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不仅仅是解决一个住的问题,实际上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既是科学,同时又是艺术。建筑文化在宁波非常有代表性,比如河姆渡文化中的干栏式结构,它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是最早的,河姆渡人的智慧不可小觑。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建筑保国寺,是江南第一寺,浙江省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的文保单位只有三个,全国也只有80多个,保国寺就是其中之一,可见它在中国建筑史上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几年前纪念保国寺990周年,也是北宋刊行《营造法式》900年。这本书是北宋朝廷编撰的,是关于建筑的标准和理论的书,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清华大学的教授经过长期的研究,以及对保国寺进行的各种测量,得出的结论是《营造法式》中所阐述的建筑的理论、建筑的标准,与保国寺大殿的结构相吻合。实践早于理论。宋朝以降,到元朝留下来的建筑很少,因为元朝只有近一百年的历史。2002年在位于鼓楼旁的子城遗址地块进行开发考古时,发现大型的元朝的建筑遗址,非常独特。最后国家级专家专程到宁波考察,做了结论,认为遗址独特,又是元朝的建筑,在全国城市中是绝无仅有的,被评为2003年十大考古新发现,而且排名前列。明朝建筑在宁波有一定的数量,如余姚的王阳明故居,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最有名的要数天一阁。天一阁藏书楼,所谓“天一地六”,是很典型的宁波建筑。清朝建筑就多了,再到近代,建筑就更丰富了。天一阁里的秦氏支祠,那个漂亮戏台,那是宁波人民智慧的结晶,那是个艺术品,不是简单的建筑。在江东有个庆安会馆,即天后宫,150年了。里面的建筑,有两个戏台,都是很有艺术性,很辉煌的,都是国家级的文保单位。这一类是传统的。到上世纪初叶开始,宁波出现西洋式的建筑,或者称为中西合璧的建筑,最典型的是在慈溪龙山的虞洽卿旧居,6000多平方米的建筑,是第五批国家级的文保单位。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虞洽卿旧居所在的那个村真正成为中国农村近代化的一个样板。村里面有电报、电话、电灯,试想在20年代,有电报、电话、电灯,还有轮船码头,还有这么一个6000多平方米的中西合璧的建筑,不得了。虞洽卿是当时上海航运业的巨头,政治上姑且不论,因为他的故居实在太好了,所以被认定为第五批的国家级文保单位。江北外滩靠近人民路有一大片的近代建筑。我们都知道上海有个新天地、石库门,实际上江北这批房子有很多要比上海新天地的房子好,非常漂亮。但是这样的房子已经越来越少了,可以称之为“最后的遗存”。宁波的建筑是异常的丰富,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遗存,大家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建筑文化。
自成体系的中国木构架建筑,曾对周边国家的建筑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唐宋时期日本、高丽等国派工匠来中国学习木构架的营造技术,而我国也有许多能工巧匠曾应邀漂洋过海到日本、高丽等地建造寺院、园林。宁波作为对外交通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在建筑文化的传播中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如日本高僧重源自南宋乾道四年(1168)始先后三次来中国,学习佛学和中国的书法等传统文化,学习中国的建筑营造技术,在驻锡阿育王寺期间,曾从日本运来大批木材帮助阿育王寺建造舍利殿,并从中学到了施工技艺,回国时又从明州等地邀请大批木匠,在日本重建了著名的东大寺。另一名学问僧荣西在天童寺学禅时曾帮助建筑天童寺千佛阁,从中边学习边实践,学到了丰富的建筑营造技术,后在日本京都、镰仓等地建造了一批具中国传统风格的著名寺院,使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在日本进一步传播光大。同时,宁波也有一些学者、工匠到日本等地营造寺庙、园林。清初,著名学者朱舜水抗清失败后,流亡日本时随带了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风格方面的有关书籍、资料,并设计建筑了东京的后乐园。(www.daowen.com)
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建筑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建筑风格、城市风貌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吸收了他国的文化营养,并融合在传统文化之中。随着佛教的传入,随之而来的塔、寺等建筑的建造,使我国古建筑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但并未对改变我国传统的建筑体系和形式产生过影响。而19世纪中叶以后,我国近代建筑的产生、发展打破了中国原有传统建筑形式和体系,使中国建筑开始进入与外来建筑文化广泛交流的历史时期,使一些城市的建筑风格、城市风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