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面向用户的服务日益智能化,人工智能交互在地铁场景中的应用必然越来越自然、舒适。针对地铁场景的人脸识别,可以识别出用户身份、快速调取用户信息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用语音的方式来交互,是未来可提供的一项最基本的服务。目前地铁站为了应对乘客换乘路线等的问询,仍需配备一定数量的服务人员。将来有了人工智能设备之后,这类问题可以更加简单化地解决。在中软AFC的设想中,未来中软AFC所要提供的是语音识别和人脸识别在地铁场景的应用。人脸识别业务所要实现的是乘客无感知过闸体验,系统通过人脸识别与用户的账户绑定,直接扣费。
2018年10月,中软AFC的上海团队开始研发人脸识别模块,在传统闸机上安装人脸识别组件。要做到无感过闸,不单单是扣费,还有1对N的人脸识别。N的数字变大了后,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进行很多分布式处理,要有边缘计算的能力。但人脸识别技术有其明显优势,首先可以解决过去需要装许多传感器才能处理的识别身高、判断是否免票等问题;其次还有助于完善通行逻辑,控制尾随。以前的识别系统要识别出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一个人抱着另一个人一起过闸,很有可能识别不出来。而人脸识别就像手机的拍照功能可以识别出多个笑脸一样,只要同时看到两个或两个以上面容,就可以判断出不是正常现象,还可进一步通过3D结构光技术,识别出谁前谁后。
中软AFC研制的语音购票机和人脸识别闸机,正是基于人工智能最根本的核心——替代重复劳动力而生的。通过在购票机或闸机上加装传感器、摄像头、麦克风等硬件,配以后端的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学习算法,产生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的融合,让设备模仿人类的视觉和听觉,采集信息感知外部世界,识别并输出有效信息。(www.daowen.com)
下一步,中软AFC的发展将聚焦于人工智能在整个地铁领域的应用。2018年,中软AFC的语音购票机已在几个城市试用。2019年初,中软AFC的语音购票机在南昌、武汉、天津陆续落地。除了支持二维码支付购票、取票的功能外,还实现了全程语音购票、人脸数据采集、人脸支付、自动规划出行路线、站厅信息查询等功能(fig.5-16)。
目前,人工智能业务和大数据业务,是中软的两项重点业务,但是这两项业务目前尚处于第一阶段,仅仅是搭建起业务模式。中软AFC的人工智能业务今后的应用核心并不是无感过闸,而是后续面临的基于数据的处理、分析、深入挖掘,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结合,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