》(The City of Tomorrow),另一部是1933年发表的《阳光城》(The Radiant City)。用这种思维,他于1925年提出了巴黎改建的新设想方案,主张在市中心干脆全部兴建60层以上的摩天大楼群,围绕摩天大楼建设56层的住宅,摩天大楼中布置大型公共建筑,以解决交通、日照、通风及环境绿化等问题(图1-28、图1-29)。勒·柯布西耶的这种规划思想,也为现代城市规划中的诸多综合性难题开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途径。

978-7-111-53249-1-Chapter01-34.jpg

图1-28 勒·柯布西耶的“明日之城市”方案图

978-7-111-53249-1-Chapter01-35.jpg

图1-29 勒·柯布西耶的“巴黎重建计划”

(二)“城市规划”的含义

关于城市规划的定义有多种不同的解读。有的从纯艺术观点出发,把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建筑艺术看待;有的则从纯功能出发,把城市规划片面的作为分配城市土地。在近代,对“城市规划”的宏观定义和目标大致经历了如下5个阶段:

1.城市规划定义为解决“居住、工作、休息、交通”四大功能的手段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希腊的雅典开会,提出了一个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的城市规划大纲,把城市规划定义解释为解决“居住、工作、休息、交通”四大功能的手段,显然,这是片面地从机械唯物论出发来看待问题。

2.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

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该宣言首次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1976年的世界人居大会首先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了“人居环境”概念,至今已发展为“宜居环境”,城市规划则以构建“宜居城市”为目标。

3.城市规划必须突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主题

1977年12月,一些城市规划设计师在秘鲁的利马集会,会后发表了著名的《马丘比丘宪章》,提出了如何在城市迅猛的发展中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等诸多问题,注重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问题。《马丘比丘宪章》中的理论观点,对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和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指导价值。

4.城市规划应该可持续发展

1978年,“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被正式提出。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等组织制定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着重强调必需将人类发展与资源保护相结合。会后,布朗于1981发表了《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首次提出了保护自然基础、开发再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的可持续发展三大途径。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必须保障资源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两者兼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996年在世界第二次人居大会上,提出了两大主题:“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了《伊斯坦布尔宣言》。

5.城市规划要满足“低碳绿色”战略

20世纪后期,因气候变暖致使全球性天象异常,联合国为了解决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问题,1997年在日本京东召开世界气候大会,并通过了工业化国家承担强制性减排目标的京都议定书》。进入21世纪后,在2011年12月南非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上,对未来几十年的全球气候变化,确定了新的路线。为此,联合国多次召开世界气候大会,呼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转型。

上述一系列的战略思想,正在并继续影响着现今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向。

(三)现代城市规划的实践

1.规划建设“卫星城”

由于工业化造成中心城市规模的急剧膨胀,疏散中心城市的工业和人口压力,成为大城市规划的新课题,规划建设“卫星城”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莫斯科是最早编制卫星城的大城市之一(图1-30)。

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建设卫星城方面也是走在最前的。为了疏散伦敦过密的人口和工业,在其周围先后建造了哈罗、斯特文内几等8个第一批卫星城镇(图1-31),吸取了伦敦市区五百多家工厂和1400多万居民。此后,英国的卫星城镇陆续发展达40多个。

霍华德学说(图1-32)的继承者雷蒙·恩温于1922年写了一本专著《卫星城市的建设》,主张卫星城由绿带包围不再发展。这种主张影响了一个时期的卫星城规划(图1-33)。

978-7-111-53249-1-Chapter01-36.jpg

图1-30 莫斯科卫星城规划(1921~1924年)

978-7-111-53249-1-Chapter01-37.jpg

图1-31 伦敦8个卫星城布局示意图

978-7-111-53249-1-Chapter01-38.jpg

图1-32 霍华德构思的卫星城市群结构示意图

978-7-111-53249-1-Chapter01-39.jpg

图1-33 恩温卫星城镇总体布局结构图(www.daowen.com)

2.多中心城市结构

与此同时,莫斯科因为19世纪50年代制订的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规模的控制缺乏科学的预测,不久便突破了用地及人口的控制指标,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求,于1971年批准了新的总体规划方案,该规划方案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城市规划结构从单中心演变成多中心,即划分成8个规划片。二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技术诸方面的问题,相应地制订了地区和郊区的规划。它放弃了单一中心的传统模式,改为以红场、克里姆林宫所在地区为核心片,其余7片环绕四周。八大片规划的实质,是要编制8个既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城市分区布局。市区总面积为878.7km2,并保留环外100km2备用地。每个规划片做到劳动力和劳动场所的相对平衡、都有各自的市级公共中心,连同中间的“都市中心”,形成“星光放射”状的市级多中心体系。这种多中心的总体规划结构模式对现在大城市中心区的布局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图1-34)。

978-7-111-53249-1-Chapter01-40.jpg

图1-34 莫斯科的多中心结构

3.新一代总体规划纷纷涌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恢复被破坏的城市,德国、波兰等多个国家集中力量解决总体规划问题;也有破坏较少的城市进行局部的改建。荷兰是城市规划比较先进的国家,因为国土较小,1941年就制定了区域规划法律,1955年有90%的城市有了规划及建设计划。欧洲在现代城市规划方面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按照新的城市规划理论,进行了许多新城的规划建设实践。巴西著名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为他的祖国规划设计了巴西新国都巴西利亚(他还设计了著名的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巴西利亚城市虽不很大,但很有特色:一是政治中心突出,二是交通流畅,三是环境绿化好。巴西利亚号称“绿地之上的城市”,其生态建设极为优秀,全市绿地面积达60%。巴西利亚的规划建设被称为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里程碑之作(图1-35)。

