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清江南文化研究:徽州商人书画收藏

明清江南文化研究:徽州商人书画收藏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后期,江南兴起书画古董收藏之风,徽州商人摹仿和追风江南士人,热衷书画古董收藏,与江南士人一起造就了江南收藏品的丰富,藏品市场的红火,收藏行业的发达,涌现出一批收藏世家或收藏家族。今即先按吴其贞所说,考察明后期徽州商人的收藏家族,以厘清其时徽商投资书画收藏的活动踪迹。溪南吴氏是歙县有名的大族,也是徽州著名的书画鉴藏家族,藏品当时为休、歙两县之最。吴治是个率性而为、见闻广博的书画商,以收藏丰富闻名。

明后期,江南兴起书画古董收藏之风,徽州商人摹仿和追风江南士人,热衷书画古董收藏,与江南士人一起造就了江南收藏品的丰富,藏品市场的红火,收藏行业的发达,涌现出一批收藏世家或收藏家族。对此,既有研究已较为丰夥。然而大多只视徽商为艺术赞助人,而非投资人;仅评论其附庸风雅的一面,而殊少论述其鉴赏藏品的一面;又仅讨论吴地与徽地地域之争或两地艺术水平高下之争,而殊少讨论其两地之人或徽商与吴地文人的专业合作。

歙县书画商吴其贞于崇祯十二年(1639)感慨道:“忆昔我徽之盛,莫如休、歙二县,而雅俗之分,在于古玩之有无,故不惜重值,争而收入。时四方货玩者闻风奔至,行商于外者搜寻而归,因此所得甚多。其风始于汪司马兄弟,行于溪南吴氏,丛睦坊汪氏继之,余乡商山吴氏、休邑朱氏、居安黄氏、榆村程氏所得,皆为海内名器,至今日渐次散去。计其得失不满百年,可见物有聚散,理所必然。”今即先按吴其贞所说,考察明后期徽州商人的收藏家族,以厘清其时徽商投资书画收藏的活动踪迹。

一、歙县溪南吴氏家族

歙县人汪道昆说,徽州一府“诸吴甲族,尤著溪南”。又说:“歙之西故以贾起富,其倾县者称三吴。三吴出溪南,即溪阳里。”又记:“丰乐水出黄山,东行百里而近,水浸深广。其上则诸吴千室之聚,里名溪南。”金德瑛说,溪南吴氏,迁往歙之丰南至今千余年,族姓蕃衍,“海内推世家者,必以新安吴氏为最焉”。大名鼎鼎的歙县人汪道昆,他的母亲就是溪南吴氏。

溪南离徽州府城三十五里,属歙县之西乡,一称丰溪,俗称溪南,又称西溪南。明代属十六都五图(康熙《歙县志》卷二《疆域·隅都》)。知州胡尚志称“溪南天下称,乡人多尚华侈”。为歙县西乡之佳境,宽广而舒衍,东临大溪,西接沃壤,南临丙村,北极刘村,吴氏居处其间,“其人物之俊秀,财产之丰厚,功名之烜赫,虽繇祖宗积累之所致,然亦必由斯地风气完聚,相与符合而亦有以致之也”。自然环境优美,溪南人吴与桥称:“吾邑溪山之胜,得邀前贤流连咏歌者,无如丰南为甚。”

溪南吴氏是歙县有名的大族,也是徽州著名的书画鉴藏家族,藏品当时为休、歙两县之最。

溪南吴氏收藏书画开风气之先的,按汪世清先生的说法,应推丰南吴氏第23世吴守淮。吴守淮,字虎臣,一字原柏,号怀隐。约生于嘉靖十七年,约卒于万历十四五年。其父元红,贾于淮地,与当地女子生一子,名守淮,为当时所称之“孽子”。守淮天资聪颖,但屡试不第,遂挟资游四方,交游甚广,吴门会王世贞兄弟,北上欲见李攀龙,在歙县则与家居之汪道昆及其二弟道贯、道会为知交,入丰干社,又欲共建维摩精舍,汪道昆将其荐至戚继光处。乃“游江淮吴楚间,斥买重器,珍藏法书名画”。邹迪光说他善读书,一切古文金石、周秦两汉书具能染指。后来资财即将告罄,在西湖遇到徐渭,对其鉴赏古器的能力大为惊奇,但劝以见古物不如见古人,多读书。守淮服谢,遂买经史千余卷以归,披阅有得,为诗有惊人语。曾说:摩挲彝鼎,亲见商周,虽南面王乐,不以易此。这是溪南吴氏第一个有名的收藏商人。吴守淮又嗜酒好诗,好骂座,有山人风格。万历三年正月至六年十一月将近4年时间中,仅欠方用彬一人就有本银18两,古玩该银38两。所欠古玩银大约是收购后未曾付款。其丰干社友方用彬保留至今的信札中,多有记其欠债窘困情形者。一信称:“向来穷鬼久恋……所负久久,实为汗颜,容浃旬谋之宗人,得报即璧归足下矣。”另一信称:“穷冬岁宴,百债纷集。承谕,弟此时正坐左右维谷之时,似稍就绪,当专人走复也。”万历初年大概正是其最为艰难的时日。吴守淮终以“以爱玩古器坠业”,“嗜酒好诗雅成癖,千金散尽家四壁”,有进无出,欠债累累,贫穷而逝。

吴治,字孝父,号梦竹,与守淮是同族兄弟。少习举子业,后弃儒而到淮扬一带随父经营。父殁,吴治在南京有豪奢之举,名噪当地。“性善鉴古鼎釜罇彝、法书名画之属。常游公卿间,伉率不韧而不及私,故诸公卿坦重之。北走汴宋燕齐,南走吴越闽浙,西走楚,直抵蜀,游峨眉以归。”吴治是个率性而为、见闻广博的书画商,以收藏丰富闻名。汪道昆曾致其信道:“往从舍弟闻足下义甚高,继又闻足下学蓄诸瑰琦,将叩守藏人以覬观美。”表达观瞻之愿望。吴治也曾向王世贞出示赵孟頫篆字书卷,“配割匀整,行笔秀润,出矩入规,无烦造作,恍若所谓残雪滴溜蔓草含芳之状”。又以赵孟頫篆书《千文》求王世贞作跋。该书“极精整有意,出徐骑省、周右丞上,绢素用织成乌丝楼,是南渡后修内司物,目所未见”。后来向王质银40两。

同为吴氏23世的吴一钦(1553—1606),吴士奇之叔。与兄一起经商扬州。“习禁方,善书画,古玩器,一经赏誉,声价便重。每言:‘非诗书不能显亲,非勤俭不克治生,字虽小技,文人用之则大。’”

24世吴时英,字伯举,号慕庵。父名守业,为守淮之侄。时英少业儒,科考屡次不利,遂业贾,而资财大饶。“雅负博古,重购商周彝鼎及晋唐以下图书,即有奇,千金勿恤”,“脱遇法书名画钟鼎敦彝,辄倾橐购之,不遗余力”。里中人称其“癖矣,作无益害有益,何居”,伯举置而弗闻,搜购如故。行为方式有类其叔吴守淮,“于经史子集及百家曲艺稗官小说,莫不涉猎,其粗下笔,数千言立就。书画彝鼎,具列左右,日夕烹肥击鲜,陈优人粉墨之戏不辍”。其交游广泛,常置酒高会,辄尽客人之欢。慷慨持大体,在贾人间调停解纷,仗义应急,深受同行信赖。守淮因“嗜古破家”,时英常应其急,等到守淮辞世,又养其孤嫠。其掌计负人银16000余两,时英“乃出所购诸重器,捆载入燕”,计其所值,足当所负,“自公卿以至韦布,请造无虚日”,倾囊相助,避免了一场官司。

