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近代的新式学校,最早是由西方传教士创办的。从19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英法联军之役结束的近20年中,基督教传教士在宁波办起了不少学校。他们对这项活动所抱的希望远远超过医疗事业。它不仅是为了传教,而是要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培养中国社会各方面的人才,从而达到在粘神上支配的目的。西方资本主义办学目的很清楚,就是要“训练好自己的人”,用基督教教育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宁波曾经办了18所新式学校。而教会小学大多系中学合并办学后,留下的小学部分在原址单独设立的,譬如四明、圣模、三一,主要是英、美两国创办的学校。教会学校之所以会急剧发展,是由于外国侵略者在宁波开办的企事业日益增多,以及外国控制的宁波海关、邮局及洋行急需人才。
教会学校的主课是宗教。天主教办的学校要学生读《教义回答》,内容是讲述天主教的主要教义和教规;基督教办的学校读《圣经》,主要读有关“创世论"、“赎罪论”和耶稣生平等教义。譬如崇信义塾,就有“圣经书房”,“宁波女子学塾”,一周开两节圣经课,也早晚做祷告,做礼拜,接受,,洗礼,,。传教士通过宗教课和宗教活动,严格控制学生,宗教课不及格不能升级。这就充分表明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
有人认为,宗教和西方国家会没有必然联系,为宗教服务,不等于为政治服务此论述极端肤浅无据,但应该看到,教会和传教士在传布宗教、推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政策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宁波传播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革命和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人才。
传教士在教会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少是现代科技知识。爱尔德赛的女塾和美国长老会教士麦嘉缔创办的崇信义塾,开设课程除圣经、“四书"、“五经”以外,还有算术、英语、天文、地理、唱歌等,教法、设施多模仿欧美制度。
“三一书院”课程有算学、地理等学科。丁韪良的南门走读男塾更有不少西方自然科学课程和应用科学课程。西学课程设置,从而成为教学领域中的主角,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表明:拥有雄厚的西学实力而传统中学相对薄弱的宁波,在教学内容的近代化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它所形成的西主中辅、厚今薄古的教学格局,与中国传统书院有很大不同,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樊篱,使清末宁波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教育改革得以服务于真正走向近代化的社会变革。与此同时,它对整整一代的宁波青年学生也产生重大的影响。它使青年学生学到了国内难以学到的新鲜的科学知识,引起了一部分人的觉醒,燃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富国强民”的思想。一些青年还从西方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中,看到清政府的腐败,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绪,从而为宁波培养了不少有用人才。
