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大鼓出于北京,又名清口大鼓。过去是北京旗人子弟喜演擅唱的曲调。艺人演唱则多见于拆唱节目中,专演此曲种者很少。最早有钟万起、金小山等;稍晚有曹宝禄、王子玉等。自金万昌出,经其加工创新,这一曲种才焕发了新的青春。从此,它也就分成了北板、南板两个流派:前者守旧,唱腔简单,上下句无何异样儿的区别,平淡无奇,王宪臣、刘荩臣等善唱之;后者则为金万昌所创演的梅花调,唱腔娓娓动听,且有许多出色的创新,深为听众所欣赏,逐渐成为此曲种之正宗。
梅花大鼓的基本程式,一般在前头先加四、六、八句书篇闲文,接着即为慢板,唱几“落儿”(即段儿)后,接“怯何”、“野鸡溜”(比慢板拍子加快),再转“上板”(快板),收腔后,再唱几句书尾,即算一阕。如果加演牌子,则多在“野鸡溜”前面加。旧时在收尾后常加奏“马号”牌子。
金万昌对梅花大鼓的精心创新和生平杰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曲调中有委婉之曲谱大过门、小垫头。大曲过后必加上一段小牌子演奏,唱者按曲子的抑扬顿挫、阴阳缓急,打出鼓点,足可以独立的作一演奏,如“上三番”、“下三番”、“紧三番”、“夜深沉”、“鬼拉腿”、“柳青娘”、“万年欢”、“马号”等,听来悠悠扬扬、荡气回肠,较之其他大鼓的单纯曲调,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二、对曲调不时作改革与增补,如有一何某人为梅花调按了腔,很婉转可听,金即将此调命名为“怯何”,而加唱在《黛玉悲秋》、《宝玉探病》等段子中。三、在唱中夹白,如在唱《安安送米》中,加上几句白话,好象鼓书的形式。四、在曲中加演单弦牌子,如“太平年”、“金钱梅花落”、“打新春”、“湖广调”、“怯银扭丝”、“吴桥落子”、“怯跳槽”、“农民乐”、“剪靛花”、“倒推船”等,大多是加在《怯绣》(老妈上京)、《六月雪》、《杜十娘》、《黛玉归天》、《琴挑》这些段子中。五、还有的用莲花落所用的“十不闲”的唱法,《摔镜架》采用“花辙(即一曲之内变化无数韵)的编词,《黛玉悲秋》加“四季”。金万昌常演之曲,有《目莲救母》、《鸿雁捎书》、《指日高升》、《宝玉劝黛玉》、《黛玉葬花》、《黛玉思亲》等。
金万昌的徒弟有刘继昌和荣少昌。刘原名连玉,已故。荣在解放后加入武汉部队政治部文工团,现已退休。弦师白凤岩对梅花大鼓的改革也有过贡献。天津有邱玉山、周子臣与瞽目弦师卢成科,都授女徒很多。旧时曾有女艺人刘玉芳、姜三顺、金桂笙,名未大显。其后有花四宝、花五宝、花小宝(史文秀)、花莲宝、花云宝、花银宝、周文如等,当时有“有梅皆宝,无腔不卢”之称。北京市女演员有郭小霞、阎丽琴、阎丽云、宋大红等。(www.daowen.com)
津市所演曲目,还有《蟠桃会》、《杏元和番》,《雷峰夕照》等,解放后增加了《红叶题诗》、《鹃啼》、《回民支队》、《端阳的心》、《千里堤送别》、《绣红旗》、《愚公移山》、《杨开慧》等新曲。
“四人帮”大搞文化专制主义时,梅花大鼓曾以“靡靡之音”的罪名被禁锢,绝迹歌坛十余年。粉碎“四人帮”后,才得到解冻更生,为歌唱四化服务,重放光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