24世吴新宇,名希元(1551—1606),字汝明,号新宇,为吴守淮族侄。以捐纳得中书舍人之职,不就。此吴新宇,后来被吴其贞在《书画录》中称为“巨富鉴赏”。据李维桢所撰墓志载,吴氏好风雅,平时“屏处斋中,扫地焚香,储古法书名画,琴剑彝鼎诸物,与名流雅士鉴赏为乐”。所藏有王献之《鸭头丸帖》,阎立本《步辇图》和颜真卿《祭侄稿》等名迹。在这些作品上,留有其收藏印“新宇”和“吴元希印”等。赵孟頫小楷《清净经》,为字五百余,全法《黄庭坚内景》。仇英《南阳草庐图》卷,全效李云麾,金碧庵画,精细活泼;李唐《七贤过关图》,绢本,浅绛色,有楼钥、黄溍跋尾,“收藏得地,精采焕然,亦南渡奇迹”。此三图,按照张丑的说法,新都吴新宇均曾收藏过。而仇英画卷,后来归于徽州另一商人徐晋逸。此吴新宇,当即沈德符所说以800两银从冯梦祯的长子手中买了假《江干雪意图》的“徽州富人吴心宇”。25世。吴新宇生子六人,皆以凤子排行,一名起凤,先卒;二名翔凤,三名云凤,四名庭凤,五名家凤,六名友凤,均为国子生,故时人呼为“五凤”。五凤“皆好古玩,各有青绿子父鼎,可见其盛也”。其中第五凤又擅长诗画。崇祯十二年,吴其贞在其家观赏王右军《平安帖》一卷。该帖书在硬黄纸上,系唐人廓填,上有元人柯九思图记,属刻入《停云馆》中者,“精彩甚佳”。又有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一卷,书在白麻纸上,纸墨并佳,有鲜于伯机等题识,较之《停云馆》帖,笔画圆键,吴其贞认为“信为真迹无疑”,原为吴江村之物,后来也归于五凤。

同为25世的吴能远,与五凤为族属兄弟。万历四十五年(1617),吴能远向张丑展示书画,先出《梁临乐毅论》,后有邢侗再跋,张仔细辨认,系宋人笔;次出周文矩《戏婴图》卷,为宋高宗秘本,后有钱舜举诗及文休承等跋,张丑认为“盖佳品也”;继出秦观《临禊序》,前有李公麟图,张丑认为“极精”;再出赵千里《山园图》大幅,张丑认为“笔法古雅,不作纤细妩媚之态,与世行本绝不相同”;更出赵孟頫《临黄庭经》,前有梁楷经相书画,张丑认为“皆精”。又有赵孟頫《处静斋图》,绢本,淡青绿,张丑认为“清逸之极,当属神品”。还有倪瓒《双树筠石》小幅。最后出示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山水共十余轴,“一一皆精”;张伯雨《临吴道子观音立像》,“尤为品外之奇焉”。一日之间能够饱览这么多精品名品,张丑惬意地说:“余一日而得纵观诸家名迹,非有翰墨缘者,不能享此清福耳。”后来崇祯年间,吴能远在苏州阊门安家,“凡溪南人携古玩出卖,皆寓能远家,故所得甚多,尽售于吴下”。崇祯九年(1636),张丑又与韩朝延一起拜访吴能远,吴先出示宋裱巨然绢本《萧翼赚兰亭》立轴,上有“宣文阁印”、“绍兴”小玺、“纪察司印”。画上山水林木,满幅皆用水墨兼行法,只有人物屋宇稍为设色,张丑认为“笔法古奇,渐开元人门户,故是甲观”;次出黄涪翁楷行四帖,“皆古人弄笔成妍处”;次出赵鸥波《松石老子图》小帧,“画学全师唐人,设色浓古”;次出王蒙《溪山高逸图》,“楷行楚楚,画更悠然”;次出倪瓒《碧梧翠竹图》,“笔势苍劲,草草而成,绝不类其平时细描轻染,略施浅色点缀”;最后出方壶《金鹅晓日》,“洪锁泼染,种种动人”,同为方壶的《戏墨山水》一卷,上有文徵明题咏,精致秀美。张丑再次感慨道:“是日获观名迹,令人应接不暇,记此以侈眼福。”康熙五年(1666)三月初一日,吴其贞在其家观看马和之设色《山庄图》绢画一卷,该卷“气色尚佳,画法精细而有逸韵”。

五凤族属兄弟吴国珍,小名六十,字席臣,汝砺公长子,生天启五年(1625),殁于康熙时。吴其贞曾在其家观赏郭恕先《黄鹤楼图》绢画,该画“画法工细,望去门户有数进,幽邃之甚”,吴认为非郭画,而是元人孤云画。溪南吴氏不但本身多善收藏,连其家人门客也好此道。如五凤家人宋元仲,吴其贞曾在其家观赏原属吴江村、后属五凤的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又在宋元仲等人之手观赏赵孟頫《梨花白燕图》小纸画等三图。顺治十年(1653),吴其贞又在其家观看唐子华《双松平远图》等二图。康熙六年(1667),又在其家观僧子庭《松石图》等二图。又如吴氏家人吴龙。吴其贞记载,其人“聪明多技艺,皆出自己意,未尝学于人。若临摹宣铜炉、接补汉玉颜色,制琢灵璧假山石,修补青绿铜器,一一皆瞒过有见识者,此为溪南神手”。

五凤门客吴可权。吴其贞称其“为人滑稽,多技艺,善效人声音,无不酷似,为当今一优孟”,大概属五凤家有一技之长的门客。吴其贞曾从其手中购得赵希远《行书杜诗二首》等书画,该诗卷“书法端严,结构茂密,似学苏东坡”。吴其贞又在其家观看赵干《江行初雪图》等,该图“画法秀健,气韵浑厚”。顺治二年(1645),吴又在其手观看倪瓒《林亭远岫图》等五种书画。吴又曾与吴可权、汪三益等人在吴文长家看画,如风卷残云,半日观画二百余幅。

吴氏另一门客汪三益,可能与吴可权一样,同为五凤门客。吴其贞说,汪为溪南吴氏门客,吴氏“凡鬻古玩,皆由其手,而真伪懵如”。吴其贞曾在其手观看唐人廓填王羲之《中郎帖》第三图,该帖“精彩有上古气韵”。吴又从其手得到梅花道人《清溪勘鹤图》绢画一大幅,宋元人小画册子一本。又在其手观赏过黄公望《行草残缺诗》一卷等两种名迹。