事实表明,近代宁波的许多“精英”,受的是“教会教育”和传教七的教育。“宁波帮”中许多人,从买办起家,而这些买办也是教会学校和其他新式学校培养出来的。比如,鄞县人杨坊,他早年曾在宁波一家绸布商店当店员,后来进教会学习英语。周宗良,1875年生于浙江鄞县,其父为基督教徒偕我公会牧师,周宗良幼年就读于斐迪书院。该书院为偕我公会主持人英国牧师阚斐迪于1879年创办,院址设在宁波和义门,“规模不大、设备隘陋”。周宗良自该校毕业后即进人宁波海关任职,为税务司译员。由于他在教会学校打下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数年后,他脱离海关进入德商爱礼司洋行设在宁波的经销行美益颜料号工作。周宗良借此跨入了他一生固守的颜料业界。
近代宁波著名西医吴莲艇,早年人宁波教会学校崇信书院读书,开始接触西方文化。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林汉达,年幼时也进了由美国长老会传教士麦嘉缔创办的教会学校宁波崇后中学高小班学习,接受近代科学教育和外语教育。
锦堂学校旧址位于观海卫镇锦堂村,北临高不及10米的隐架山,其余三面学堂河护围,南架石桥通出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爱国华侨吴锦堂为振兴中华、启迪民智,在家乡购地50余亩,独资创建此校。学校整体工程规模宏大,建口字形教学楼一幢,共计104间及杂平房19间,还辟操场、置花园、建蓄水池、掘学堂河,历时3年,耗资23万余银元。浙江巡抚呈光绪皇帝的清赏奏折中称其为“浙江私立学校之冠”。
吴锦堂先生的办学目的是富国强民。他说:“近世列国争强,要以世界上立足,教养二字很重要。国民失养就无以为生,国民失教就无以争存。”此校虽建于晚清时期的封建社会,但欧式风格的校舍、先进的教育设施、新颖的学科设置及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理念,令国人耳目一新。学校开设了几何、代数、外语、园艺等学科,并备有实验室、棉田桑园等供学生实践所用。开学不久,锦堂先生看到国际棉花销售趋势看好,而我国所产本棉质量低劣,纺织原料需从国外进口,长此以往,“内地膏腴,且将为外人吸取“。于是,他便在学校开设农蚕两科专业,培养实业人才。为实施爱国爱乡的办学现念,锦堂先生一方面积极呈请省政府将学校备案,明文规定所有校产为公产,后世子孙不得干预;另一方面再购置校田1200余亩,购汉冶萍公司股票和浙江铁路局股票4万元充实学校资产,以作长期办学之经费。如此深谋远虑、高风亮节的举动,被国内外有识之士广泛传颂。蔡元培先生在评述全国教育事业时,称吴锦堂、陈嘉庚、聂云台为“中国办学三贤”。
1926年锦堂先生逝世。1930年其子启蕃呈请浙江省政府接收此校,翌年8月更名为“浙江省立锦堂学校”。之后日寇入侵,学校内迁,辗转于竦县、东阳、磐安、天台、丽水、缙云间,于1946年春迁回东山头。锦堂学校从创办至今,已近百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学校几经风雨,数易其名,但始终弦歌不绝,即使在艰难的抗战时期,也未曾中辍,以其良好的校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如我省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卓兰芳、著名书法家沙孟海、著名工笔花鸟画家陈之佛、江南笛王赵松庭等。
锦堂师范是锦堂先生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咏读锦堂先生立校兴学之诗——“吾乡风土闭难开,目击顽童忧自来。最是出钱求买读,学章和泪向优栽”,不禁令人满腹感慨。步入学堂桥,左是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右是操场,莘莘学子,治文习武。迎面二层楼口字形主体建筑庄重典雅、美观大方。门楼为欧式风格,六根水泥大柱擎起半圆形的三开间阳台;抬梁采用大跨度人字架结构,每间进深6.6米,前有檐廊1.6米;楼下檐廊石板铺砌,四处转角均安装1.4米宽楼梯,中间正方形大天井栽花植树,形成了一个独立而幽雅的学习环境;楼上木地板、铁护栏、梁柱间以拱形装饰;屋顶披小青瓦,墙体育砖错缝平砌,白灰嵌缝。整座校园一面靠山,三面绕河,矗立于旷野之中,绿荫环抱,葱郁秀妍。
锦堂学校旧址全貌
