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近代建筑住宅,除了九大特征之外,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它的文化特色和内涵。从下面进行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儒家传人近代宁波帮人士在中西文化碰撞中,营造自己家族的生存空间环境时,其文化特色表现的缘由是什么,是通过哪些手段来表现文化特色的,这些文化特色,有着哪些内涵。
宁波近代住宅,许多为成功的宁波帮人士所建,也有许多是名门望族的居住空间,是文化人儒商的生活场所,所以常见都有一个名号,地方上谓之“堂号”。例如虞洽卿宅主要建筑,名曰“天叙堂”;宁波月湖还有个“延寿堂”建筑等,举不胜举。
其特点,一是文辞出之有理。例如:“天叙堂”是“共叙天伦之乐”的意思也;“延寿堂”指禅林中,收容老病者的堂宇,又作无常堂(院)、涅槃堂、省行堂、重病阁、将息寮。所谓“延寿堂”,系取祈求延长法身慧命及色身寿命之意。至于名为“省行堂”,则取“省察行苦,以兴悲智”之意。
二是有极明显的识别性和可记忆性,好像一个人的名字,能让人识别,让世世代代的人记在心里。
三是其文字有较佳的读音,有较佳的形状,有优美的文采,呼之朗朗上 □,书之端庄大方,观之形态俱佳。
可以这样说,建筑堂号这个文化符号中,展示着主人家的文化品位和倾向。
“匾”者,悬挂在大门上方或大厅上空者,从木头制作。一种是建筑堂号匾,一种是地位官衔匾,一种是赞誉匾。
“额”者,大多位于院墙大门、侧门上方,即门洞额之位置,也有大厅、正屋两侧门洞上方者,石头浮雕墨字。门之上方者,有如“紫气东来”、“奎壁腾辉”、“孝友和光”等。门洞上方者,有如海曙区天一巷16、17号戴传曾寓所“访庐”,横河街林宅门楣上书“德门重辉”等。
楹联,一种是固定的,俗称板对;一种是逢年过节张贴的,也叫“春联”。板对多固定在大厅里,或大门两侧,如:“恢先无别业兹由武迹文名留与儿孙世守,启后有良模只有农耕士读承此宗祖家风”;“七世同居蔼蔼和风高万古,十三演派绵绵世泽永千秋”。
显而易见,匾额楹联能够反映出房主的社会地位和内心追求。
从宁波近代建筑的住宅的内部装饰上看文化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的可视性。即有合理的视觉部位。例如高敞大厅的梁架、檐下,人从远可看,亦可进而抬头看或可环绕着看;厢房的门窗,可以近看,细视。绝对不会在阴暗的部位或不重要的空间,耗费精力花钱财去装饰。
2.丰富的可读性。所谓丰富,一指装饰手段的丰富,例如除大量的木雕之外,还有石雕、砖雕、彩绘和墨画等;二指装饰题材的丰富,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亭台楼阁,可以说无所不包。因为是如此的丰富,所以有经久不衰的、让人流连忘返的可读性。(www.daowen.com)
3.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天叙堂”是“共叙天伦之乐”的意思,“延寿堂”系取祈求延长法身慧命及色身寿命之意。
由此而言,在宁波近代建筑的住宅的内部装饰上,反映出业主雄才大略的另一面,是细致入微、苦心经营的作风。
宁波传统的建筑屋顶形式,重要的寺庙殿堂为筒瓦歇山顶,一般住宅建筑为小青瓦硬山顶,屋面有举折,曲线优美、柔和,屋脊上有鸥吻、龙吻、火珠、三星等复杂的艺术装饰。山墙的形式有马头墙、观音兜、人字墙等等,屋身一般较矮,出檐深,因此室内光线阴暗,采光不良,屋外天井宽畅。近代建筑除天主教堂等少数建筑外,一般均为人字坡,线条硬直,无举折,上覆红或黑色的机制瓦(洋瓦),有的屋面上开有老虎窗,但无复杂的装饰。而最常见的近代民居,平面为三合院形式,天井明显比传统民居小。传统建筑梁架都为露明做法,抬头可见月梁、童柱、蝴蝶木、斗拱、雀替等等,并施以彩绘、雕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近代建筑,简单的梁架均被平顶所挡,平顶的四周出几道枭混线,有的中间饰有圆形天花,一般都简单明了。近代楼梯扶手、栏杆等常见有瓶式车木直档,也有铸铁栏杆,屋身高敞,出檐短,窗的面积明显增大,甚至通面为窗,山墙等处也根据需要多处开窗(清中期以前的传统建筑很少在山墙上开窗),窗门的做法常见为大方格、线条简洁的木质条。早期建筑的玻璃窗处还设有百叶窗。墙体砌法,出现一直砌到顶的实叠青砖墙,或水泥扶面,而传统建筑上部则用空斗墙砌筑。山墙的结顶.已不见马头墙形式,而当现一种类似观音兜,但又带肩,上用水泥扶面、中隆起为脊的做法,笔者称之为有脊观音兜式。屋面常见为硬山式,瓦片有红、灰洋瓦。也有盖小青瓦的,但屋脊在传统做法上加以改良,线条更为简洁。从外观上看总面积较小,而屋身高敞,山墙为有肩观音兜式的应为近代民居建筑,与传统民居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材料方面,近代建筑大量使用机制砖瓦、铁制拉件、水泥等建材,及洋松、柚木、橡木等木材,这些材料在传统建筑中是难以找到的。