从吴其贞称汪三益等为居停主人和其观赏交易情节,可见吴氏家人宋元仲,五凤门客吴可权,吴氏门客汪三益等人,均是专门为溪南吴氏从事书画买卖的经纪人,吴氏特别是五凤收卖古玩,都是由这些人经手的。吴氏家中还有吴龙这样专门为其书画经营的临摹或制假高手。而到崇祯后期,吴其贞询问汪天锡等人其家乡书画收藏情形,答称“皆已售去”,按汪三益的说法,“吴氏藏物十散有六矣”,大半已经出让散佚。

溪南另一著名的收藏家是吴国廷,一名廷,或廷尚,字用卿,即在书画收藏界名声很响,常以吴江村称之。其兄国逊曾先后在南京、扬州、海州、苏州、杭州等地经商,称中贾,国廷与弟为诸生,入赀为国子监生,故称吴太学。家有馀清堂。国廷与兄“俱之京师,悉出金钱筐篚易书画鼎彝之属,鉴裁明审,无能以赝售者,好事家见之,不惜重购,所入视所出,什佰千万”,赏鉴水平非同一般,经营书画赢利丰厚。

吴江村博古善书,收藏晋唐名迹甚富。万历四十一年(1614)十月,夏贾前往李日华家,携视米元章《提刑帖》,即是吴江村之物。吴江村与刘延伯司隶为知交,博古往来甚多。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素版本,原为朱太傅成国家宝物,时人“每谈为墨宝之冠”,后来流转吴下,辗转为刘所有。刘、吴俩人到松江,刘预收吴购买古玩款千余两银。天启二年(1622),刘逝世,吴前往吊唁,问及《快雪帖》下落,刘家出示账本,记以物偿吴以前之千金,其中就有《快雪帖》。刘恐为人侵匿,特意请麻城知县用印,托汝南王思延将军交付于吴。吴睹物思人,十分感慨。又据王穉登的说法,朱太傅家所藏二王真迹共十四卷,只有右军《快雪》和大令《送梨》二帖是手墨,其余皆为双钩廓填。《送梨》帖已归王世贞,而《快雪》帖由卖画者卢生携到吴中,王穉登倾囊购得,吴用卿又以三百金买去。综合当事时人的记载,大概《快雪时晴帖》从京城流出后,先为王穉登所有,旋被吴用卿购去,再经吴之好友刘延伯之手,复归吴用卿。董其昌说,唐虞世南临《兰亭帖》一卷,素笺本,万历二十五年(1597)观于真州,吴山人孝甫所藏,七年后,由吴用卿携到松江。又按照杨明时的说法,万历二十六年(1598),用卿从董其昌处索归是卷,与吴治、吴国逊等同观。看来该帖早就为吴用卿所有。又宋褙米芾草书九帖,原系宋徽宗故物,明末人张丑认为此帖“乃米老生平第一好书也,较所见张子有家九帖、严道普家八帖,虽真迹,一一出其下矣”。原存宗伯韩存良家,故有“韩世能印”,后转入吴用卿手,有“吴廷之印”。米芾《送王涣之彦舟》卷,556字,沈周、祝允明、文徵明三大家曾赏鉴,祝允明认为“尤为精粹”,原藏汪宗道家,历经520多年,“完好如故”。嘉靖三十二年(1553),素爱米书的研山居士顾从义于在京城友人家倾囊购得,认为其“诗体具备,墨妙入神,真秘玩也”。万历三十二年(1604),吴用卿携此真迹至西湖,董其昌以诸种名迹换易而得。有人因此而叹道:“已探骊龙珠,馀皆长物矣。吴太学书画船为之减色”,董也自慰道:“米家书得所归”。董其昌一直在江南寻求五代董源画而不能得,其友顾仲方告诉他从张金吾那里可以购得。万历二十一年(1593)刚入京城三天,徽人吴江村即持画数幅谒见。董懒洋洋地发问,是否知道张金吾其人。吴愕然道,其人已千古,公何以急急提到他。董说,张家所藏董源画是否无恙?吴执图而上,说“即此是”。竟是董源所画《溪山行旅图》,即所谓“江南半幅董源真迹”,原为沈周家藏之宝。董惊喜不能自持,“展看之次,如逢旧友”。后来,董其昌常与吴江村一起鉴赏书画。董有一次曾手书嘱咐友人:“若见吴江村,幸拉之偕来,过岁除,观诸名画,何如?”画宗董其昌愿拉上吴江村一起欣赏书画,或吴手头有真货,或吴之水平也高。

《东方生画赞》是王羲之的名迹,汪道会认为“即宋拓已如晨星,况唐人临本乎”?他昔年曾在吴敬仲处见过,万历三十七年(1609)也归吴用卿。吴道子著色《天神》卷,上有宋徽宗御书及双龙方玺。吴道子《旃檀神像》,徽宗瘦金书,有“宣”“和”“内府图书之印”印记,有严嵩家关防半印,吴用卿也曾收藏过,后来归于徽州书画商王越石。黄公望《书谈道章长卷》,原为项元汴、李日华珍藏,他也曾收藏。此卷入清后进入内廷,登录在《石渠宝笈》中。

吴江村利用各种机会,广交名流,与李日华、董其昌、薛冈等人频繁交往,更不惜重金,大事收藏,扩充收藏,提高藏品品位。薛冈为他作象赞,颂其“载我彝鼎,游彼商周,远取诸物,好古敏求”。万历十八年(1590),吴江村入都,与董其昌周旋往还,找机会向董乞求画作,未能如愿。次年,董其昌告假南归,吴尾随其船,行船途中,空暇较多,吴获得董作《白云潇湘图》,“笔随神运,真不减元章旧作也”。吴喜极携归,急用装潢,并附记于后。家藏董其昌《临东坡九札》,高7寸5分,长1丈零5寸,行76行,又跋5行,共81行,后来转入高士奇之手。又藏孙虔礼书北山移文,“笔机圆纵”,远出书谱之上。

董其昌、冯梦祯、陈继儒等游黄山,吴江村曾为居停主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三月十九日,冯梦祯在杭州西湖,早早拜见吴江村,“得见颜鲁公诗真迹,苏子瞻自书两《赤壁》,大是可宝”。此即人称“吾家无第一,天下无第二”的至宝。次日,吴江村造访冯梦祯,又“尽索观古帖名画,听诸姬歌”。次年三月十二日,冯梦祯有黄山之行,造访溪南,“主江村家,园中诸吴三四辈迎于门”,吴国廷隆重接待。十六日,吴思古、吴元满、吴元凤拜见冯,吴江村设宴相款。十八日,冯赴约,吴江村“出宝玩见示,玉物多有佳者,手卷惟孙过庭《千字》至佳”。

吴江村国廷不但收藏丰夥,而且最有名的大手笔是刻馀清堂帖。其收藏有王羲之《官奴帖》真本,请好友杨名时双钩而入石刻本,直到清代,人所珍袭,誉称不减于《快雪》《鬰冈》诸类帖。所刻有馆本王右军十七帖,唐人双钩本,宋濂跋鸭头宋绍兴御题,胡母帖,行穰帖,思想帖,赵孟頫、文徵明等跋迟汝帖、霜寒帖,其昌跋米帖,云是唐临,馀皆其昌跋,或江村自跋。王大令兰草帖、东山帖、中秋帖,王询伯远帖,虞伯时积时帖,智永书归田赋,孙过庭书千文,颜鲁公明远帖,苏东坡书赤壁赋,米南宫书千文,又临王右军至洛帖,皆刻于万历中。后来“清大内所藏书画,其尤佳者,半为廷旧藏。有其印识”。沈德符评论说:“近日新安大估吴江村名廷者,刻《馀清堂帖》,人极称之。乃其友杨不器手笔,稍得古人遗意。然小楷亦绝少。董玄宰刻《戏鸿堂帖》,今日盛行,但急于告成,不甚精工。若以真迹对校,不啻河汉。”以董其昌之学历和声望,所刻《戏鸿堂帖》根本无法与吴江村所刻《馀清堂帖》相比,可见吴之之鉴识和资财。