1984年4月,,为表彰吴锦堂先生爱国爱乡的办学壮举,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恢复“浙江省慈溪锦堂师范学校”校名。10月15日,锦堂先生之孙吴伯瑞、吴伯瑄自日本专程来校参加复名大会。1985年,日本神户华侨领袖陈德仁应聘任锦堂师范名誉校长。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锦堂师范认定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为开拓教育事业和保护锦堂师范历史原貌,1991年4月,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将“浙江省慈溪锦堂师范学校”迁址浒山镇,旧址更名“慈溪市锦堂职业高级中学”。2005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将锦堂学校旧址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句余之北东山阳,宏开讲肆遗泽溯锦堂,田庐弥望,海桑苍苍,吾侪学习当自强,朝乾夕惕同生活,勤劳朴索守我常,手脑兼施齐努力,祖鞭先着趁晨光。”锦堂校歌以其慷慨热情、坚实质朴的精神,哺育、滋润着人们,进而升华成点缀世人灵魂的精神瑰宝。锦堂办学的经验,是我国中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先导,对慈溪的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浙东中学
作为文脉传承,浙东中学在此演绎一部校史,但又不能脱离校史,两难中我们只能从大框架上简介一下校史,而更多地去追寻“浙东”的人文精神。毋庸讳言,浙东中学前身是欧美列强殖民主义的产物——教会学校,论资历在宁波绝对数一数二。1935年美英的三家教会经协商,将四明、斐迪两所中学合并统一,改称为“浙东中学”,校址设在占地30亩的原斐迪中学内,依然为教会中学,每周日必须做礼拜。抗战时期校毁。学校曾借永丰路圣模小学和槐树崇信小学作校舍,后由工商业者金廷荪低价出让新马路仁济医院和应彭年慨赠震萌堂为校舍,于1947年迁入今址。1952年12月,教会办的私立浙东中学被宁波市人民政府接办为公立宁波四中。
位于宁波海曙区和义路106号现甬江职业高级中学内,现存原建筑有教学楼和体育馆。教学楼建于民国11年,为坐西朝东的西式风格近代建筑,保存完好。体育馆建于1930年,是宁波市第一所室内体育馆,采用跨度为15米的木结构屋架。
“以沪渎为天下倡,以甬上开风气先”,前人这副联语高度评价了宁波人敢为人先的精神。我们浙江人历来有锐意进取、不甘人后的优秀传统,宁波地处浙东沿海,自鸦片战争江北岸开埠以来,新生事物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走在开放前列的宁波人勇敢地接受它们,改造它们为自己所用。甬江女中的建立是个很好的例子。
宁波市保点甬江女中旧址
甬江女中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英国东方女子教育会于这一年派女传教士阿尔德赛在城内祝都桥开设女塾,招收的女学生一律免除在校费用,开设圣经、国学、算术等课程。1857年,美国长老会接办后发展成为崇德女校。这所女校即是甬江女中的前身。民国11年(1922)在城北姚江之滨选址建校,次年崇德女校与圣模女校合并,正式定名为甬江女子中学。迁至现址。1925年五卅运动后,全国各地展开收回教育权、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奴化教育的斗争。1927年7月,宁波当局和教育界人士以“宁波收回教育权急进会”的名义,在浙江率先将甬江女中教育权收回,驱逐美籍校长,并成立校董会。1935年,斐迪中学女子部并入,成为当时宁波规模较大的中学。
