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滨海地区地下水特点及开采情况-上海地区水文地质剖面示意图

滨海地区地下水特点及开采情况-上海地区水文地质剖面示意图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滨海平原地区通常是海相与陆相交错沉积的地带,其岩性一般为砂、粉土、粉质粘土及含有较多有机质的淤泥,具明显的层理和分选性,含水层呈多层结构,地下水以层间承压水为主,地下水化学成分也具有大陆淡水与海洋咸水混合过渡的特征。表层潜水和第一个承压含水层因受海水影响,水质差;第二、第三个承压含水层埋深在75~150m,含水层厚20~30m,水量大,水质好,是上海地区地下水主要的开采层。图6-6上海地区水文地质剖面示意图

滨海地区地下水特点及开采情况-上海地区水文地质剖面示意图

滨海平原地区通常是海相与陆相交错沉积的地带,其岩性一般为砂、粉土、粉质粘土及含有较多有机质的淤泥,具明显的层理和分选性,含水层呈多层结构,地下水以层间承压水为主,地下水化学成分也具有大陆淡水与海洋咸水混合过渡的特征。

在滨海平原的近海带,海水在水压作用下进入沿海的含水层中,与陆相沉积层中的低矿化淡水混合。由内陆向海洋方向咸水层逐渐增厚,地下水的矿化度逐渐增高,化学类型也呈现有规律的过渡。这种混合过渡因淡水不断地由地下径流得到补充而达到相对平衡,形成淡水与咸水之间的动平衡界面,如图6-5所示。当淡水补给量较大时,这一界面在平面上向海洋方向稍稍移动,而在垂直方向则向下移动;当淡水补给量较小时,则向相反方向移动。

图6-5 滨海咸淡水关系示意图(www.daowen.com)

江河入海处,如长江、黄河、珠江、辽河等,河流携带较细的泥沙沉积在河口部位形成三角洲。砂和砂砾石层及其透镜体通常是古河床相沉积,向上颗粒逐渐变细,过渡到河漫滩相和湖沼相沉积,从而构成滨海平原局部地段比较复杂的含水构造,顶部为潜水,下部为数层承压水。滨海地区的供水,应注意寻找和开采深部承压水,因补给来源较远,一般常为淡水。上海地区第四纪海陆交替相的松散地层厚达300m,包括一个潜水含水层和五个承压含水层(图6-6)。表层潜水和第一个承压含水层因受海水影响,水质差;第二、第三个承压含水层埋深在75~150m,含水层厚20~30m,水量大,水质好,是上海地区地下水主要的开采层。天津沧州以东的滨海地带,在地表以下250~300m之间有三四个水质很好的承压含水层,某些地段承压水头高出地表时,其承压水井可成为自流井。

图6-6 上海地区水文地质剖面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