其弟吴国旦,字震方,收藏也丰。国旦眼见其兄用卿游道日广,资财不敷,曾出谋划策,出售所藏锺鼎图书,获利数千金,子母经营,大得余赢。

溪南稍早则有吴勉学,字师古,丰南人。明中后期人。博学多藏书。家有师古斋,校刻经史子集及医书数百种,雠勘精审。如《古今医统》、二十子、《近思录》《花间集》《文选》《诗》《唐诗正声》《性理大全》《资治通鉴》《宋元资治通鉴》《两汉书》《世说新语》《礼记集说》诸书。所辑《河间六书》收入《四库全书》中。又曾与吴养春校《朱子大全集》。其时歙县有力之家竞尚刻书,如吴养春泊如斋,刻《宣和博古图》,吴琯西爽堂刻《古今逸史》《晋书》《水经注》《诗纪》等,均甚有名。收藏善本珍本,付梓梨枣,自有优势,是以一时歙县好古之家竞尚刻书。

依据吴其贞所记,溪南吴氏还有吴本文、元定兄弟。崇祯十二年(1639)四月初三日,吴其贞在吴本文家观南唐李后主所临隐居《雪赋》卷,而且同日“所见元人墨迹、宋元名画颇多,皆为绝妙者”,盖因吴本文“鉴赏书画目力为吴氏白眉”。次日,吴其贞又在吴元定家见到唐人临本《东方朔黄像赞》一卷,仇英《前赤壁赋》卷、唐寅《香山图》卷,祝允明《兰亭图》,徐幼文《狮子林图》等,“皆精妙无出于右者”;另见青绿腰花尊一只、有盖金花觯一只、小金龙交牙彝一只,“其色皆为青翠莹润,几欲滴下,为周铜器皿之尤物也”。同月又在吴本文家见到宋高宗《杜陵诗》等书画四种。吴其贞还在吴本文家得到宋徽宗《大白蝶图》小绢画和赵孟頫二赋。在吴元定家见到李晞古《雪堂图》,“情意如真,使观者无不抚掌叫妙此图”。

吴梦符,崇祯十一年(1638),吴其贞曾在其家观看宋画《田舍图》大绢画,该画画法“不工不简,有意尽而笔不尽之意”。

吴象成,吴伯昌之长子,“当日收藏颇多”,魏忠贤擅权时,其藏“皆散去”。吴其贞从其家得到《景物清新》《飞雪沽酒》二图,并见到赵孟頫《士马图》等五图。

吴大年及其继子吴文长。崇祯十二年四月,吴文长为吴其贞出示画幅二百余,手卷四五十,画册数本。其中李伯时《白描罗汉图》纸画大册子一本,“画法精俊,气韵绝伦,为神品画”,后有赵孟頫题跋。又出视玉铜窑器,内有周铜方觚,花纹精彩,精好与程正言家所藏无异,据说海内只此两只,价值千金,“为当世名物”,吴其贞观赏后,“其余精好者不胜于笔”。又在吴文长家见到梅道人《江村溪乐图》,该图“笔法工细,紧密浑厚,石子皆设色于红绿者,为道人超格妙作”。

吴瑞生及其侄吴汝晋。崇祯十二年四月,吴其贞在吴瑞生家见到张伯诚《南村草堂图》,该画效法董源,“画法浑厚”。吴又在其侄吴汝晋之屋壁上,见到梅道人《白衣大士图》,“凡此图之上一点一画,无不得于天趣,妙绝古今”。

吴良琦、吴良止。依据方元素的保留的信札,两人可能是族兄弟。吴良琦,字无怀,喜收藏宋元古本及印章,收藏印章千余方。汪道昆家居时组织肇林社,延僧讲《楞严经》,良琦也前往听法,道昆作《肇林社记》,置之搢绅学士之列。万历三年(1575),曾前往方用彬宅,承出示藏品,良琦致信称“荷睹珍藏,迥出神品”。良止字仲足,亦字未央。万历《歙志》列入艺能传,赞为“工图书,铜款特精。笔笔古文汉法,庄严遒劲,画一截然,真如旧章出土,不复可辨”,是当时与休宁何震齐名的篆刻家。

吴立卿,名士道。经商扬州,“治别第,贮古鼎彝书画其中,燕坐焚香,小倦啜茗,与所善篮笋舴艋,周游诸佳山水,及前代遗迹,一觞一咏,兴尽而返”,由此而“橐赀日损”,食不能饱再餐。

吴天行,时号“百妾主人”,家有名园果园。明嘉靖中,以财雄于丰溪。所居广园林、侈台榭,充玩好声色于中。

吴桢,字周生,溪南莘墟人,与吴用卿同时而稍晚。孝友乐善,昵古读书,收藏法书名画,与董其昌、陈继儒等交好,所刻帖皆经董、陈鉴定评跋。其《清鉴堂帖》,其帖目较《馀清堂帖》为多,钩摹亦精。董其昌寓吴桢家甚久,为作《墨禅轩说》。陈继儒为吴桢之祖怀野翁作《德求堂记》,又作序赠吴桢,略言“周生新安世家,……而所藏法书名画不胜记,朝夕临摹,饥以之代肉,寒以之代裘”云云,揄扬甚至。

吴宪,字叔度,一字无愆,即大名鼎鼎的争取杭州商籍盐商。天启中,吴宪自歙县迁于杭州,为杭之始祖。杭州本无商籍,吴宪与同县汪文演上书当事,呼吁杭州应该设有商籍,为徽商子弟在当地入学提供名额,获得批准,“杭之有商籍,皆宪倡之”。吴宪后来在吴山之阳创建书院,崇祀朱熹。平时肆力于诗书及古鼎彝碑版、六代唐宋以来书画可珍玩者,广为存贮,又刻水晶径寸,以小篆法书名其楼为“虚白室”。吴宪读书,则必手书一卷,书成,必取虚白室印印卷首,而藏其刻本于楼中,不复读。徐徐出其所珍玩,摩挲考据,常至秉烛而罢。

吴藩,字振鲁,“商于淮扬,好古玩,所得重器,得于榆村程氏、丛睦坊汪氏者多”。顺治十二年(1655),吴其贞在其扬州寓所见到宋人临本虞永兴《汝南公主墓志》一卷。

直到清初,溪南吴氏仍收藏有大量元人作品,画家弘仁和石涛,先后前往溪南观赏倪瓒等人画作,从而直接影响到他们画风的形成。

二、歙县丛睦坊汪氏家族(www.daowen.com)

