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以后,社会上茶园、茶楼日益增多,这些场所都有曲艺节目(包括杂技)演出,因而也就产生了许多专业的演唱艺人。演员有男有女,但在茶园里演出的主要是女演员,男演员则多在西头、地道外等处“明地”(即露天)卖艺。
女演员的出身各有不同。有的是为家庭生计所迫,靠卖唱赚钱餬口的,这是极少数;大多数是妓女,受窑主驱使登台演唱以招揽生意的;还有一些是已脱离领家的妓女,以卖唱维持生活的,这种人在演唱上有些造诣。除此而外还有一种人,近乎票友性质,爱好时调,邀请必到,并不计较“包银”多少。
早年天津舞台上没有女演员,一九〇〇年以后从北京来了几个唱大鼓的女艺人,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视为新鲜事物。有的贫困人家看到这是一条出路,便让自己的女孩子拜师学艺,从此天津也出现了女曲艺演员。第一个登台唱大鼓的女演员是赵宝翠(又名大宝翠,与京韵大鼓著名演员刘宝全是一师之徒),她兼唱时调,可以说是天津女演员演唱时调的创始人。其后,高五姑以演唱时调而成名,她出身娼妓,赎身后以演唱为业。她属于女中音,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创造出一种“疙瘩腔”,以其特有的音色而轰动一时,拿手的节目有《七月七》、《大五更》等。再一个著名时调演员是秦翠红(外号“棒子面”),属于女低音,嗓音宽厚,气力充沛,演唱时一丝不苟,拿手的节目是《撒大泼》。三个女演员在艺术上各有千秋,都享有盛誉,但三个人在旧社会的归宿则不同。赵宝翠早年嫁人,销声匿迹;秦翠红绰有余裕,谢绝舞台;高五姑吸毒成癖,衣食无着,最后“倒卧”在南市街头。(www.daowen.com)
解放前在舞台上享有盛名的时调女演员还有两人,即姜二顺和赵小福。姜二顺属女低音,嗓音宽亮浓厚,吐字清楚,除演唱时调外,并擅长各种地方小曲,拿手的节目有《三国五更》、《山西五更》、《下盘棋》等。赵小福属女高音,嗓音清脆甜润,高低音运用自如,台风潇洒活泼,是时调女演员的翘楚,拿手的节目有《青楼恨》、《叉桿解狱》等。
此外,经常在茶园演出的女演员,还有:王银宝、杜顺喜、刘翠英、张少卿、尹凤兰、周翠兰、赵双喜、王毓宝、魏毓环、二毓宝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