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的移动支付达到了5.5万亿美元,约为美国的50倍。移动支付的普及速度快到了能够引起系统性危机感的程度。2017年8月1日,支付宝宣布启动全国首个“无现金城市周”活动,1000万线下商家参与。阿里巴巴计划在5年内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腾讯也不甘落后,微信钱包业务与支付宝业务进行着你争我夺的追赶。
2017年,轨道交通行业也开始偏向“互联网+”,传统AFC五层架构逐渐转向“互联网+交通”。随着互联网潮流的推动,微信、支付宝二维码支付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普及。这时,在中软AFC内部出现了一个新想法:让乘客直接扫二维码过闸。这一想法,对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有三大挑战:二维码与传统地铁票卡有很大区别,扫二维码过闸对传统业务冲击较大,面临着地铁运营方的接受度问题;安全风险大,一旦设计不好,会出现很多业务漏洞,给地铁运营方造成损失;受理环境要进行调整改造,包括地铁设备POS端和受理端等,如果每一轮业务创新都要作调整改造,费用将相当昂贵。
这些挑战没有难倒中软AFC增值事业部的技术人员。广州地铁全路网大约有二三百座车站,为了能够应对各方面的挑战,实现二维码过闸及后续互联网业务,中软AFC进一步进行了硬件方面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了一款行业内独有的云闸机。这种闸机可拆卸、便携,短时间内就能够在广州地铁站内进行铺放,整个设备的生产施工都同步进行。
仅用了3个月时间,中软AFC的地铁乘车码业务就在广州正式上线运行。腾讯公司也参与了这一项目。但在此之前,腾讯的乘车码业务仅限于公交领域,体量较小。在地铁这样大的场景内探索二维码乘车业务,是腾讯的第一次尝试。与腾讯这样的国内互联网巨头合作,是中软AFC的一个发展机遇。工作量比以前更大了,增值事业部全体成员都扑在项目上。但合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是经验积累的过程。
fig.5-11 广州地铁云闸机
2017年11月16日,腾讯公司与广州地铁集团联合宣布:中国首家地铁乘车码业务在广州正式上线试运营。云闸机支持NFC和二维码过闸,不需要票卡回收模块,整机外观比传统闸机窄,方便维修和维护。与传统AFC检票机不同,云闸机减少了乘客在售票机上购票进闸的环节,乘客直接使用手机NFC或二维码进出站,节省了排队购票的时间(fig.5-11)。
中软AFC与广州地铁集团、腾讯公司共同举办了“智生活,悦出行”广州地铁乘车码首发启用活动。从此,乘客乘坐广州地铁(APM线之外的所有线路)时,均可以通过动态二维码享受移动支付便捷体验。首次使用时,用户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腾讯乘车码”开通体验,此后腾讯乘车码会自动进入微信卡包,再次使用时在“我—卡包—会员卡”可以找到带有“广州地铁乘车码”字样的专用卡片并点击使用。用户将二维码靠近地铁站的闪客峰云闸机(橙色闸机),扫码成功后即可入闸乘车(fig.5-12,fig.5-13)。
而“小马哥”马化腾的亲赴广州地铁扫码过闸,为基于信用支付的二维码过闸业务上线站台,引起了行业内的轰动。上线当天没有为此做大规模宣传,腾讯只在官微上发了一条“马化腾广州地铁上线试运营开通剪彩”的消息,广州地铁乘车码业务量瞬间激增。(www.daowen.com)
fig.5-12 杜潜(右一)代表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参加与广州地铁集团和腾讯公司共同举办的“智生活,悦出行”广州地铁乘车码首发启用活动
fig.5-13 基于二维码过闸业务
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中软AFC又进行了后续升级完善工作。广州地铁则在中软AFC设备和系统的基础上,基于二维码过闸业务,从自身特点出发,又升级和搭建了一套具有广州地铁特色的平台。中软AFC也在之后把广州的成功模式复制推广到了更多城市。
经过上一个阶段,中软AFC对自身移动支付发展节奏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微信红包出来后不久,二维码就推出,不同于产业链长、研发困难的NFC技术,二维码支付技术更快、更便捷。不管是NFC支付、二维码支付还是未来的人脸识别支付,技术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中软AFC不能将技术绑死在NFC和二维码上,支付技术只是一种渠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终究会有更新的技术被创造出来。
中软AFC认为,做移动支付应用的最终目的,应是能够实现长期、持续的运营服务。支付宝、微信能发展到现在,正是因为它们实现了持续运营。
建立一个平台的想法产生了。思维引导行动,中软AFC迈向下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