丛睦坊汪氏,源出唐越国公汪华,宋秘书丞叔敖分居歙之丛、睦,其后名始显,成为汪氏子孙十六族中最著名的家族。丛睦坊在明时属十九都十一图。丛睦坊汪氏,“皆尚古玩,所收名物,不亚溪南”,前后出了不少著名书画收藏家。

汪汝谦(1577—1655),字然明。出身丛睦坊世家,祖为周府审理,父为万历四年(1576)举人。父有五子,然明最幼。然明为人风雅多才艺,交识满天下,为士林所推重。与钱谦益等大老数相往还。寄寓杭州,“荫藉高华,宾从萃止,徵歌选胜,狎主诗酒之盟”,人称“微然明,湖山蓼落,几无主人矣”。身后钱谦益为之撰墓志,高度评价,谓:“其心计指画,牢笼干辨之器用,如白地光明之锦,裁为襦袴,罄无不宜。其精者,钩探风雅,摹拓书法,编次金石,寸度律吕,虽专门肉谱,不能与之争能。其觕者,用以点缀名胜,摒挡宴集,舫斋靓深,殽载(车为肉字)精旨,杖函履屐,咸为位置。久乎弥留待尽,神明湛然,要云将诸人,摩挲名迹,吹箫摘阮,移日视荫,乃抗手而告别。”然明是个精于收藏、懂得音律、颇有艺术素养的收藏家,直到弥留之际,仍摩挲名迹,恋恋不舍。长子玉立,次子继昌为顺治六年(1649)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自顺治八年至十一年,吴其贞前后至少四次在杭州汪然明家赏画。第一次观看赵千里《明皇幸蜀图》大绢画;第二次观看郑虔《山庄图》,该图“画法圆健,如锥画沙,绝无尘俗气,神品上画也”。第三次观看蔡卞《衢山帖》,该帖“书法秀健,逼似《淳化帖》上柳子厚书”,后有杨维桢、钱惟善等人题跋;第四次观看米元晖《杂诗五首》一卷,认为该卷“书法熟健,秀色奕奕,如此妙书,信乎宋之二米可继晋之二王”。

汪宗孝,字景纯,万历时(末年已殁)歙县丛睦坊人。年16为诸生,擅长文字,时人赞为“倜傥不凡士”。在淮上有盐业,而将业交大盐商同县吴孔龙代为经营,自身得以“优游于诗酒而广今古之翰墨”,在收藏上下功夫。“览六籍诸史百家众氏,投问而作。购名画法书,先代尊彝锺鼎,与通人学士指刺瑕瑜,差别真赝,无不精审”。又富而任侠,平生“收藏金石古文法书名画彝器古玉甚富”。原为著名收藏家朱忠禧、谈志伊所藏的册子,转入到了他的手中,崇祯七年(1634),著名藏家汪砢玉与之交易。汪景纯曾藏元黄公望《层峦积翠》小幅,张丑认为该幅“笔墨秀润,仿佛董源,兼‘大痴’二字奕奕轩翥可爱”。谢庄希逸小楷词翰真迹,共四篇,清婉媚好,旧为贺方回藏本,是米芾故物,曾在汪景纯处。虞世南《汝南公主志》,王世贞家物,曾归汪宗孝。万历三十三年(1605)春冯梦祯游黄山,到丛睦坊,汪景纯与其兄景和、弟景谟三人出迎。万历三十八年七月二十日,冯权奇从扬州回到嘉兴,向李日华大谈扬州盐商有好事者,在汪景纯长郎处见到夹雪本阁帖对幅,黄公望写桐柏山真景,“俱妙绝”,米芾真迹极多。闻听之下,李日华不觉涎出。汪景纯殁后,所藏散落人间,惟其手书收藏目录仍在,由其子权奇装潢成帙,钱谦益感慨系之,作《新安汪氏收藏目录歌》。其中有谓:“金钱积气久盘鬰,化为群玉纷璆琅。羽陵宛委吐灵异,瑶函云笈差缥缃。晋书唐画出秘阁,永和淳化罗墨庄。昭陵玉匣夸购取,宣和金书矜弆藏。……人间墨绘汗牛马,敢与列宿分焜煌。清秘之阁萧闲堂,充栋插架闻古香。错列几案峙彝鼎,镇压卷帙填珪璋。疏窗眼明见仓籀,棐几日暖流丹黄。主人好古复好事,千金豪取如针芒。……一生嗜好存谱牒,十载镌锼劳肺肠。遗墨宛然网尘箧,厥子繙得重装潢。郑重有如获拱璧,再三示我涕泗滂。”此歌描写了汪然明收藏之丰夥,收藏之实力,藏品之价值和鉴赏之惬意情景,可为一般徽商收藏家之写照。

汪莩敬,明末人。曾收藏过萨天锡《云山图》纸画和汉玉张牙露爪辟邪镇纸,琢法精工,但玉质不佳。谢缙《溪山草堂图》等,该画“画法简略,树木老硬”。赵元《清溪垂钓图》小纸画,该图“气色佳,画法纵逸”;四月又见唐子华《松阴高士图》等二幅。这些画,为徽州书画商吴其贞在崇祯、顺治之际亲眼所见。

汪无芳,“善花卉,甚工致,有出类之妙”,曾收藏过宋元小图画一册,其中马贲《独立朝江图》,“秀韵古雅,逼似唐人”;王若水《双禽采实图》,“画法精细,风彩欲下”;郭河阳《拖杖度桥图》,“画法松秀,气韵幽然”;苏汉臣《击乐图》,“用笔清劲,逼似唐人”;林椿《林檎山鸟图》,“画法精妙”;马远《柳溪水阁图》,“画法高简,气韵幽闲,为远绝妙之作”;李营丘《雪天运粮图》,“画法简略,气韵颇佳”。所有六图,吴其贞赞称“洵为妙品”。

此外,丛睦坊汪氏藏有唐宋元人小画册二本,其中李伯时《西园雅集图》绢画镜面一页,虽非原笔,而为时人临摹本,但气色尚佳,为世之名画,“是为能品”;米芾小楷《西园雅集记》一页,书法潇洒,丰姿妩媚,在南宋时已入石;赵大年《诗意图》,丹墨尚新,“画法洁净,精俊动人,为神品之画”。马麟《西湖图》大绢画,原有四幅,一向藏在丛睦坊,分为两处,该图“画法淋漓,云烟吞吐,气韵生动,为生平第一”。

当时一般所谓新都汪氏,大多指丛睦坊汪氏。张丑记,赵子昂《佛母图》,全学李伯时《维摩说法像》,行笔古雅而逸趣过之,后有钱舜举、邓善之、文徵仲、王元美、汪伯玉五跋,乃莫云卿故物。今在新都汪氏。新安汪氏秘藏绢本真草《千文》一卷,相传为虞伯施临永禅师笔,宋徽宗跋语甚详,张丑仔细分辨,定为徽宗妙迹,与韩氏绢本晋人小楷《曹娥碑》真迹并一手临写,“宋人书,自是一种伪好物,今人不能为也”。

收藏丰富的丛睦坊,到崇祯后期,不断散出。钱谦益就在那里收集到黄大痴《洞天春晓图》、郭河阳《高松山水图》、王右丞《雪霁图》、萨天锡《云山图》、王右军《平安帖》等名迹。所以吴其贞感叹道:其时丛睦坊收藏“今已散去八九”。