1951年5月,宁波市人民政府接收教会学校,翌年2月“甬江女中”更名为“宁波市女子中学”。1954年,市拨款修复校园。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市第六中学;但翌年7月又恢复“宁波女中”原名。1968年,学校再度改名为“市第六中学1995年,又易名为“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并新建校园,使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武岭学校,即武岭中学,坐落在浙江省奉化市国家级著名风景区溪口镇武山西麓,是蒋介石遵照他母亲的遗嘱在1929年创办的。校舍投资30万银元,占地90余亩。环境一流,各种设施俱全,由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操场、餐厅等组成。武岭学校自创办以来,备受蒋家青睐,1932年起蒋介石自兼校长,宋美龄、蒋经国、蒋纬国都是校方董事。
武岭学校礼堂,是学校的主要集会场所,据说重要活动,包括宋美龄49岁生日晚会等都在此举行。礼堂墙基上刻着蒋介石为该校题写的奠基石铭文。进入礼堂,我们仿佛可以想象当年蒋介石在向学生们训话时的情景。楼上是招待党国要人的高级寓所。楼下东北角有一间是蒋介石的办公室。礼堂东面山边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刻在岩壁上的“武岭幽胜”四个大字也是由蒋介石亲笔所书。
奉化发现武岭分校旧址
整个校舍布局严谨,设计合理,主体建筑为大礼堂、教学楼及宿舍楼、医院等。这些建筑均为砖混结构,有明显的中轴线,呈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建筑特色,其屋顶为歇山单檐,举架不明显,瓦坡较平,梁架为木结构,屋身无立柱,跨度较大的抬梁由砖墙或钢筋水泥柱承荷。每幢楼房皆有门厅,或方,或半圆,或以西式为主,或以中式为主。台基都较高,故建筑特显巍峨。
武岭校园建于1929年,由翁文灏之弟翁文涛设计,上海孙裕生营造厂承建,1930年竣工。当时共占地4公顷多,建筑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校园内遍植花木,每幢建筑之间都有庭园,房子掩映在花木之中,是奉化市一处不可多得的民国时期优秀建筑群。2004年市文保所推荐其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4月公布为奉化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奉化发现武岭分校旧址
溪口镇葛竹村东面蒋介石题的“武岭分校”,占地1900平方米,具有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从现有遗存来看,比较齐全,由教学楼、办公室和食堂等三部分组成。大门位于办公室的西侧。据了解,原门楼有蒋介石题的“武岭分校”,在“文革”时被毁,字迹不可寻。而办公室又兼教师宿舍,为7间平屋,坐北朝南,明间和次间为通间,作办公之用,里面的稍间、尽间作为教师宿舍之用。前方是空无一人的操场,而与操场相隔、与办公室、宿舍相对应的,是当时建造的教育区。教育区相对独立,施有围墙,沿着5级半月形台阶而上,便是大门,恰好位于围墙的正中。这座坐南朝北的教学楼旧址,仍保持着以往的重檐歇山顶建筑风格。中间比较宽敞,面宽五间二弄,明间是礼堂,后部设台。我们在其两侧细细观察,设置有弄。其余为教室,梁架六柱九檩,前出廊,一步架。据了解,教学楼后为食堂,现因年久失修已倒塌,仅存残垣断壁。
奉化市武岭学校
“三一”教会初级中校旧址位于宁波海曙区广仁街44号。1912年,英国圣公会在此创办了“三一”教会初级中校,是西方教会在宁波传播文化教育的历史见证。现存建筑二进两楼。朝向坐北朝南,院落出人口在广仁街街面,前后二进东西相错南北相隔约为5米,院落西北角有古井一口。前进建筑四坡屋顶上置两根人字形帽盖状铁皮烟囱,墙面红色砖雕方格线条等分上下两层,大门设在西墙中间,墙体四周开窗,窗楣多檐拱券状,西南两边有外廊,楼梯位置在西面外廊中部,五个巨柱支托整个建筑,二楼长方形条木挑出围廊,扶手木制线条装饰,室内石膏平顶圆形纹式。后进建筑规模与前进相仿。
三一”教会初级中校旧址
翰香学塾位于宁波海曙区仓基街55号。翰香学塾是宁波市创建最早的小学之一,在宁波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清同治年间,南门仓基举人陈愈守创办翰香学整,意为“文翰振其书香”。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翰香小学堂。1926年,于现址新建校园,定名鄞县私立陈氏翰香小学。翰香校训严正,立校格言“恒勤”,教学质量名列前茅,时有“中学效实,小学翰香”之称,在海内外具有一定影响。蔡元培、马寅初等曾莅校讲演。1956年,改公办,名仓基街小学,1988年5月,定名翰香小学。现保存有北侧教学楼、南侧的花园及西侧外墙等历史旧迹。教学楼为五开间二层近代建筑,四坡顶,人字梁架,明间设楼梯,前廊东侧墙嵌有“翰香家塾碑记”石碑一块;花园中水池、小桥基本保持原样;西侧外墙中嵌有石碑一块。
