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的作用

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的作用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四川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蓄积量提升至全国第二位,森林覆盖率持续达到38%,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进一步筑牢。四川肩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责任。(二)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的作用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6300公里的长江,奔流不息的长江水,涵养着上中下游十余个省(区、市),长江流域涉及中国17个省、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流域面积占全国21%。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千百年来,长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构成独有的自然生态屏障。而被誉为“千河之省”的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区,四川陆地生态系统被誉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是生物多样性宝库和未来气候变化的晴雨表,也是中国半壁江山的水塔,但也是典型的生态与环境脆弱带,集未来长江流域产业带发展的保障、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于一身,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等都是长江上游的主要干支流,肩负着维护国家水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乃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四川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森林资源富集,属全国第二大林区,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全省林地面积2406.07万公顷,居全国第三位。森林面积1792.75万公顷,居全国第四位。森林蓄积17.5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森林覆盖率36.88%。四川是全国重点林区、生态建设核心区和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水能蕴藏量占全国1/5。四川湿地资源丰富,拥有沼泽湖泊、河流、库塘等多种类型,湿地总面积174万公顷,占辖区面积的3.6%,是长江经济带最大的内陆湿地省份。全省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年生态服务价值居全国前三位。四川是全国乃至世界极其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之一,有高等植物近1万种、脊椎动物近1300种。

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流域和岷江、大渡河、嘉陵江上游是我国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资源居全国第二,自然保护区数量全国第一,物种丰富独特,是大熊猫金丝猴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近年来,四川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蓄积量提升至全国第二位,森林覆盖率持续达到38%,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进一步筑牢。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森林覆盖率累计新增1.58个百分点,新增森林面积超过一个攀枝花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保护长江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这些重要部署和要求,为各级各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四川肩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责任。强化长江母亲河的治理和保护,构建牢固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对于四川、对于长江下中游数亿民众的饮用水安全非常重要。因此,推进生态建设,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四川责任重大、义不容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要先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反映了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思想,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区别于其他战略的最重要要求。

(二)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www.daowen.com)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全省境内主要河流有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嘉陵江、沱江、涪江、渠江等大小支流,流经四川的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等都是长江上游的主要干支流。四川是长江主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重要的水量补给地,对于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十分重要。水是生命之源,如果不重视生态保护,泥沙会泄入长江,污染物也会流入长江,必将对长江下游城市的环境带来破坏性的影响,水环境的生态安全不仅对三峡库区、三峡工程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至关重要,而且还关系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四川的生态区位至关重要,四川被赋予保护长江流域的生命功能和生态功能的责任至关重要。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地区,96.2%的面积属于长江流域,是长江上游和西部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最多的省份。四川自然资源丰富,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土地肥沃、水资源充沛。水资源总量共计约为3489.7亿立方米,水资源以河川径流最为丰富,境内共有大小河流近1400条,号称“千河之省”。其中,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为2547.5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73%;上游入境水942.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7%。有地下水资源量546.9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15亿立方米。境内遍布湖泊冰川,有湖泊1000多个、冰川约200余条,在川西北和川西南还分布有一定面积的沼泽,湖泊总蓄水量约15亿立方米,加上沼泽蓄水量,共计约35亿立方米。水电装机容量达7564万千瓦,稳居全国第一。

四川是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扼守长江上游,虽然长江上游涉及西部多个省市,但其核心区域主要在长江支流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的四川省境内,是长江的黄金水道。全省地表水资源约占整个长江水系径流量的1/3,全省1000多条支流中约有96.6%属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水系。三峡库区80%的水量和60%的泥沙来自四川境内。

四川盆地中部海拔400—800米,地势微向南倾斜,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从北部山地向南流入长江。岷江是长江水量最大的支流,是长江的源头,干流流经1062千米,沿途汇入黑水河、杂谷脑河、大渡河、马边河等重要支流,在宜宾汇入长江。岷江上有举世闻名的战国时期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是滋润成都平原的重要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灌溉功能。四川还是黄河上游的重要供水区,年均径流量占整个黄河径流量的8.21%。地处四川盆地的成都降水丰沛,辖区内有岷江、沱江等12条干流及几十条支流,且水质优良,大部分河水都符合国家地面水二级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生态文明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文化之韵,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的战略使命。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四川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真正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