三、休宁商山吴氏家族

吴氏是休宁县的大族。商山一名上山,地在休宁县南35里,明时属二十三都。唐时有御史官于新安,为吴氏始祖,从此世居石舌山。南唐时,吴氏迁居商山。宋时科举成功,名贤代出。入明,“丁指渐繁,哲人挺出”,广泛从事商业经营,其族大兴。汪道昆称为“诸吴故以赀倾县,宫室舆马,膏粱纨绮务相高”,又说“吾郡中海阳多上贾,其上上则商山诸吴”。休宁人金声称“其人大抵纡柔而文雅……家多素封,所殖业皆以典质权子母,不为鹾商大贾”。吴氏是休宁典商的代表,典当与收藏书画古玩专业上就大有关系。

明中期起,吴氏就有不少人从事收藏活动。吴应科,“好藏书,嗜古”。吴琼,字邦珍,万历元年(1573)去世的商山人吴琼,字邦珍,贾于松江,还老于家后,“筑室舍旁,聚书万卷,乃悉家人产授尧臣书,夙夜以身程督之,门外事无所预”。吴继佐(1543—1583),字用良。自祖父至其父源,“两世以钜万倾县,出贾江淮、吴越,以盐筴刀布倾东南”,是在江淮和江南活动的大盐商和棉布商。继佐兄弟七人,每人均有产若干万。继佐为太学生,但不喜为儒,在家有“玄圃”,艺花卉,树竹箭,畜鱼鸟,垒假山;在杭州,吴山下有廛舍,多竹石亭榭;在扬州,有别业,侈于杭州,平时“出入吴会,游诸名家,购古图画尊彝,一当意而贾什倍。自言出百金而内千古,直将与古为徒,何不用也”。吴怀保,曾官中书,“多书画,积书四万余卷”,造“素园”,与骚客吟咏其中。吴明璋,“工于临池,性好山水”。吴天民,“旁涉词场,书画精妙”。吴怀贤,“善丹青,好风雅”。吴瀛,授为武英殿中书,归卧丘园,称“季园”,与人游衍其中。吴元纶,“好学慕古”。吴明基,“家多藏书”。吴大新,“工文词,善丹青”。吴明瑞,“博物鉴古”,与名家翰林朱之蕃、太仆寺少卿李日华等为至交,“莳花访石,为小圃,兼善书画”。朱之蕃和李日华都是当时有名的收藏赏鉴家,可见吴明瑞也是书画赏鉴家。

四、休宁居安黄氏家族

居安在休宁县东南15里,明时属十四都。吴其贞提到,居安有黄山与其弟黄石。黄山为“士夫中赏鉴名家”,吴其贞曾在其家观赏过元人仿赵孟頫《前后赤壁图》、钱舜举《岩壑深居图》和宋徽宗《七言律诗》等书画。黄石即黄正宾,《明史》《明史列传》等有传,大要言其以捐赀入为郎中,仗义建言而遭廷杖,凭藉声气,游于搢绅间,但未记其收藏事项。姜绍书称,“黄石名正宾,以赀郎建言廷杖,凭藉声气,游于搢绅,颇蓄鼎彝书画,与廷珸同籍徽州,称中表,互博易骨董以为娱”。廷珸即时人常常提及的王越石,是专门从事书画古玩买卖的商人。黄正宾“由懋迁起家,虽仕至玺卿,而会计之精,徽贾推为领袖。日献素拥厚资,牙筹营运,惟日孳孳”。当万历后期李三才为凤阳巡抚博综奇玩时,曾为其罗致名品,南明福王时,黄流寓丹阳,以贺日献为居停主人,贺出资授黄,将在苏州阊门开店,而逐什一之利,不意黄至苏而殁。又有黄碧霞,“赏鉴家,多收藏”,崇祯九年(1636)四月,吴其贞从其手购买到张伯雨《草龛真人图》等二幅,该画“纵逸松秀之甚,绝无画家习气”。黄仪可,崇祯十三年(1640)三月,吴其贞曾其家观看二图,其中吴道子《天王图》大绢画一幅,“画法古雅,气韵浑厚”,上有“宣和”小玺,显然是宋徽宗内廷之物。黄际之,崇祯十六年(1643),吴其贞曾在其家见到复雷《梅花图》等二幅,《梅花图》上有杨维桢题咏。

五、休宁榆村程氏家族

榆村在休宁县东,明时属十六都。榆村程氏自梅轩公者开始,在南浔等江浙之地以经营典当铺起家,成为休宁极为突出的名族。其时当在嘉靖、万历年间。到梅轩公之子程爵,字国光,号少轩,其业日昌。程爵为抵制税使陈增的滥征,竟敢当面向陈增累诉商人之艰苦状,豪举胜过其父。两轩先后继起,榆村程氏更为显赫,与大学士许国成为儿女亲家。

程家在江南奄有一半典铺,为其从事收藏提供了资财和经眼等方便,程家后来就有著名藏家程季白(?—1626)程明诏父子。程季白笃好古玩,辨博高明,识见过人,有声于赏鉴界,与汪砢玉、李日华、董其昌等人均有交往。收藏多名迹,皆经精选,曾与尚书之子嘉兴人姚汉臣争收古玩。怀素《自叙帖》一卷,原系王世贞收藏物,后来藏于嘉兴项元汴家,“为法书墨迹第一卷”,程季白以银千两购得。所藏宋徽宗《雪江归棹图》,为“神品画”,前题“雪江归棹图”五字,用双龙小玺;后题“宣和殿制”四字,用“御书”飘玺、“天水”花押,卷后蔡元长题跋,书法藻利,“亦为神品”。此图原由王世贞兄弟藏为世宝,权相严嵩寻求而不得。程季白曾购得倪云林画二轴,其一《春林山影图》,赠子英高士,李日华视为“奇作”;另一《秋林山色图》,赠子贤逸人幽居,并赋诗留别,“诗法逼真香山,楷笔亦仿杨义和黄素”。李日华曾在程季白杭州寓所,见到赵孟頫《水村图》一卷,“精妙之极”。定武禊帖,李日华见过程季白所藏一本,与其“所购可称双璧,今又获睹一本,云是五字无铲损本,笔意亦在,而墨色稍昏”。程所蓄韩滉《五牛图》,“虽着色取相,而骨骼转折,筋肉缠裹处,皆以粗笔辣手取之,如吴道子佛象衣纹,无一弱笔求工之意。然久对之,神气溢出如生,所以为千古绝迹也。赵文敏再三题之,真其所宝秘者”。天启二年(1621)元旦至十三日,连日阴雨冰雪,李日华拉了徐润卿、汪砢玉和其儿子前往程季白斋楼,煮茗团坐,出观所购《董氏古今画册》,一一评赏,翻复谛视,李大为感慨道:“遂令神情酣畅,如昔人暮春修禊,清夜游园,各有满志,无复阴寒凝沍之叹,即黍谷召和,不是过也。吾辈乐此,乃至不为寒暑所困,岂复有疲厌哉!”惬意之情,溢于言表。程季白又以收藏汉玉闻名。沈德符说,自顾氏《印薮》出,而汉印裒聚无遗。《印薮》所列及顾氏续收,玉章多至八百方,大半多是两汉之遗,多为嘉兴项汴所得。万历末年,“渐散佚,盖渐为徽州富人以高价购去”。此处所谓“徽州富人”,即指程季白。天启二年(1622),程季白飞霞阁成,招请李日华与汪砢玉等人,“看新得汉玉图书约三百方”,汪等各印诸玉作谱。程季白又曾通过汪砢玉,托李日华书写条屏。季白官中书,因吴伯昌遭宦官陷害受牵连,亡身于天启六年(1626)。身后其子明诏不能守故物,多售于世。

