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西部重要的多民族大省,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资源大省、科教大省,地位非常重要。
(一)四川是我国经济大省
四川是西部地区经济的稳定器和发动机,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一直以来,四川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古代曾有“扬一益二”的美誉。新时代四川经济对西部地区的引领作用愈加明显。
四川经过近40年的发展,经济保持了合理稳定增长,开放型经济已经上了新的水平。从经济总量看,2017年,四川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6980.2亿元、增长8.1%,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等十个经济大省中地区生产总值跃升至全国第六位,年均增长8.5%。四川是西部经济领头羊,经济总量稳居西部第一。当然,四川与排前四位的省份尤其是前三位的省份广东、江苏、山东相比,差距甚大。四川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紧迫形势,周边省市如重庆、陕西、云南、贵州等增势强劲,对四川的发展也构成不小的压力。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四川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涵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产业基础坚实,是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和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国防科技工业资源雄厚,优势独特,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经济的发展。
2017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万亿元,达到3209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是2012年的1.8倍。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9∶40.8∶47.3调整为11.6∶38.7∶49.7,经济逐步由工业主导向工业和服务业主导并重转变。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超过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0%,是2012年的2.3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2017年,人均GDP达到44651元,增长7.5%,是2012年的1.5倍;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86.0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79.8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税收收入2430.0亿元,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86.1亿元,增长10.8%。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80元,比上年增长9.4%。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7元,比上年增长8.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7元,比上年增加1024元,比上年增长9.1%。
40年的改革开放为四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定力进一步增强,潜在经济增长率可保持在8%以上。2018年四川GDP有望跨过4万亿元大关。这一经济体量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将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创新供给,同时利用国际国内市场资源的潜力更大,由此带来的全面开放合作机会更多,但与沿海、中部甚至一些西部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四川的基本省情决定了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四川作为既不靠海也不沿边的内陆省份,如何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新突破,更好融入全国大局乃至全球经济格局至关重要。
(二)四川是我国人口大省
四川是我国的人口大省,截至2017年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达到8302万人,全国排第四位,仅次于广东、山东、河南,比上年末增加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17万人,乡村人口4085万人。劳务输出人口2400多万人,占全国流动人口的1/10。四川人口规模大、人力资源丰富是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四川人口稠密,人力资源比较充足,9100万人口对西部地区约2亿多人的大市场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四川还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彝族、藏族、羌族等5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4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82万人,占全省6.4%;民族自治地方有51个县(市),有16个民族待遇县,面积占全省的71.1%。
(三)四川是我国农业大省
四川是天府之国,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四川乡村面广人多,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农业资源丰富,基础扎实,是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四川是全国粮油、生猪等农产品大省,是全国重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川菜、川酒闻名天下,川果、川茶、川药等名优特产众多,农业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四川的油菜、马铃薯、生猪、水禽等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四川还是全国的畜牧业和西部的水产大省。四川在成为粮食主产省、流通大省的同时,也是粮食消费第一大省和调入转化第二大省。2017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44.1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3498.4万吨,比上年增长0.4%。
四川农业总量稳步增长,2012—2017年,四川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从3297.2亿元增至4282.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5.4%,高于同期全国第一产业平均年增速(4.5%),其中,2017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282.8亿元、增速3.8%,占全省GDP比重为12%,增速及占比均位居西部12省(区、市)第一,居全国第三位。四川基础条件更加良好,2017年,全国第一批、第二批共批准创建4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川占3个,与黑龙江、山东、广东一起均以3个并列各省第一位。四川拥有耕地面积10104.1万亩,居全国第六位,四川林地面积3.6亿亩,居全国第三位,竹林面积1752万亩,居全国第一位,水资源总量达261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位。2017年,全省农林牧渔增加值达4369.2亿元,居全国第三位,是全国五大林区、五大牧区之一。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三次对四川工作的重要讲话都做了强调,而且都占了很大篇幅,要求四川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www.daowen.com)
