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单弦的起源与发展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单弦的起源与发展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单弦,是由八角鼓发展形成的。单弦早先在清室八旗子弟中演唱,自编自演,不外歌唱升平吉祥词句与春夏秋冬、风花雪月以及说唱根据历朝野史所编写的传奇段子。继之有明三、明四,也破例拿钱。所编《聊斋》、“三言”、“两拍”段子,允称后来居上,故能在京津两地红紫一时,晚年成为单弦艺人巨擘。天津的女艺人石慧儒则有单弦杰出之称。单弦所用牌子,据老艺人谈及,将近四、五百个,迄今已不足百数,但常用者也不过二、三十个而已。

单弦的起源与发展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单弦,是由八角鼓发展形成的。近百数十年来,虽已独立的成为一个曲种,可是在演员演唱岔曲及数唱等牌子时,还保留着八角鼓一面弹敲一面歌唱的形式。

单弦早先在清室八旗子弟中演唱,自编自演,不外歌唱升平吉祥词句与春夏秋冬、风花雪月以及说唱根据历朝野史所编写的传奇段子。在大内、王府、达官显宦府第内清唱自娱,所以皇帝当时曾发给“龙票”(即清帝圣旨,许以专利),以资奖励。收入方面,因唱者都是吃着钱粮、拿着俸禄的“清票”——俗称“子弟老爷”,他们自带茶水不收代价。这虽无禁令颁布,但以地位关系,从未谈及索钱。洎同治、光绪年间,八旗子弟虽仍照领钱粮,但以其长年不事生产,游手好闲,骄奢淫侈,早已坐吃山空,入不敷出。加之朝纲不振,贪污克扣,所发俸银已非鼎盛时期可比。因之,以鬻艺为业者逐渐产生。首先破例而出者为随缘乐(真名司瑞轩,满族人)。开始时,还仅仅是在堂会中演出。本来清音桌上例铺红毡,如在某人座前,自将毡角处折上一角儿,即表示名为上桌,暗收“黑杵”(使钱的行话)。继之有明三、明四(即单弦艺人常澍田之父、叔),也破例拿钱。从此,单弦除演堂会之外,在书场上也崭露头角,大显身手起来了。

继二明之后,德寿山、桂兰友、群信臣相继驰誉书场。彼时唱单弦多为自弹自唱,或是短折子,或是中部说唱书部,如《再生缘》、《十粒金丹》等,后又有《聊斋》、《水浒》、《三国》、《列国》、《隋唐》、“三言”、“两拍”等。清末民初,并有不少反映当时朝政及社会、地方旧闻新事的段子,所唱的牌子增加很多,又不断吸收兄弟剧种、曲种的唱腔调子,更加丰富多采,为群众所欣赏。(www.daowen.com)

德寿山唱法,细腻动听。桂兰友嗓音洪亮,群信臣滑稽幽默,各有特色。常澍田拜德寿山学艺,又得明氏家学,故其唱艺极为渊博。荣剑尘能编能演,唱腔柔润,小、俏是其所长。所编《聊斋》、“三言”、“两拍”段子,允称后来居上,故能在京津两地红紫一时,晚年成为单弦艺人巨擘。解放后逝世,惜其编本未得外传,不知为何人得去。与荣同时者,还有恒洁远、沈云程、谢芮芝、宝和甫、卢湘卿、何质臣、谭凤元、曾振庭等人,各有所长,后又有曹宝禄。天津的女艺人石慧儒则有单弦杰出之称。她唱腔圆润,五音俱备,哦嗖含蓄,韵味浓郁,为听众所称道。惜年仅四十即逝去,闻之无不惋惜。再有石连城,宗荣剑尘,得其三昧,今闻已在河北省改业矣。后起之秀,男艺人王剑云病逝后,张伯扬脱颖而出,今在津艺坛享盛名。还有马增惠、廉月儒等。

单弦所用牌子,据老艺人谈及,将近四、五百个,迄今已不足百数,但常用者也不过二、三十个而已。如“太平年”、“金钱落子”、“南城调”、“湖广调”、“怯快书”、“流水板”、“靠山调”、“剪靛花”、“农民乐”(即旧调子“宫大老爷劝善”)、“倒推船”、“罗江怨”、“南锣北鼓”、“银扭丝”、“柳字腔”、“鲜花调”、“云苏调”等,再如“小磨房”、“石韵”等,则不常见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