程明诏,字正言,豪奢有父风,善临池挥毫,摹仿倪瓒,咄咄逼真。与吴其贞为至交。存有铜器姜望方鼎、方觚等,窑器则官窑彝、白定彝;汉玉器、项氏所集图章百方,皆各值银千两。又有双鸠镇纸,雌雄各一,雄者可栖雌背,雌者赌塌下。又有大眼玦、宝环、歪头勾、压胜等,均是汉器之著名者。崇祯十年(1637),吴其贞与从弟吴亮生在其家观看洪谷子《山水图》等,“余物精巧不胜计”。十一年(1638)二月,又在其家观赏到“画法潇洒,清简高致”的王蒙《有余清图》,该图原属吴江村物。十二年(1639)二月,吴在其家见柯丹丘《古木竹石图》,“画法清阴,淋漓欲滴,气韵似真”。吴其贞曾从程明诏家人手购得三朝翰墨,其中宋米元晖一帖,“书法好极”;元虞伯生等数人,明初有朱枫林父子及解学士等数人,后有程敏政将其人总为一传。顺治十三年(1656)三月,吴其贞在丹阳王君政舟中观画,居然见到了天下闻名的《雪江归棹图》,可见从崇祯末年到清顺治年间,程明诏家所藏已出散殆尽。

程子逊,为明诏之侄。崇祯十四年(1641),吴其贞在其家见到“丹墨如新,画法工细,为能品上画”的李嵩《楼观积雪图》。顺治五年(1648),吴其贞又在其家观看宋永锡《游鱼图》,该图非常残破,而“精妙如生”,上有“宣和”印玺。

程龙生、怡生兄弟。龙生为季白侄,明诏从兄。程家数代繁衍,笃好古玩,吴其贞称其“陈设布置,无不精绝”。王维《雪霁图》,“画法高简,笔墨洁净,秀媚可爱,为无上神品之画”。后来董源、赵大年等皆仿效之,“为江南派之祖也”。此图苏州冯梦祯曾于万历年间收藏过,认为其“粉缕曲折,毫腻浅深,皆有意致,信摩诘精神与水墨相和,蒸成至宝”。崇祯十二年(1639)三月,吴其贞在程龙生家见到该图,而且“是日所见玉铜窑器,多有超等之物”。同年五月十六日,吴其贞又在龙生家见到赵孟頫《五湖溪隐图》青绿绢画,该图后来与《林山小隐图》一起,被吴其贞从程幼霞之手购得。同日吴其贞还见到宋拓《甲秀堂帖》十卷,“纸墨精甚”,在龙生五弟怡之家见到刘松年《耕图》,该图“色新法健,不工不简,草草而成,多有笔趣”。米元晖《云山图》,“望去秀泽深厚,为超妙入神画也”,吴其贞认为其“书法之妙,与所见《苦笋帖》题跋一样”,吴其贞得到后,十分欣喜,“以为高头大画册领袖”。程邃修,字醇仲。为人恬雅,好书画,善小楷。家有“六亩园”,亭榭依山傍水,斋中有一宝珠红茶树,大有数围,一日扫其落花,有一石,因名斋曰“宝树”。家藏赵孟頫行书小楷共四卷,文徵明、祝允明、王雅宜、董其昌小楷不胜计数。崇祯八年(1635)四月,吴其贞与汪嘉甫在其家赏看米元晖《云山图》。倪云林《设色山水图》,“丘壑为重峦叠峰,画无空地。用笔秀嫩,气韵生动,为超格妙作”,吴其贞于崇祯十年(1637)十二月初在其家见到。盛子昭画、赵善长补之《山水图》,“画法皆好”,吴其贞于崇祯十四年(1641)十二月在其家观赏。

程君吉。吴其贞曾在其家观看过盛子明“画法工整”的《秋溪垂钓图》。

六、徽州其他收藏家

徽州书画收藏家另有不少。按照詹景凤的说法,当时徽州一府六县,只有歙、休两县好古蓄古玩,“是时吾邑中好事之家有金检校尚宝仲珩、苏太学若川君楫、汪文学以湘韩仲,而君楫较精,仲珩次之。歙则临河程氏蓄最精而富,盖沈启南尝见客所收藏,尽出启南鉴定,多奇物;次则上麓汪氏,后出则罗舍人龙文,蓄最精;又祁门李镜山进士家,绩溪胡总制家亦有精者”而婺、黟等县并无此习,“俗以买田插山苗为胜事,而笑歙、休好古”。

具体如黄太学,清初大书家梁清标记:“杜子美墨迹,新安黄太学所藏,字画苍劲,较当代诸名家另开一法门也。黄氏于成、弘间以甲第起家,收藏甚富,比来卖尽矣,独奉此为传家宝,久而未失。余于辛巳年曾见之,不甚赏识。顷闻太学已故,将淹质库,始婉转购得之,摩挲抚对,逾觉其经。更有赵文敏、文待诏两前辈鉴定,信为希代之珍也。顺治五年二月二日,苍崖山人梁清标重装并记。”

孙长公,名文林,字从儒,海阳草市人。世代经商,当其父老,不任劳,乃请就贾贾吴兴,“有心计,额瞬目语,遇事筴可否,锱铢不爽,所部署多纪纲之仆……生平好古彝鼎诸物,若法书名画,时焚香啜茗鉴赏之”。

汪本湖,嘉、万时休宁人。经商江淮,累数万金。入赀为太学生,与广陵朱子价,华亭朱象玄,苏州皇甫子循等古文辞家相往还。其“家蓄古器具甚夥,望而知为某代物,善赝者莫能欺,遭难放失不一存。新安人往往谈本湖松解巧艺,所为墨若笺最精良”,是个擅长艺事的收藏家。

江孟明,明末清初歙县南溪人,两淮大商也。笃好古玩,家多收藏,吴其贞于顺治九年(1652)在其扬州家观赏过高士谦《竹石图》等书画册十二种,该册“气色如新,笔意清媚”。顺治十三年(1656)在其家观赏过王绎《杨竹西小像图》等三图。

汪御六,歙县岩镇人。康熙初年,吴其贞曾冒着倾盆大雨,同沈湛之和长儿振启泛舟前往其玩室,观看王叔明《松菊犹存图》纸画。

吴士新,字如铭,为两淮巨商,笃好古玩。顺治四年(1647),吴其贞曾于其家观看马麟《梅花图》,该图写一枝倒垂梅花,“清简之之甚,意趣有余,气色亦佳”。

吴远,詹景凤《东图玄览》记:“《明皇击梧图》一卷,今在歙吴司成远处。长几一丈,前四五寸绢损甚,无款,后有虞伯生跋,为李唐,然简古劲峻似马远。”

