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软AFC:国产化,IC卡发行回收单元,工程师陈国林的巧办法

中软AFC:国产化,IC卡发行回收单元,工程师陈国林的巧办法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AFC领域的“基础课”学习完成之后,中软AFC开始调整发力点,逐渐向核心产品聚焦,并将攻克核心技术的第一场战役放在了IC卡发行回收单元。设备的线缆非常复杂,为了解决IC卡发行回收模块的线缆设计难题,现场工程师陈国林想了一个“巧办法”。IC卡发行回收单元是截止到目前中软AFC国产化研发生产得最大、最复杂的部件。

中软AFC:国产化,IC卡发行回收单元,工程师陈国林的巧办法

经过几年的实践,中软AFC建立了自己的软件研发体系、硬件研发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并通过各个阶段项目的顺利实施,成为中国AFC系统行业重要集成商之一。AFC领域的“基础课”学习完成之后,中软AFC开始调整发力点,逐渐向核心产品聚焦,并将攻克核心技术的第一场战役放在了IC卡发行回收单元(fig.3-12,fig.3-13)。

结合当时的国情和企业发展现实,中软AFC选择了购买国外技术、图纸,经过学习吸收,来实现自主生产的路径。2010年,中软AFC购买了日本信号IC卡发行回收单元的图纸。当时陶松、李棋瑞等技术人员大喜过望。

拿到图纸以后,硬件研发团队马上对图纸进行消化、吸收。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图纸只能达到二维,因此必须要把图纸转化为三维。而随着学习、消化、吸收工作的深入,大家开始意识到,拿到图纸并不等于拿到了全部,图纸只代表了核心技术的“冰山一角”。对于核心技术而言,图纸的技术含量只占80%,工艺文件才是最重要的。

fig.3-12 中软AFC的票卡发行模块和硬币单元

fig.3-13 中软AFC的维修模块、回收模块和加热模块

中软AFC当时的技术实力跟日本信号不在一个层级,研发团队根据图纸,磕磕绊绊地完成了工艺调整,开始了电气设备的选型工作。大到一个模块,小到一个传感器,中软AFC都进行了严格的测试,要验证产品说明里的规格参数与产品自身性能是否匹配;要测试产品是否适合于项目招投标文件中提出的参数要求;要检验产品是否符合中软AFC自己的设计需求。为了保证测试科学客观,研发人员把参数需求写明后,填写测试申请单,由公司内部测试。(www.daowen.com)

如果说没有关键的工艺文件,给了李棋瑞等人第一重打击,那么部件采买遇到的困难又给了他们第二重打击。虽然日本信号的图纸提供了电气部件清单,但清单里的部件却有八成国内买不到。传感器的选型由李棋瑞负责,为了买到部件,李棋瑞尝试了很多办法,电话打到日本、深圳,其中的周折与辗转自不必言。

虽然经历了重重打击,中软AFC人却没有被难倒。结构设计方面,机械研发部的研发人员站在日本信号的肩膀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电控设计方面,他们靠着自己的理解设计,拿着日本信号的设备一点一点地比对,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从模仿起步。

更难的线缆设计还在后面。线缆部分日本信号只提供了原理图,加工文件只能靠由中软AFC自己钻研。设备的线缆非常复杂,为了解决IC卡发行回收模块的线缆设计难题,现场工程师陈国林想了一个“巧办法”。他手工做了一个与发行回收模块同等大小的、1m×1m的板子,所有线缆完成之后,先在木板上成型,再取下线束安装到整机上。原本一两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后来才知道,这种方法原本就是线缆设计行业的通用做法。他们没有走错路。

研发设计完成了,怎么让产品落地、批量生产是关键。在经历了与生产厂商的一系列磨合之后,中软AFC的IC卡发行回收单元终于实现了国产化生产。IC卡发行回收单元是截止到目前中软AFC国产化研发生产得最大、最复杂的部件。这一模块的自主化,为后续中软AFC硬币单元、门单元等核心技术的研发积累了经验,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过程中还磨练了团队,培养了核心研发人员。

IC卡发行回收单元国产化的成功,为中软AFC攻克核心技术积累了信心。此后,中软AFC的核心部件研发变得更加自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