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认真落实国家重大政策,助推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

认真落实国家重大政策,助推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在我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决胜阶段和关键时期做出的国家层面的重大决策。省委明确要求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

认真落实国家重大政策,助推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

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在我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决胜阶段和关键时期做出的国家层面的重大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脱贫被称为新时代三大攻坚战之一,李克强总理在代表国务院做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要分别提出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确保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四川虽然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方面面临脱贫攻坚任务仍然繁重、工作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干部群众扶贫脱贫能力不足、需要防范五大潜在风险等许多问题和困难,但为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强调“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始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1]目标,聚焦彝区藏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实施脱贫攻坚三年攻坚行动,抓好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提出了四川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今后三年实现171万贫困人口脱贫、5295个贫困村退出、68个贫困县摘帽。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市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清醒认识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治蜀兴川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紧紧抓住国家重大政策实施所给予的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支持和倾斜的难得机遇,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结合四川省情,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省委明确要求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相统筹,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继续攻坚同防止返贫相统一。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细化帮扶措施,强化保障投入,激发社会合力,尽锐出战、精准施策,整体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持续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不断提高贫困人口获得感,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省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为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准扶贫方面的指示,四川已经作了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贫困地区歼灭战、强化到村到户帮扶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政策支撑,提出了26条非常具体的措施和路径,明确了落实精准施策综合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12个方面34条政策措施;明确了深入推进甘孜州、阿坝州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实施藏区“十三五”规划项目,持续开展藏区彝区交通大会战,实施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彝区“十项扶贫工程”等重大举措。相信随着奋斗目标、行动原则、明确任务、工作方式和一般步骤与具体措施等指导意见的出台和实施,四川一定能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二)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四川革命老区是全国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建时间早、分布区域广、贡献牺牲大、历史影响深等特点。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由中共四川地方组织领导,王维舟、旷继勋、李家俊等就创建了川东、虎(城)南(岳)大(树)和蓬溪等革命根据地;1932年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入川,建立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核心、以四川为主体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党中央和红军长征在四川省历时一年零八个月,足迹遍布70个县,建立起川康边、康巴、广(元)绵(阳)等革命根据地。老区先后有30余万人参加红军,32万人参加游击队,为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重要地位,既是中国革命重心由东南向西北转移的桥梁,也是红军主力由南向北战略大转移的中转基地,在打击四川军阀、削弱“围剿”中央红军力量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把革命真理和共产党的主张传播到西南和西北。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高度评价:“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截至2016年1月,四川省革命老区面积为25.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1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一半左右,范围包括广元市、广安市、达州市等共涉及17个市(州)的81个县(市、区)。而这些片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滞后。革命老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贫困人口多,2016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张淑莹提交了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大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力度和产业发展的建议》,其中提到,四川省老区县(市、区)中现有国家扶贫重点县18个,另有62个县(市、区)有扶贫任务,均占全省的50%左右。此外,老区还存在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绝大多数老区处于边远偏僻山区,群众平均受教育程度低。而川东北经济区是属于典型的地少人多的区域,历史上川东北五市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为落后,同时也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带动核心和中心,区域内各市之间的协同性和合作较少,区内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就有13个。

2016年9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五大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2],其中在《川东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川东北经济区地处川渝陕甘四省(市)接合部,成渝经济区腹地,拥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但同时也是四川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区域。区域范围包括广元、南充、广安、达州和巴中5市34个县(市、区),辖区面积6.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3.2%。2015年末常住人口2113.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979.3亿元,分别占全省25.8%和15.5%。“十三五”时期,川东北经济区处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经济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平台开放建设等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助于经济区利用后发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发展要素,加快转型升级。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及成渝城市群建设,加大秦巴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力度,扶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为经济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全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将川东北经济区打造为全省新兴增长极,为经济区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助于激发经济区创新创业新活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www.daowen.com)

《川东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从发展基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培育产业竞争优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脱贫扶贫攻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区域创新发展、保障规划实施十二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具体规划。在第八章《大力实施脱贫扶贫攻坚》中提出了要突出脱贫攻坚重点、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三大措施,梳理提出了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医疗卫生扶贫、社保兜底扶贫、文化惠民扶贫、科技扶贫十大脱贫攻坚重点工程。

四川是多民族聚居地,拥有包括彝、藏、羌等在内的5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4个是世居少数民族。四川省拥有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第二大藏区。截至2014年底,四川省农村贫困人口为497.6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7.7%。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连片特困地区(以下简称“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是四川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其中,民族地区54个,占61.4%;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6个,占全国的6.1%;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0个,占全国的8.2%。

2014年,“四大片区”辖区面积合计为36.8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75.6%;年末常住人口2883万人,占四川省的35.4%;人口密度为79人/平方公里,相当于四川省的46.9%。其中,民族地区辖区面积为30.4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62.6%;年末常住人口为877.6万人,占四川省的10.8%;人口密度为29人/平方公里,相当于四川省的17.2%。分片区看,高原藏区辖区面积最广,秦巴山区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最大(见表2)。秦巴山区人口密度高达282人/平方公里,是四川省人口密度的1.7倍;其次是乌蒙山区,人口密度是四川省的1.4倍;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的人口密度均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特别是高原藏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

表2 2014年四川省“四大片区”辖区面积和人口密度

四川省藏区彝区都曾是“一步跨千年”,经过前几轮扶贫开发都没有解决整体贫困问题,不仅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而且基础条件薄弱、公共服务不足、生存生产条件恶劣。深度贫困问题与自然条件、民族宗教、社会治理等因素交织,藏区反分维稳、彝区禁毒防艾形势严峻,是全省贫困类型最多元、致贫原因最复杂、脱贫任务最艰巨的地区,是最难啃的“硬骨头”。2017年底,四川省藏区彝区45个深度贫困县还有贫困人口62.2万人,贫困发生率13.6%,比全省高10.9个百分点(其中藏区6.7%,彝区18.1%),贫困发生率超18%的县有6个。为此省委提出:深入开展彝区藏区“交通大会战”,加快推进未通硬化路的剩余82个乡镇、1474个行政村道路建设,实现乡镇通油路(水泥路)、建制村通硬化路全覆盖。深入实施水利、电力、网络等扶贫攻坚,全面解决12.45万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177个贫困村1.18万户贫困户用电困难问题,切实解决1261个贫困村不通光纤宽带、1644个贫困村不通移动通信网络问题。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整合资金、统一规划、统筹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天保工程”。针对凉山特殊综合贫困的情况,采取更大措施,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彝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确保凉山贫困群众在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一是针对凉山自主搬迁群众数量众多,客观存在精准扶贫盲区的问题,省上协调相关市州在形成帮扶共识的基础上,出台加快推进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妥善解决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精准脱贫问题。二是针对凉山州贫困原因复杂多样的难题,省上专门出台精准施策综合治理,全面打赢凉山州脱贫攻坚战的意见,派驻脱贫攻坚综合治理工作队,确保解决凉山州贫困群众在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禁毒防艾、计划生育、控辍保学、移风易俗等突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降初指出,四川省将聚力推进住房、产业、就业、教育、健康、基础设施、生态扶贫“七大攻坚行动”;实施好“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彝区十项扶贫工程”和17条特殊支持政策;扎实推进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全年计划投资18.5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154个。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打好打赢扶贫攻坚战是治蜀兴川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前提,也是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使命担当。

【注释】

[1]“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来源:百度百科。

[2]《五大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包括:《成都平原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川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川东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攀西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