978-7-111-53249-1-Chapter01-41.jpg

图1-35 巴西新都巴西利亚总平面

印度旁遮普邦的新首府昌迪加尔城市规划是由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面积约3600km2,人口规模为50万。规划突出了“人的感受”思想,空间开敞,把条条绿带穿越市区,所有道路节点设环岛式交叉口。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大学区和车站、工业区由主要干道连成一个整体,次要道路将城市用地划分为800m×1200m的标准街区,横向步行商业街贯穿全城,是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融合的有益尝试(图1-36)。

4.“新城”运动方兴未艾

20世纪初开始流行的卫星城规划经过实践,由于规模小、就业面窄、生活居住配套不足,发展前景不好;更有的沦为单纯居住的“卧城”,反而增加了与中心母城间的潮汐式交通压力。于是,规模更大、具有“反磁力”效应的新城规划便应运而生。

(1)英国 英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率先进行了新城的规划建设,前后经历了三代新城实践。第一代和第二代新城实践结果是1955~1966年间建设的新城。英国第三代新城是指1967年后建设的新城。在伦敦周围先扩建3个旧镇,这三个旧镇是密尔顿·凯恩斯,北安普顿和彼得博罗,它们每个至少要达到20万人。密尔顿·凯恩斯是一个独立新城,被作为英国第三代新城的代表作,并声称将适应21世纪城市生活的要求(图1-37)。

(2)法国 法国大巴黎地区规划沿塞纳河两岸呈双轴线布局9个新城群,它们是综合性地区中心,每个新城可为其周围100万居民服务,这种布局格式打破了传统巴黎城的聚焦式结构,分散巴黎市中心的经济与行政职能,其中德方斯是其中最早得到实施的一个。它位于巴黎市中心主轴线香榭丽舍大街的延长线上,与卢浮宫、星形广场在同一条轴线,德方斯于1965年开始建设,是一个集行政、文教和居住三者一体的综合区(图1-38~图1-40)。

978-7-111-53249-1-Chapter01-42.jpg

图1-36 印度昌迪加尔城市总体规划结构示意图

978-7-111-53249-1-Chapter01-43.jpg

图1-37 英国密尔顿·凯恩斯新城规划平面图

(3)美国 从1961年开始,美国在首都华盛顿外围规划了哥伦比亚新城,它距华盛顿市中心48km,距巴尔的摩市中心24km,面积约5300多hm2,规划人口11万人。哥伦比亚新城的结构模式是以10个花瓣形组团所组成。每个组团人口约1万~1万5千人,各由3~4个邻里单位组成,每个邻里单位居住800~1200户,新城中心是以地区中心作为服务范围的,可为25万人服务(图1-41)。

(4)日本 从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经济在战后快速发展,东京的人口数量猛增。日本政府在1956年成立了首都圈整备委员会,开始研讨转移部分首都职能的问题,以疏散猛增的城市人口。1963年9月,政府批准了条件较好的筑波这一选址,并于1968年开始动工兴建新城。

筑波,位于距离东京50多km的筑波山西南麓。40多年来,这座科技新城集中了数十个高级研究机构和2所大学,是当时世界最知名的科技城之一。但是,筑波新城当初是为了分流东京人口而建立,如今其高新技术的产值在筑波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十分低,“科技城”的称号已有名无实,被世人称为“错进错出”。2011年,筑波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际战略综合特区,又迎来了一次发展机遇。目前,筑波提出了“面向未来推进全球化创新”的口号,正在谋求以“生活创新”和“环保(绿色)创新”为主导,以新一代癌症治疗技术、生活支援机器人的实用化、藻类生物能源的实用化、世界级纳米技术基地、新药品医疗技术研发、核医学检查药剂国产化和打造机器人医疗器械和技术的生产基地七大新科技领域为目标,努力拓展筑波科技新城的未来发展(图1-42)。

978-7-111-53249-1-Chapter01-44.jpg

图1-38 大巴黎地区沿塞纳河两岸呈双轴线布局的新城群

978-7-111-53249-1-Chapter01-45.jpg

图1-39 德方斯中心区规划总平面图

978-7-111-53249-1-Chapter01-46.jpg

图1-40 德方斯新城与巴黎旧城的对应空间关系

978-7-111-53249-1-Chapter01-47.jpg

图1-41 哥伦比亚新城结构示意图

此外,在大阪湾东北沿海岸,以大阪为中心,以半径50km呈新月形的区域,包括京都、神户等大城市和历史古都奈良在内构成了大阪都市圈,人口达1700万人。在上述城市相互连接的轴心上,组成了人口、产业、文化等高度集中的多中心网络型的都市圈区域结构,激发城市了活力(图1-43)。

(5)中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规划明确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构思,新城是新的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要节点。根据规划,将发展新城11个,以有效疏解中心城区的压力。这些新城分别是: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目前正在重点发展位于东部发展带上的通州、顺义和亦庄3个人口规模达100万的新城,该3个新城将成为北京中心城人口和职能疏解及新的产业聚集的主要地区,形成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图1-44、图1-45)。

978-7-111-53249-1-Chapter01-48.jpg

图1-42 筑波新城规划图

978-7-111-53249-1-Chapter01-49.jpg

图1-43 大阪中心城基本格局结构示意图

978-7-111-53249-1-Chapter01-50.jpg

图1-44 北京新城规划布局总平面图

978-7-111-53249-1-Chapter01-51.jpg

图1-45 亦庄新城规划总平面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