位于宁波海曙区南郊路60号,清晚期建筑。大门朝南,有砖雕,门楣上书“澄怀学堂”。主楼坐北朝南,为三间二弄重檐硬山式楼房,进深七柱,前檐柱上有十字斗拱,前廊有月粱前端呈象鼻状,饰三脊马头墙。出后门即为南塘河。据调查,此建筑最先为澄怀学堂,后曾作“惠庆医院”,最后卖给吴姓人家,现围墙上界碑有“吴文房界”字样。吴家在上海曾开过寿衣店。
这是一座坐西朝东的三合院,临街而枕河。门额上砖刻四字“澄怀学堂”,书法规整,进内是三间两弄的主楼和南北两侧的倒座明轩。朴实中透着些气派。(www.daowen.com)
澄怀学堂
鄞州区保点云龙学校
云龙学校位于鄞州区云龙镇云龙村,建于民国11年(1922)。该学校面临鄞州三大河流之一的前塘河,坐西朝东,整幢学校布局类似四合院,东、南、北三面皆为二层楼校舍,西面为六间屋面的大会堂,东首正门额上书有“云龙学校”四个正楷大字。
据传该校为鄞籍人士张延忠所造,张延忠,鄞县云龙人,铜匠出身,后为船上水手,曾为美国人修好一艘他们无法修好的船而发迹,后创建浦东造船厂。1922年回乡出资建造云龙学校。
该幢建筑用料考究,结构精致,建筑风貌别具一格,且保存状况较好,主体结构未见有较大的改建或添建现象,是鄞州区域内近现代优秀建筑的代表作,亦是对当地人民进行爱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物教材。
草帽业小学位于慈溪市长河镇宁丰村章家路,由于其丰富的草编文化内涵,2003年被慈溪市人民政府认定为第二批文物保护点。
长河草帽业始于乾隆五十年(1785),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金丝草帽产品在当时就行销甬、绍等地。20世纪20年代,长河一带“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尽是草帽人”,经营草帽的庄、行达130余家,形成了以长河为中心的金丝草帽商业网,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各国。30年代,长河草编界乡贤张春尧、张贞明、张通海等人为振兴地方教育,发起了在每顶草帽收购款中代扣六厘(后改为一分)为“兴学资费”的义举,创立了一所颇具规模的私立小学,并将该校命名为“草帽业小学”。建成后的草帽业小学一时名师云集,县城内学子纷纷前来求学,最盛时师生人数达600余人,教育质量及设施为全县(时属余姚县)之冠。抗战时期,全校师生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先后有不少学生加入了抗日队伍,涌现了舍生取义的杨小康、杨小群、张钟烈等英烈。
草帽业小学
解放后,草帽业小学由人民政府接管,经过多次改制,办过小学,也办过职业技术学校。半个多世纪以来,草帽业小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是素有“草帽之乡”美誉的长河镇百年草帽文化的重要载体。
原位于宁波海曙区丝户巷17号,为一幢一正两厢及天井的中西式三合院建筑,小青瓦屋,硬山顶。1993年住宅小区改造,将其向南退移50米,位于今址新街小区新巷34号右侧。1994年7月1日,开辟为“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
它是中国共产党宁波地委最早设立的秘密机关,是中共在宁波市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学校,用来培养党的青年妇女干部。1923年中共开始在宁波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并于次年在月湖边的醋务桥旁创办启明女子中学,作为传播马列主义的根据地。1925年2、3月间,中共宁波支部成立,选址丝户巷17号民宅中,将启明女中迁入。1926年1月中共宁波地委成立,启明女中便成为大革命时期宁波地委机关的所在地,年底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查封。以后中共又创办了培英女校。启明女中从创立到发展成培英女校时间虽短,可它在我市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和党的发展史上却有着重要意义。
