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辽南高跷鼓-辽南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

辽南高跷鼓-辽南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辽南高跷鼓是辽南地区各个分支鼓谱的总谱系基础,只有学习和掌握好基础,才能在演出中应对和满足来自不同鼓乐元素的要求和打法。其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涌现过许多杰出的辽南高跷鼓表演者。生长于辽宁海城地区的张晓峰自幼学习击鼓,以其精湛的高跷鼓技艺被称为辽南高跷鼓的一代鼓王。在场观众和大会领导都爱看鞍山锣鼓队的表演,赞叹这是正宗的“辽南高跷鼓”艺术,是一场传统民间文化的盛宴。

辽南高跷鼓-辽南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

辽南高跷鼓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的表演古色古香,原汁原味,淳朴自然,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以海城、盖州和营口为地域基础,鞍山辽阳盘锦为中心,并辐射和影响东北部分地区。历史证明,民国初年是辽南高跷时兴发展的鼎盛时期。一些民间艺人多次北上演出,使击鼓艺术传播到东北内地。至今,那里仍保留类似“腰鼓”和“五鼓”的粗犷表演方式。辽南高跷鼓是辽南地区各个分支鼓谱的总谱系基础,只有学习和掌握好基础,才能在演出中应对和满足来自不同鼓乐元素的要求和打法。其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涌现过许多杰出的辽南高跷鼓表演者。

生长于辽宁海城地区的张晓峰自幼学习击鼓,以其精湛的高跷鼓技艺被称为辽南高跷鼓的一代鼓王。他的传承人儿子张德纯,1954年1月出生在鞍山鼓乐世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父亲张晓峰的影响,喜爱民间艺术,而今已从艺30多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挖掘和整理辽南民间文化演出艺术,先后在省、市、县各级报纸、刊物发表文章近百篇。曾任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鞍山秧歌协会理事、鞍山鼓乐协会副秘书长、鞍山表演行业协会理事。从1985年开始,鞍山市文化局连续举办了25届迎春秧歌赛会,他都参加了表演。作为鞍山击鼓艺人,张德纯不仅积极参加本市、区文化馆举办的各项群众文化活动,还为兄弟区、县做过艺术指导。同时,他带领弟子在鞍山电视台《艺苑长廊》《钢都大舞台》《直播前沿》《记者说事》《发现鞍山》和“辽宁群众文化鼓乐大赛”中做过艺术表演。

1970年代表立山区参加秧歌会的辽南高跷鼓全体演员合影

1952年,张晓峰从海城农村来到鞍钢工作,同时把辽南民间鼓乐艺术也带到鞍山并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他在东鞍山烧结厂成立了一支锣鼓队,炼铁厂开工、齐大山会战、矿山公司送喜报、鞍钢大白楼生产报捷,都能看到张晓峰和锣鼓队活跃忙碌的身影。(www.daowen.com)

唢呐欢歌逢盛世,大鼓擂响又一春。1972年,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王访问鞍山时,根据市里安排,每隔500米要有一面大鼓(锣鼓队)。当时在全市50面大鼓的欢迎队伍中,唯有看张晓峰打鼓的最多,途中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还频频向张晓峰招手致意。一些热心观众高声呼喊,“张大鼓”打得好,再来一个!张晓峰之所以叫“张大鼓”原因有三:一是大鼓直径接近3尺,鼓面最大;二是连续打上两小时不用换人,耐力最大;三是鼓声纯正,韵味十足,突显魅力,声音最大,总体演绎效果最好。

1976年,23岁的张德纯,在粉碎“四人帮”辽宁省的庆祝大会上,跟随父亲带领的鞍山锣鼓队应邀参加沈阳红旗广场的庆演活动,人山人海的群众队伍把鞍山的锣鼓宣传车围个水泄不通。在场观众和大会领导都爱看鞍山锣鼓队的表演,赞叹这是正宗的“辽南高跷鼓”艺术,是一场传统民间文化的盛宴。

(文/李楠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