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县历来以种植水稻为主。要提高粮食产量和稳定产量,必须保证农田用水,虽然蒙山县地处金秀大瑶山东面,是桂东暴雨中心,常年降水量在1700毫米上下,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但多数河流不长,流量小,河床浅含水量弱,遇暴雨易造成洪涝灾害,稍遇干旱则河水枯竭。此外,由于雨季集中在春夏,降雨在时空上往往与农田用水脱节。解决常年农业生产用水办法就是修建山塘水库,修筑拦河坝引水和利用水利电力提水。
(一)蓄水工程
新中国成立前,蒙山县只有少量小型的山塘。新中国成立后从1952年开始组织发动群众献工献料,陆续兴建了一批山塘水库。到1978年,蒙山县建成大小山塘水库共158座,其中位于县城东北角的茶山水库于1975年开始兴建,总库容63000万立方米,是集灌溉、防洪、发电以及县城供水的综合性中型水库,为蒙山县最大的水库工程。
(二)引水工程
蒙山县兴修的引水工程,大多是在河流筑坝开渠引水、拦河坝以垒石而成,常被洪水冲毁,洪水过后渠水断流。新中国成立前夕,蒙山县有大小引水工程766处,灌溉面积28120亩。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发动、组织群众把原有工程修复加固,把一些垒石坝改为水泥浆砌石坝。此外,兴建了大批引水工程,扩大农田灌溉面积。1978年,蒙山县共有大小引水工程1308处,有效灌溉面积35700多亩,其中较大的引水工程有忠良水利、古排水利和夏阳坝水利。(www.daowen.com)
村民在修筑堤坝(蒙山县档案局供图)
(三)提水工程
新中国成立前,蒙山县提水设施主要是水力水车,安装于靠近河边而又无法拦河筑坝引水的高朗田,大部分分布在陈塘、黄村等乡村,西河、文圩等乡镇亦有少量。1954年,蒙山县尚有水力水车303架。1965年起,蒙山县开始安装水轮泵,提水灌溉靠近河边的高朗田。1966年7月,蒙山县开始建电灌工程,水力水车逐渐减少。
蒙山县水利设施的建设,灌溉面积由两万多亩提高到十一万亩。由于解决了秋冬季农田用水,大部分水稻种植由一年一季改为一年两季。粮食产量的提高,除了改善群众吃粮问题,还为新中国的各项建设提供更多的粮食供应。
大规模的水利设施建成,还就近解决了养殖业和群众生活用水,城镇一部分人用上了自来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