启明小学位于鄞州区章水镇崔岙村,为革命烈士崔真吾于1929年创建。校舍主楼为五开间二层楼建筑,占地面积153.9平方米,上下各有四个教室,正中为校门。门面屋顶呈三角形,正中塑圆形校徽,徽面下为奔流的樟溪,中为挺拔的高山,上面是红色五角星,象征红星启明大地山河,以下横书“鄞县启明小学”五个篆体大字。主楼的右侧有前后两排平房,分别为教师寝室和办公室。
崔真吾烈士(1902— 1937),参加过五四运动,曾在鲁迅先生的支持下,与崔绍立、柔石等先后创办了“樟溪学社”、“泱泱社”,编印有《朝花旬刊》等。译著甚富。1937年在广西惨遭白匪杀害。在抗日战争时期,该校成为革命联络点,当时李敏同志就在启明学校以教书为掩护进行革命工作。
启明小学
该旧址位于余姚市实验小学老校区内(梨洲街道学弄社区)。校舍始建于民国17年(1928),历时4年,耗洋16400余元,至民国21年,一座拥有新式楼房两幢、左右厢房平屋各五间,厨房、浴室、操场、头门、厕所一应俱全的校舍在江南学宫落成。如今仅存教学楼一幢,现为实验小学图书楼。
该教学楼系民国砖木混作建筑,坐北朝南,偏东5度。三开间两楼,中为楼梯,两边教室,共四教室。四坡两伞状敞开式梁架构成屋项。楼房通面阔16.2米,进深9.3米。前后单檐,前置阳台,洋松木栏杆。方柱承阳台,底部为方形柱础。洋松木扶栏颇为洋气。隔墙中空,有隔音效果。教室开拱式玻璃窗二扇、拱门一道。
在教学楼东山墙南首墙体内嵌石碑一块,系“余姚县立学宫小学碑记”。该碑为大隐青石制作,碑文为颜体楷书,共583字,其中记述了办学沿革、校址的文化底蕴(学宫赏舍之西)、筹款建校立碑经过、校舍建筑委员会十九人名单。校舍建筑委员会汇集了当时邑内文人贤达、新学元勋。其中有光绪甲辰进士、时任余姚救济院院长的朱元树,教育局视学卢承烈,教育科长马启臣,三小校长毛体健,东山小学校长谢显曾等。撰文者张宝琛系晚清贡生,当时为余姚自治会议长。题书者张德海系县公产委员会委员,擅书法,师颜鲁公,曾为县府头门书写过“文献名邦”匾。
学宫小学校舍为典型的民国砖木建筑,时代特征明显,碑文记述详尽,也是余姚市实验小学百年校史的见证,对研究余姚教育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旧址位于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直街45号,1990年被区人民政府认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蔚斗小学由唐爱陆创建于1927年,后成为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的启蒙小学,素有矗立蛟门的“红色堡垒”之誉。该小学1931年迁校后,逐步建立起一支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特别重视爱国主义与革命理想教育。旧址系近代砖木混合结构建筑,共二进,占地1624平方米,建筑面积576平方米。第一进建筑为5间教师办公室,第二进为19间教室。今保存完整,其中教师办公室被辟为蔚斗小学校史陈列室。
蔚斗小学旧址是北仑区域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历史价值的革命史迹。
洪塘西路21号发现了具有百年校史的洪塘中心小学(原名洪塘学校)。宁波市江北区洪塘中心小学创办于1908年,历经风雨,迄今已达百年。洪小,由上海北市钱庄领袖洪念祖和洪益三、洪承祁父子等先生发起创设,初创时借禅宗寺为学堂,实为私塾。1919年,学堂改为洪塘学校,朝南正门一块横匾上就写着“洪塘学校”四个字。当时分男女两校,男校就在现在的校园内。校舍是四排平房,第一排石“忠宣公祠”,内有三间平房,中间一间挂着南宋忠臣洪皓(据传是洪塘洪家的祖先)的画像,存放着洪皓及三个儿子(洪遵、洪衷、洪迈)的牌位。第二排是校长和教师的宿舍,第三排是教师,第四排是教工宿舍及厨房等。不过现男校南门已消失无迹。1929年,洪塘学校改名为洪塘小学,学校聘请洪塘上沈人沈树琪为校长,受业学生约百余人,各项设施初具规模。
