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况严重;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全国一些地区持续遭遇雾霾袭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这种状况不改变,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反过来必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将越来越小。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发展过程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搞了一堆没有价值甚至是破坏性的东西。再补回去,成本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20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有些国家和地区,像重金属污染区,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西方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教训极为深刻。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走欧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而应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已经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走老路,去无节制消耗资源,去不计代价污染环境,难以为继!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要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微言微语
没有一个清洁美好的环境,再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无意义。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河水的眼泪不再清澈,高山的头发日见稀疏。一草一木凝聚美景,一心一意改善环境。最美风景驻乡村,宜居村庄惠农民。农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园是家园。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多栽一棵树,就给人类多增添一丝生存的希望。
案例(九)
辛凌宇和他的葵阳农业开发公司
建设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是当前热词,新农村和新农业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这里介绍我校2014级体育学院的辛凌宇如何创办葵阳农业开发公司的故事。(www.daowen.com)
大学生由萌发创意、想法到创造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且做到盈利,是一个由模糊设想到清晰定位、逐渐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只有敢想敢做、不怕失败、坚持到底的人才能成功。
葵阳农业开发公司成立于2016年,它以输出向日葵和云母苜蓿草种植技术为主,2017年,入选重庆市教委“优创优帮”项目扶持计划三十强,成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优秀代表之一,目前在该领域技术稳居西南地区前列。
来自内蒙古的辛凌宇,骨子里有一种不甘平庸的冲劲。当他对日复一日的体育训练感到不再新鲜时,辛凌宇开始了大学中第一次“不安分”,他决心创业。当时大二的辛凌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家乡内蒙古的各色独特的民族景观。他最初打算在永川复建一个景观园区。由于初期资金、技术、场地等种种制约,他的计划从一开始就被搁浅。
在“闭关”反思了近一个月、计划书也被推翻重写不知多少次之后,辛凌宇决定还是将这份计划继续下去。他甚至更加“异想天开”地提高了创业最终目标——建立起一家占地几千亩、能融合56个民族特色农作物及草本植物的观光型景区。
不过,他也从上次计划的夭折中深刻意识到创业不能泛泛而谈,更不能脱离实际一蹴而就。于是他将自己的规划分得非常详细和具体,最后决定从自己最熟悉的向日葵、云母苜蓿草的种植技术输出做起,这样既能熟悉当地种植条件又能积累资金,准备景区的建设。
2016年,“葵阳农业”成功注册公司,得到学校认证并入驻企业孵化园。公司成立了,但没有客源,顾客根本不相信他们能拿出多成熟的技术——毕竟这个行业是看天吃饭,必须抓住生产季节产生最大利润,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风险。辛凌宇和他的团队仍没有放弃。他们互相打气、互相加油,最后几人合资凑了近两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然后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工作。他们在何埂镇租18亩地,试种下红色、多彩、褐色、多头等多种彩色向日葵品种。由于重庆的土壤、气候等与内蒙古差异很大,第一年他们种植成功率只有1/3。第二年,他们节衣缩食,继续摸索如何在重庆成功试种彩色向日葵。辛凌宇投身到种植生产中,他亲自下农田播种、除虫、勘察。在最繁忙的那段时间,他甚至不回宿舍,而是选择和请来的农民们同吃同住,随时关注天气变化以作出应对措施来降低天气对植株的伤害。
巨大的付出对应的是丰厚的回报。当第一批植株成功种植和售出后,辛凌宇团队的技术也同时得到了认可。就在第一批成果收获后不久,他们终于得到了第一笔赞助。同时,通过重庆文理学院“创业合伙人”平台,他得到与重庆蕊福农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合作的机会,由公司提供种植土地和运行资金,产生的经济效益大致按照4∶6比例分配,目前“彩色向日葵”已经成功种植。
如今,团队已能自行运转,拥有了固定的资金、生产线。刚毕业的他就已实现了公司年收入30万元的“小目标”。未来他将以“建立起一家占地几千亩、能融合56个民族特色农作物及草本植物的观光型景区”为最终目标——虽然这个目标的实现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辛凌宇相信自己总有走完这条长路的一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