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软AFC开始将自动设备向Linux平台转移。2012年,Linux开发平台已从初创日趋成熟、稳定,并成功应用到北京、天津、长春等多个项目实践之中。
BOM业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存在繁多的人机界面交互,对界面美观及性能的要求更高。考虑到新项目交付的周期等多方面因素,在2012年以前开通的项目中,BOM依然沿用Windows系统的独立架构,暂未进行开发平台的转换。在此期间服务端的代码也在既有平台上进行了持续的优化。
为了确保全终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同时进一步实现终端技术管理的统一,增强资源调配、实现统一化的设计和开发人员的高度复用,BOM必须从Windows向Linux平台进行迁移。中软AFC决定,从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线路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项目起,把BOM系统从Windows系统切换成Linux系统。
中软AFC综合考虑了当时技术团队的人员结构、组成特点,最终决定采用“HTML+JS”的方式搭建BOM界面。但是JS技术架构的BOM应用实现起来非常困难,中软AFC抽调核心骨干进行专项开发,克服多重技术壁垒,最终成功实现了平台迁移。整个AFC系统也过渡到了V3.0版本。
实现平台统一的过程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却是一波三折。在哈尔滨项目研发推进的过程中,每次计划节点与实施节点都存在一定的偏差,每个计划节点都拿不出应该拿出的软件版本,研发过程非常不顺利。距离哈尔滨地铁1号线项目按原计划开通倒计时不到一个月时,BOM界面卡顿、交互丢包等系统性问题仍然没有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案,特别是操作员选择站点购票后,需要5~10秒才能显示出票价,达不到客户提出的毫秒级要求。
万般无奈下,中软AFC接受了客户要求,组建专门的现场开发调试团队,在哈尔滨地铁1号线项目现场做了三个月的封闭驻场开发,由经验丰富、技术能力超强的项目负责人李美贵和项目总工王剑飞带队。刚好哈尔滨地铁1号线项目因故开通时间延迟了近半年,为中软AFC争取到了时间。
从春节后到清明节前,李美贵带着团队来到哈尔滨,每天都扎在项目上,周周都是997。当时李美贵的孩子刚刚出生,初为人父的他对整个V3.0的开发也抱着一种“为人父”的强烈的责任心。为了能使项目顺利完成,备用金花完了,李美贵就自己垫钱维持;自己的工资花完了,就跟爱人借,终于把事情“扛”了下来。在驻场团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中软AFC在哈尔滨地铁1号线项目各个关键节点的推进上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www.daowen.com)
哈尔滨地铁1号线项目终于开通运营,但由于新版系统上线经验不足,对新款纸币模块异常的处理很不完善,加之哈尔滨地铁1号线是哈尔滨市的第一条地铁线路,市民感到非常新鲜,很多人单纯是为了体验来到现场参观,出现了不少非正常方式的设备操作、观摩,影响到地铁的正常运营。
为了尽快处理好开通现场出现的异常,王剑飞亲自上阵,对原有代码进行全面的梳理。他带着测试人员,每天熬到凌晨四五点钟,完成一个版本发给运维去现场验证后再去休息。运维小范围进行升级,查看记录异常。测试人员休息后再根据各种反馈,迅速进行改进。十几个通宵后,终于把整个局面稳定下来了(fig.3-2)。
fig.3-2 中软AFC为哈尔滨地铁提供的TVM设备
从V3.0开始,中软AFC的所有设备均转型至Linux平台开发,相应的开发体系也由最初的四个合并到为终端设备开发体系、工作站开发体系和服务器开发体系三大开发体系。读卡器、发行单元等通用模块、通用业务、通讯进程等设备间实现了公共业务代码的复用及统一管理。在V3.0平台下,逐步通过部件模块接口定义方式,将项目化、差异化的内容与通用类内容进行区分,渐渐形成了平台设计的原始积累。
进入V3.0时代后,各终端设备的核心业务、开发平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