经历百年风雨,现在的洪塘小学只保留了2003年修缮过的旧教学楼,该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二弄,高二层。屋面为灰色洋瓦四坡顶,梁架为穿斗式结构,有前廊。二楼铺地板,底层原为磨石子地面。现在外墙毅然保留着清水砖砌墙面。
镇海区文物普查队在镇海区骆驼街道贵驷里洞桥发现一处保存极为完整,且建筑构筑特异,至今已有近90年历史的民国时期校舍——驷桥小学(原称宝善堂)。该校的发现为研究宁波商帮文化提供了实物史料。
“驷桥小学”前身为“宝善学堂”。为教育子孙继承善良美德,取《列国志》“楚国何以为宝,以善为宝”作为办学宗旨,并取其中的“宝”、“善”两字以命名为校名。1906年太师刘崇照回故里后,出任镇海县教育会长,他筹资数万银元兴建“宝善学堂”,曾留学日本的著名医学专家余岩任该校首任校长。其后于1910年由贵驷里洞桥人宁波帮商人刘奂出资建新校舍,将“宝善学堂”
改名为“驷桥学堂”。1934年,家住贵驷的“宁波帮”著名商人刘聘三在沪经商发迹后,发动在沪宁波帮商人30余人,筹募资金6万余银元,仿墓奉化武林学校模式兴建驷桥小学,并又将“驷桥学堂”改校名为“驷桥小学”至今。
该校舍远视如西班牙式小别墅,清水墙细密精致,檐下回廊环绕,西式护栏间间相通。中间为礼堂和教师办公用房,后面设置风雨操场,路面用混凝土浇筑,有浮雕麒麟等花纹,简洁而又美观。校舍四周种植名贵古树达数十种之多,古朴沧桑的校舍在各类古树名花丛中显得更加恢弘与美丽。
该校历年来不负厚望,为国家培养出贝时璋、林永年等数十位中科院院士及博士生导师、大学教授、工程师等人才。同时,现任校领导还十分重视做好对古校这一文物史迹的保护管理,在扩展校舍时,另选校址,将古校就地保护,并投入资金及时维修。在古校内设立校史展览室、开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等,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该建筑历史久远,构筑新颖,保存完整,在我区比较少见,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同时,为研究宁波商帮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这座民国建筑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发展的新庄商人周茂兰回乡建造的一座中西合璧的“新学堂”。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从吊顶的大雕花到门面上的装饰,细节处处体现出这座房子在当时的豪华程度。文物普查队员指着墙面上的几个大大的类似脸盆形状的装饰介绍说:“做成脸盆形状意在让学生们在读书时能‘洗心,,就是让大家安静下来好好读书的意思。”
中正图书馆旧址位于奉化市锦屏街道中山公园南坡山腰。它于1925年由本县绅士朱守梅等集资筹建,1928年竣工。初落成时为奉化县立图书馆。1930年后董事会决定更名为“中正图书馆”。抗日战争胜利后,因该建筑遭侵华日军严重破坏,遂由奉化参议会组织“修缮委员会”募集资金进行重点修缮。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改称“人民图书馆1950年7月划拨给文化馆管理。1984年归文管会办公室单独建制,中正图书馆旧址作为文物管理部门的办公室和藏品库房。2007年4月被认定为奉化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市文保所迁离该地至体育场路56号。
中正图书馆旧址其主楼是一幢三开间三层仿西洋式建筑(西侧另有附属小平房五间)。前立面为罗马式穹顶,每层前廊为花柱扶栏大阳台,托斯干柱式。整幢建筑布局合理,结构庄重,装饰俏丽。是20世纪20年代受到西洋建筑文化影响的我国的典型建筑之一,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国门逐渐开放的实物例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