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城市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人类发展史中每一次生产工具的重大变革,都会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促进城市的大发展和大变化。因此,生产方式是城市发展的决定要素和原动力。(一)城市发展的三大阶段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由于人类社会的需求而产生,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城市人口接近120万人。

城市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城市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人类发展史中每一次生产工具的重大变革,都会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同时促进城市的大发展和大变化。因此,生产方式是城市发展的决定要素和原动力

(一)城市发展的三大阶段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由于人类社会的需求而产生,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过程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三大阶段之间的关系具体详见表1-1。

表1-1 城市发展三大阶段关系一览表

978-7-111-53249-1-Chapter01-6.jpg

(二)城市的发展轨迹

1.公元前的原始状态城市

现知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距今约5000年的古巴比伦,它大致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流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产生过饮誉世界的两河文明,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一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古城废墟和巴比伦“空中花园”遗迹被列为世界奇观(图1-4、图1-5)。

978-7-111-53249-1-Chapter01-7.jpg

图1-4 巴比伦城平面图

978-7-111-53249-1-Chapter01-8.jpg

图1-5 巴比伦古城鸟瞰示意图

中国最早的城市在商周时代。商王城形成距今3500年左右,城郭南北长约2000m,东西宽约1800m,其遗迹在郑州市区地下;周王城形成距今2800年左右,遗址为不十分规则的方形,面积约2890m×3320m,若以m折算周代的尺度,与“方九里”记载大致相近,中心部分的建筑遗址,分布在城中央偏南,也与“王城居中”的历史记载相符,其城址在现今洛阳市区下面(图1-6、图1-7)。

978-7-111-53249-1-Chapter01-9.jpg

图1-6 商王城平面示意图

978-7-111-53249-1-Chapter01-10.jpg

图1-7 周王城复原想象图

2.中国古代的典范城市

(1)北魏洛阳城 北魏(386~534年)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又称后魏,其都城洛阳可算是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都城,旧址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区东15km处。都城轮廓方正,规模宏大,有三重城郭、12个城门,整个外郭城以内有320个方形的坊,每坊均四周筑墙,每边长300步,即当时的1里(图1-8)。

(2)汉长安城 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的汉长安城,位于西安城西北方向。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性大都会,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其城垣内面积36km2,加上建章宫等遗址,遗址保护总面积达到65km2,占西安四大遗址保护总面积108km2的60%,占到未央区全区262km2的1/4。汉长安城又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是汉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中心。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遗迹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遗址,早在1961年即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国家级”大遗址。都城的道路系统是方格网,极为严整,有东西大街14条、南北大街11条。其中宫前的横街实测宽达220m,朱雀大街150m,气势极为宏伟,城内一般的东西向道路也宽达40~75m,南北向道路宽达47~68m,坊区内道路宽达15~30m。城内河道与城外水系全部连通(图1-9)。

978-7-111-53249-1-Chapter01-11.jpg(www.daowen.com)

图1-8 北魏洛阳城平面推想图

978-7-111-53249-1-Chapter01-12.jpg

图1-9 汉长安城复原想象图

(3)曹魏邺城 曹魏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20km的漳河北岸,遗址范围包括如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北城、邺南城、铜雀台遗址)和河南省安阳市东北(曹操高陵、西门豹祠)。曹魏邺城以一条东西干道,将城市划分为两部分,北半部为贵族专用,南半部为一般居住区。邺城遗址在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史上具有率先示范的独特地位,是东亚地区古代都城建设的样本,一直是中外城市规划和史界的关注学热点之一。邺城遗址对中国后世长安、洛阳等古城建设乃至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古都建设影响深远(图1-10)。

978-7-111-53249-1-Chapter01-13.jpg

图1-10 曹魏邺城平面想象图

(4)唐长安城 唐代的京都长安城,由郭城、皇城、宫城所组成。城垣规模极为宏大,建筑雄伟。根据考古发掘,外郭城为长方形,东西(由春明门到金光门)长9721m(包括东西两墙厚度在内,下同),南北(由明德门到宫城北面玄武门偏东处)长8651m,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达到84km2,是现存明代西安城大8倍多。城内街道横平竖直、纵横交织,划分出110座里坊。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唐时长安城内人口100余万,唐长安城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和最大的国际性城市,也是当时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同时代的欧洲古城人口规模只有几万至十余万人)。

唐代长安城在规划和建设采用的三套城和里坊制规制,对以后中国国都及国外城市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楷模示范作用。如宋代开封城和元、明、清北京城就基本沿袭了长安城的规划特点,日本的京都城和奈良的平城京规划建设也受到唐长安城的影响(图1-11、图1-12)。

978-7-111-53249-1-Chapter01-14.jpg

图1-11 唐长安城复原图

978-7-111-53249-1-Chapter01-15.jpg

图1-12 日本在奈良建造的平城京

(5)元大都 元大都,是元朝于1267~1274年在北京修建的都城。元大都城市格局秉承了我国古代营都“左祖右社”和“前朝后市”的典型格局。其主要特点是三套方城、宫城居中和轴线对称布局。三套方城分别是宫城、皇城和内城,各有城墙围合。皇城位于内城的南部中央,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宫城位于皇城的东部,并在元大都城的中轴线上。在都城东西两侧的齐化门和和义门内分别设有太庙和社稷坛,商市集中于城北。也有学者认为,元大都的城市格局还受到道家的回归自然的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表现为自然山水融入城市和各边城门数的奇偶关系。元大都的城市格局一直影响到明清两代的京城规划,直至如今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图1-13)。

978-7-111-53249-1-Chapter01-16.jpg

图1-13 元大都平面复原想象图

(6)明清北京城 明北京城的营建,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才基本上竣工,前后延续了十五年之久,东西城墙沿用元大都旧城郭。因元大都北城大多为荒芜的田野草原,明代筑北京城时把北城墙从元大都的北城墙向南收缩,南墙则因宫城南移而向南拓展。所以明北京的位置比元大都稍向南移,并非全在元大都旧址上重建,面积也由元大都的50.9km2缩减为35km2。城市人口接近120万人。其核心部分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位置,属天帝所居,是以皇帝工作和居所,称为紫禁城(图1-14)。

978-7-111-53249-1-Chapter01-17.jpg

图1-14 明清北京城址沿革示意图

从18世纪的后半叶开始,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过程。工业化和科技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和科技的突飞猛进,它不仅促进了原有城镇的扩展,而且导致了新兴城市的涌现。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聚落形式。因此,城镇化的进程是与工业化进程和科技革命紧密相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