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背后负重前行,见证中国

背后负重前行,见证中国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16年,“神舟十一号”载人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好充分准备。中国航天人在国内航天事业起步较晚的境况下,奋斗拼搏,使中国成功跻身航天大国之列。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建造的现代化航空母舰成功出坞下水,这是中船重工研制建造的第二艘航空母舰。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中国南海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海军阅兵。

背后负重前行,见证中国

回望中国近百年,从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从新时代伊始到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一次的大国崛起,都伴随着大国之材、大国重器的诞生,它们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劳动者奋斗的身影。这群可敬的劳动者,把自己的脊梁化作国家的栋梁,在铸就大国之材的路上,凝心聚力,把挑战变成机遇,把大国之材、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就在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第三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3年之后,一曲响彻环宇的“东方红”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如果没有两弹一星,中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每个中国人都不该忘记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和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名字:邓稼先、钱三强、钱学森、朱光亚……他们克服了铀原料浓缩、真空阀门、高能炸药、高能燃料等一系列困难,白手起家,为国家奠定了强国基石,功不可没!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杨利伟迈出舱门,面对人群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杨利伟的这番话,想必也是所有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心声。他们刻苦攻关,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断突破,终于掌握了能与国外航天相抗衡甚至超越他们的关键技术:2008年,“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完成了首次太空出舱行走。2016年,“神舟十一号”载人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好充分准备。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长征七号火箭的支持下,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天舟一号”不仅是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更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货运飞船之一,物资上行能力超越美、俄,为国际空间站的货运补给提供了关键的物资保障,受国际认可。中国航天人在国内航天事业起步较晚的境况下,奋斗拼搏,使中国成功跻身航天大国之列。他们的不懈付出与劳动,是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鞭策与激励!

“我干定了这个项目,就是把生命搭进去也要干成!”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黄伯云立下“军令状”,不达目的不罢休。20世纪80年代,国内飞机“碳”刹车副技术被国外封锁,每年仅大型民航客机刹车盘的更换就要花去数亿元的外汇。为了打破这一现状,黄伯云带领团队,日夜拼搏近20载,终于打破了国外对“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的封锁,为中国航空战略安全和国防安全增添了砝码。2017年5月5日,14时,我们自己的大飞机C919,承载着国产大飞机梦想,在上海浦东机场顺利完成首飞!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建造的现代化航空母舰成功出坞下水,这是中船重工研制建造的第二艘航空母舰。从开建到下水仅仅用了3年零8个月,创造了让世界震惊的中国速度!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中国南海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海军阅兵。在这场载入史册的阅兵中,辽宁舰航母编队的精彩亮相尤其让人心潮澎湃。

微言微语

中国古人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信息化、全球化高度发达的21世纪,不应再闭目塞听、抱残守缺,否则,我们的胸怀和智力,与几千年前的古人相比,岂不是自惭形秽?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寻找文明最根本的源头,才能跳出观念的局限,摆脱种种错误的观念桎梏。

案例(六)

一群外国娃的中国年

中国发展世界瞩目,汉语学习成为热潮,这里我们摘录了我校国际学院学生在中国过年的一组镜头,展示了中外文化交流下中国文化的魅力。

“热烈祝贺我校国际学院元旦晚会举办成功暨学生联合会成立。”知津楼前的一条标语吸引了很多过往的同学驻足观看。“去年看了他们的圣诞晚会感觉挺精彩的,今年可得早点去占个好位置……”一位同学说。

2014年12月28日晚,国际学院元旦晚会如约在红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三楼举行。与往年一样,晚会现场热闹而有趣。

晚会的众多节目中,最具“中国风”的莫过于茶艺和戏曲表演。

聚光灯下,一位花旦和小生走上舞台,只听花旦唱道:“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喜鹊满树喳喳叫,向你梁兄报喜来。”小生对唱:“弟兄二人出门来,门前喜鹊成双对,从来喜鹊报喜讯,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归……”

花旦和小生隐去后,一个满脸花白胡须、身穿将军服、手执长佩剑的威武将军走上舞台,他唱着:“一马离了西凉界,不由人一阵阵泪洒胸怀。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www.daowen.com)

第一场戏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由语言文化艺术社两位爱好戏曲的同学扮演。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戏,也没听清楚他们唱的是什么,但我能体会到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位留学生说。

“在我的家乡,人们会穿上白裙子,在午夜去海边看烟火、放许愿瓶在海里。当新年来临时,家人们会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享受家的温暖。”来自巴西的布拉用不流利的中文表达了对新年到来的喜悦。

来自俄罗斯的阿丽娅讲到,在她的家乡,人们会在一起吃饭,给家里人互送礼物,所有的人都聚在一起。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泽音笑着说:“虽然传统上的新年是3月22日,但我们会在12月31号的晚上和亲戚、朋友一起吃饭、交流,享受和亲人在一起的温暖时光。”

晚会上,中文流利、谈吐幽默的主持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来自多哥的阳光。

“刚来中国的时候,我常一个人呆在寝室里,很少和他人交往,中文更是一点儿都不懂。后来,我的导师劝告我,要多和中国老师、同学交流,那样才会加快学习中文速度。我认真听取了导师的意见。”

为了学好中文,阳光不仅认真上课,加强同志愿者沟通交流,他还大量观看中文影视作品,甚至到大街上倾听市民们聊天。每当遇到不认识的词句,阳光都会细心地将它们记录下来,并通过查词典或向他人请教的方式获得它们的准确含义。

就这样,阳光的中文词汇量增长得很快,汉语听说读写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用肢体语言辅助表达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国际学院教师郑小芳说:“为了让留学新生能够尽快熟悉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国际学院从2010年开始招募‘一帮一’汉语志愿者。他们不仅要为留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还要对他们进行汉语辅导,带领他们参与学校文体活动,直到第一学年结束。为了给留学生选择一个称职的‘好帮手’,志愿者选拔程序非常严格,每个人都要经过报名、筛选、培训三关,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留学生们的语言学习进步很快。记得他们刚到中国时,必须依靠肢体语言和具体事物辅助交流,渐渐地就可以用汉语夹杂着英文讲话,现在则完全可以用中文表达了。”建筑工程学院2013级学生、汉语志愿者张智说。

“我主要是通过微信与留学生们交流,借助这种新媒体工具,可以有效提高与他们交流的效率,帮助他们提升汉语水平。”志愿者崔蔓菁总结了自己的辅导经验。

“我很喜欢中国,这里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爱中国!”阳光和几个留学生用中国话大声地喊了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