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时代治蜀兴川,民生全面提升

新时代治蜀兴川,民生全面提升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历史性变化要求,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民生改善跨入全面提升阶段。“新市民”住房有效保障。

新时代治蜀兴川,民生全面提升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立场,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为人民谋幸福,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不断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历史性变化要求,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民生改善跨入全面提升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实施10项民生工程,突出办好20件民生实事,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性住房等全面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彝区“十项扶贫工程”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财政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稳定在65%左右,累计投入超过2.4万亿元,年均增幅达9%。民生改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精准扶贫脱贫向纵深推进

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四川全力推进教育、就业、卫生等领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等三个专项计划,五年累计录取2.3万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考生录取率及就读优质高校的机会得到较大提高。着力做好贫困劳动力就业工作,85.2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实现财政代缴社会保险费、代缴医疗保险费的市(州)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全覆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医保特殊倾斜政策,在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基础上,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政策范围内实施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控制在10%以内,实现了“零支付”或“微支付”。

(二)教育公平站上新的台阶

以办好更高层次更优质量教育为目标,四川省深化教育改革,全力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44万所(其中普通高校109所)在学人数1870.4万人、教职工人数107.83万人,分别位列全国第五、西部第一。教育公平有序推进,126个县(市、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161个县通过省级验收;特殊教育在校人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取得阶段性成效。高等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两所高校纳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范围、6所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总数列全国第四位(列京、苏、沪之后)。

(三)就业收入水平稳步提升

四川省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居民增收计划,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不断拓展就业渠道、改善就业结构,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城乡就业规模达到4872万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排序从“一二三”变为“一三二”,第三产业占比达到36.2%,与第一产业基本持平。有效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技能,技能人才总量达到75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0万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能力超过100万人次,培训后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分别提高到79.2%和54.1%。切实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有效维护劳动者权益,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727元,农村居民达到12227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缩小到2.51;2017年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4.6%、91%。

(四)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健全

四川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障可持续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017年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758亿元、总支出3315亿元,累计结余5308亿元,比2012年增长135%。截至2017年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410万人、8173万人、765万人、876万人、776万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城乡居民医保提高到14万元,职工医保提高到25万元,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78%,失业保险金标准从最低工资标准的70%提高到80%。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成。(www.daowen.com)

(五)健康四川建设强力推进

四川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战略部署,强化卫生健康工作举措,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效明显。健康水平大幅提升。人均预期寿命从2012年的75.22岁提高到2017年的76.9岁;婴儿死亡率降至2017年的5.58‰,连续5年低于全国平均值;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8.63/10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化医改成效显著。全省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建立,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由2011年的33.99%降至2016年的29.14%,为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8.05万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3万人,床位数56.34万张,每千人公立医院床位数3.39张,妇幼保健机构203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06家。

(六)城乡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四川省不断加大政府投入,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人民群众住房困难不断缓解,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住房保障取得新的进展。2016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1.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7.85平方米;城镇住房(含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14.32亿平方米、1625.23万套,总量已跨越绝对短缺阶段。棚户区改造全力推进。截至2017年底,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含城中村)210.62万户;在全国率先推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截至2017年底,48万户家庭享受货币化安置,近145万群众实现即时“出棚入楼”。“新市民”住房有效保障。大力推行“农民安家贷”“农民安居乐”等系列针对农民工进城购房举措,对不具备基本住房消费能力的“新市民”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畴,2017年共向农民工提供公共租赁住房10万余套。

(七)文化广电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四川省以重点惠民项目为抓手,以标准化、均等化为方向,文化广电体育事业公共服务效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全省公共图书馆达204个、文化馆达207个、综合文化站达4578个(其中城市社区街道文化中心311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超过4万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点达5.2万个。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加快发展。新闻出版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共有744种图书获得全国和省级出版奖项,2017年全省国民综合阅读率达到84.8%。全民健身体系逐步形成。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体育场地6.8万余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项目达到2.7万余个;竞技体育势头强劲,四川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共夺得51个世界冠军、113个亚洲冠军、88个全国冠军,破超4项世界纪录。上述情况充分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四川民生保障和改善发展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已经为民生改善跨入全面提升阶段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仍然面临不少挑战。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方面还有许多“急难愁盼”的事,需要花大力气解决。同兄弟省(区、市)相比,四川在不少方面还存在民生保障和改善的短板。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全面提升,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与此同时,党中央对民生改善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要在更高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实现民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跨入民生改善的全面提升阶段。

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面提升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做出了全面战略安排,既是路线图,也是任务书,还有时间表和衡量器。全省上下必须按照全会要求,以务实的行动、创新的举措、过硬的作风,多方共同发力,把中央和省委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系列重大部署落到实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确保民生改善全面提升的实现,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