金虎臣,歙县人,“笃好书画,收藏甚多”。崇祯十二年(1639),九月五日吴其贞曾于龙宫寺观看其收藏的黄公望《赠别图》小纸画。同年同月二十六日,吴又从金虎臣儿子之手观看马文璧《山水图》大绢画,吴定为“能品”。又见李龙眠伪本《九歌图》一卷,“皆真”。可见金虎臣所收,不但多,而且真。

汪道会,汪道昆从弟,字仲嘉,其父良植为道昆父良彬之庶弟,著有《小山楼稿》。与汪仲淹道贯,称“汪氏二仲”。生于嘉靖二十三年,卒于万历四十一年(1544—1613)。先入县学,后为监生,五试不第,父卒后即弃举子业。道会能诗文,善书法,又练于世故。冯梦祯日记记:万历二十五年(1597)在南京国子监,十一月初九日,访汪仲嘉。二十一日,汪仲嘉来,持水犀砚见示,索价银三十两。十九日,买贡砚一枚,价八两。二十四日,细阅诸书,考研事,水犀研毕究佳物,不可弃也,已遣去复索还。十二月初七日,汪仲嘉同何长卿、黄生立范来。黄即司马之婿,以旧研一方为贽,留叙。十六日,汪仲嘉期南郊访戒山法师,设斋于宝林庵。十七日,汪仲嘉、陆纯孙来。二十八日,汪仲嘉来,以逼除欲偿逋,持徐幼文画、定器、圆研求售,冯倾囊只有银十两,与之。三十日,以一潞紬、一彭缎易仲嘉姜铸彝炉,姑从仲嘉之意。张倪云林小幅于名理轩,乃得之仲嘉者。仅此一端,尽可见汪道会收藏之勤、之夥、之真。

七、结语

对于明清时代尤其是徽商的收藏,长期以来学界评价不高。如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刘士林教授,于2012年4月14日在上海交大城市科学春季论坛上说:“寄生于农业社会中的商人,目光短浅,见风使舵,缺乏坚定的政治抱负和远大理想,只会享受和消费,对文化也只是附庸风雅或浅尝辄止,不可能指望他们为一个城市的文化负责。”天津美术学院刘金库副教授也说:“他们多半都是商人,旨在屯集财富,收藏书画是他们靠近文人,附庸风雅的主要方式。”若说具有“坚定的政治抱负和远大理想”,可以“指望为一个城市的文化负责”的阶层,在明清时期恐怕难觅;若说商人只是附庸风雅,对文化浅尝辄止,恐不尽然,并非那么简单。

如上所述,徽商成份复杂,有附庸风雅的“好事家”商人,收藏古董时“真伪懵如”;但也有富于学养的亦商亦仕者和深懂书画的鉴赏者。徽州商人中的不少收藏世家如歙县溪南吴氏、丛睦坊汪氏、临河程氏,休宁商山吴氏、居安黄氏、榆村程氏等,不但收藏丰富,而且藏品颇上档次,不少是千百年流传世人垂意的精品珍品。溪南吴江村,收藏晋唐名迹甚多,李维桢说他“鉴裁明审,无能以赝售者”,是收藏市场的高手,凡其所藏,“好事家见之,不惜重购”,平时经营,“所入视所出,什佰千万”。吴本文、元定兄弟赏鉴书画目力过人。丛睦坊汪然明、景纯父子,不但收藏金石古文法书名画彝器古玉甚富,而且“差别真赝,无不精审”是有一定品位的鉴赏家。商山吴继佐“购古图画尊彝,一当意而贾什倍”。经营书画十分成功。居安黄黄山、黄石兄弟,兄黄山为“士夫中赏鉴名家”,弟黄石“会计之精,徽贾推为领袖”,因精于鉴藏,经营也极为成功。榆村程季白、明诏父子,辨博高明,识见过人,蜚声于赏鉴界,鉴赏家李日华和收藏家汪砢玉、书画商徐润卿等人常观赏其收藏,颇具眼力的书画商吴其贞常常光顾其门。程龙生、怡生兄弟,吴其贞称其“陈设布置,无不精绝”,是老于此道的行家里手。休宁汪本湖,不但收藏丰夥,还具鉴别慧眼,“望而知为某代物,善赝者莫能欺”。如此赏鉴水平,经营书画古董成功,就决非附庸风雅所能达致。这些古董收藏者,不独以雄厚财力,兼且以鉴别书画藏品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名流,或鉴赏名家,或书画名家深相交往,赏玩历代名迹,切磋收藏经验,交往藏品信息。程季白、明诏父子与著名书画鉴赏家李日华、华亭派书画大师董其昌、收藏家汪砢玉等均有交往;吴江村与李日华、董其昌、冯梦祯、陈继儒、薛冈等人频繁交往;董其昌常愿与吴江村一起欣赏名迹;汪本湖与扬州朱曰藩、华亭朱大韶、苏州皇甫汸等古文辞家相往还;歙县吴桢与陈继儒往还;歙县汪道会与冯梦祯往还;吴江村与董其昌不时交换藏品。如此这般,如果胸无点墨,而只是附庸风雅,则是很难想象之事。黄石(正宾)在万历后期为凤阳巡抚李三才博综奇玩,罗致名品,没有鉴别的真本事,也是不可能的。吴其贞说溪南吴氏、丛睦坊汪氏、商山吴氏、榆村程氏等所藏,皆为海内名器,百年之后历久弥贵,就决不是附庸风雅的结果。以经营盐业、典当业等攸关国计民生行业的徽州商人,营商成功后,纷纷葺治园林宅第,收藏书画鼎彝,自然不少人是出于浮慕心理和为了装点门面,其藏品也必然是真赝杂陈,优劣不分,但不少徽商因为财大气粗,出得起高价,从而收藏到一般人望而却步的珍品,收藏市场的成功实践证明,徽州商人的不少书画收藏者,既有好事家,也有赏鉴家,既有浮慕者,也有风雅人士,不少是可以比肩赏鉴家的。徽商活跃在收藏市场,收藏是为了投资,不少人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水准,其法眼就绝不能以等闲视之。明后期的收藏行情表明,鉴赏家视为精品至宝的书画鼎彝,有不少转辗到了徽商手里,后来又从徽商那里散出的藏品,不少也是业内人士长期访求的名品。历代流传的不少珍品名迹,有赖他们的精心赏鉴、珍藏呵护而得以传承至今。

徽商原来在三吴士大夫心目中,或者徽商自己体认,无论是否具有书卷气,是否雅俗,而总还给人一种不脱商贾习气的印象。休宁人金声说,当时各地人“往往嘲吾乡大大夫不脱商贾气”,他又不得不承认,其乡“以俗业贾,日筹子母”,“独有士大夫称为易与,而亦皆筹子计母,不脱商贾气习”。万历时的袁宏道却认为:“徽人近益斌斌,算缗料筹者竞习为诗歌,不能者亦喜蓄图书及诸玩好,画苑书家,多有可观。独矜习未除,乐道讼而愧言穷,是为馀结耳。”虽然商人积习尚未完全褪尽,但徽商的文化追求和艺术素养大有提高,而收藏图书鼎彝即是一般徽商的有效途径,收藏书画鼎彝,既是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徽商抬高社会认同的切近之路。

(原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