近代,传统建筑受外来的建筑文化的冲击极大。由于结构复杂,用材不科学,阴暗、潮湿,再加上社会、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等原因,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总体趋于淘汰,但几千年来的传统建筑文化仍影响着新一代的建筑文化。已毁的药行街天主教堂和现存的江北天主教堂,被认为是宁波近代建筑中的最具外来文化特色的典范,但从这两幢建筑的早期照片中可以看到,原主教公署等附属建筑的屋顶做法几乎是完全传统式的:屋脊为典型的青砖泥鳅脊,屋面上覆的是小青瓦,山墙为观音兜或马头墙。据笔者分析,出现这种现象,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①建筑材料上的原因,当时宁波等地尚无洋瓦;②施工者的原因,当时的本地建筑工人还没有掌握洋瓦及洋式屋脊的施工技术;③传教士有意将宁波的建筑特色符号融入,以接近民众,争取信徒;④设计者对本地的传统建筑较为熟悉。
传统的建筑风水理论也同样为近代建筑所用,传统建筑的正门如临街、面水,出于风水方面的考虑,往往在正门前立照壁,以避邪气。月湖东岸菊花洲上的卢宅,为一幢常见的近代住宅,由正楼和东西厢房组成三合院形式,正楼前为高大的院墙,按一般规律,在院墙的正中即住宅的中轴线上设门,作为住宅的主人口,但由于该宅坐北朝南,面对月湖,住宅的主人有意将正厅设在中轴线的偏东一侧。拗花巷的一幢具明显外来文化特色的近代建筑,正厅对面刚好是另一幢传统民居的山墙尖,以为不吉,于是将砖门框斜砌,门的角度调整后,避开了山墙尖。
我们平时提到近代建筑,总喜欢谈论某幢建筑是歌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还是英国式、法国式等等。从宁波现存的近代建筑来看,真正能确定属于外国哪种建筑风格的实在是太少,江北天主教堂是公认的、比较典型的歌特式建筑,但屋顶细部仍可见有传统建筑的某些做法,而大量的住宅建筑则更是中西结合,在仿西洋建筑的形式上夹杂着传统的建筑特色。如金廷菰住宅,西洋建筑的外观,其前廊则是传统的卷棚顶;原煤炭大王谢恒昌私宅(侵华日军水上司令部旧址),其装饰图案中可见蝠(福)、戟(连升三级)及鸟兽等传统的装饰图案;已被迁移的狮子街原劳动局用房,正房西洋式,罗马风格的廊柱,但大门却是传统的石库门;江北槐树路的一幢民居,其大门带有巴洛克建筑的装饰,而正屋呈传统风貌,但其中又夹杂着西洋建筑的装饰图案;位于慈溪龙山的虞治卿旧居后楼,其总体明显属西洋式建筑,但三道大门外观却是传统的衣架锦式。总而言之,在现存的宁波近代建筑中,外来建筑文化与当地传统风格相结合的住宅建筑占绝对优势,这种建筑同样可见于近代工业建筑和商业建筑中。
这类建筑的产生继承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晚清文化思想的余绪,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在建筑上的反映,也是宁波的建筑师、工程师、工匠在吸收外来建筑文化营养中博采各国之长,学习西方先进的设计经验和技术,又置身于本地的环境与传统习惯之中的产物。这类建筑的产生,无疑给宁波的建筑文化带来了生气和新意,也使城市的风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给我们以不少启示。
宁波近代建筑住宅的空间处理上,有些什么文化特色呢?
从对称布局中看,一是阴阳对称的文化实践;二是承袭朝廷营造礼仪,仿效营造法式的表现;三是男女、尊卑等级文化的存在。
从大厅、内院的大空间大尺度看,似乎看到了业主的为人坦荡、胸怀开阔、虚怀若谷的气度。这一点与徽州民居决然不同,谁都知道徽州民居,很窄很小,没有二层的大厅。
从空间局部细部处理的精致、细腻、缜密,可见主人的性格。大局有魄力,细部处理有分寸,或说凡事滴水不漏,极为认真。
不少长期默默无闻的近代建筑和公共设施,之所以在近几年升格为市(县)级文保单位、省级文保单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各地对地方文化研究的日益重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人们在经济建设中感悟到了文化的力量,认识到文化产业的魅力。所以,各地都出现了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热门现象。不少大城市都推出了研究老房子、老建筑的专著。所以,不少近代建筑的身份被弄清,积淀的历史文化被发掘,它们的文化价值便大大地凸显出来。这也就推动了不少近代建筑进入到文物保护单位的行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