(四)四川是我国资源大省
四川地域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五位;耕地面积673.5万公顷,居全国第六位。水资源丰富,居全国前列。水资源以河川径流最为丰富,境内共有大小河流近1400条,号称“千河之省”。水资源总量共计约为3489.7亿立方米,水电发电量居全国第一,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基地。
四川能源资源得天独厚,水电、天然气、页岩气等蕴藏丰富。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75%,煤炭资源约占全国的23.5%,天然气及石油资源约占全国的1.5%。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03亿千瓦,占全国的27.2%,居全国首位,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四川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7.2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19%,居全国前列;页岩气资源可开采量为4.4万亿立方米,居全国首位。四川盆地生产天然气273.3亿立方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清洁能源基地。
四川是优势资源的富集地,矿产资源丰富且种类比较齐全,钒钛、稀土、锂矿、石墨等战略资源富集,天然气、页岩气、钛矿、钒矿、硫铁矿等16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四川是全国最大清洁能源基地,水电装机达7500多万千瓦,在建装机还有2000多万千瓦,川酒、川茶、川菜、川果、川药等一直是四川引以为自豪的物产,食品饮料产业是四川的特色优势产业。
四川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矿产种类也比较齐全。矿产资源供应能力较强,是西部乃至全国的矿物原材料生产加工大省。天然气、钒、钛、锂、硫铁矿、芒硝、盐矿等15种矿产在全国查明资源储量中排第一位。铁、石棉、天然沥青、页岩气等10种矿产在全国查明资源储量中排第二位。
四川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保存有许多珍稀、古老的动植物种类,是中国及世界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四川野生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1万余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所产中药材占全国药材总产量的1/3,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动物资源丰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5种,占全国的39.6%,居全国之冠。据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四川省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1387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74.4%,其种群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四川是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品位高的特点,其资源数量和品位均在全国名列前茅。乐山、峨眉山、都江堰、西昌、阆中等是闻名中外的旅游城市。自贡是中国著名的盐都和恐龙之乡,剑阁的剑门关、江油的李白故里等名扬天下。全省拥有世界遗产5处,其中世界自然遗产3处(“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双遗产1处(佛教圣地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1处(青城山—都江堰),列入联合国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名录的有4处(九寨、卧龙、黄龙、稻城亚丁)。有“中国旅游胜地40佳”5处(峨眉山、九寨沟—黄龙、蜀南竹海、乐山大佛、自贡恐龙博物馆)。川西地区有中国卫星城——西昌,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金器、铜器、玉器和陶器都属文物精品。其中,象征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精神的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被国家文物局批准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四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富集。以三星堆遗址等为代表的古蜀文明独树一帜,蜚声中外。名人名家辈出,古代有大禹、李冰、诸葛亮、李白、杜甫、苏轼,近代以来有邓小平、朱德、郭沫若、巴金等红色伟人和文化名人。四川民族文化丰富,是多民族聚居地,现居住有彝族、藏族、羌族等5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4个是世居少数民族。四川拥有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第二大藏区。有康巴文化的核心区和藏汉文化交流的重要走廊,德格印经院、格萨尔史诗、羌历新年、彝族火把节等民族民俗文化绚丽多姿。
(五)四川是我国科教大省
四川是西部的经济和科学教育文化中心,科教资源丰富,拥有普通高校109所,高等教育质量明显提升,8所高校、14个学科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411个,科研院所170家,国家级院所60多个,“两院”院士60人次。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8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9.0%。四川拥有相对丰富的军工资源,是西部创新驱动先导区,在电子信息、重大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核技术、生物技术和中医药等领域处于西部领先地位。近年来,四川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总数居西部第一。专利申请和授权数位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四川具有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和机遇。
四川2017年获批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市10个、居西部第一,示范县(市、区)55个、居全国第一。全省拥有成都市郫都区、四川大学、天府新区、巴中市平昌县、四川长虹、新希望集团等6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五、西部第一。四川建成国省科技创新平台1478个,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4%。因此,四川这些丰富的科教资源转化为发展新动能的潜力巨大。
总之,四川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多民族大省,作为中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资源大省、科技大省,足以佐证四川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势必在四川迈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历史使命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