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几乎漂白了所有的记忆,时间淹没了很多往事,可少年时短暂的从艺生涯却像刀削斧刻一般留在记忆深处,从来不曾忘记。
我至今还能大段大段地默诵出当年许多老师的段子,比如于秋萍老师的单出头《新苗》,刘兰芳老师的东北大鼓《中华好儿女》、故事《五分钱》,巩宝生老师的《肖飞买药》,还有二人转《女队长》,王印权老师的快板书《奇袭白虎团》,还有天津时调《虎头山上》,山东快书《武松打虎》,等等。因为刘兰芳老师说过:学艺不如偷艺!于是,当刘老师忙的时候我就旁听其他老师的课,我如饥似渴地丰富自己。
刘兰芳演出照
多年后,当我在单位成为演讲、朗诵、演小品、写剧本、主持人甚至当导演排节目的多面手的时候,深深知道一切都得益于当年的艺校生涯。因为我知道,没有任何背景的我,要想有所长进只有多学多练多下苦功夫。
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全国银光杯故事大赛结束后,为促进和鼓励我市文艺界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多出更好的精神产品,市政府出资,文学艺术联合会于1993年5月22日在市电影厅隆重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一年来获得“千山贡献奖”“钢花贡献奖”“园丁贡献奖”的文学艺术工作者。作为获得省以上的文艺大奖得主,我不仅参加会议还和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庭风、评书艺术家刘兰芳等十名文人、艺人同台受奖……(www.daowen.com)
再次见到刘兰芳老师,我很激动,刘兰芳老师更是欣慰,她听艺术馆的老师讲了我的许多坎坷经历后更是感慨。会后,她和王印权老师在铁东当时的东来顺饭店(现在已经拆除)设宴款待鞍山文化艺术界的老朋友,我荣幸地在被邀请之列,刘兰芳老师专门安排我挨着她坐。我刚落座,她就说:“印权,还记得晓丽吗?就是20年前那个说60多遍都说不好‘脖子上……’的那个小丫头?”王印权老师朗声笑道:“当然记得,都快要让你饿哭了,我还为她讲情来着,哈哈……”在大家的笑声中,刘老师还小声地对我耳语:“没有过不去的坎,要坚强。”
时光荏苒,一转眼距那次相聚又过去近30年!刘兰芳老师不仅是我们鞍山的评书传人,更是全国人民喜欢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我为有这样的恩师骄傲,可我拿什么让老师为我骄傲呢?
40多年来,我不断努力、再努力。当我成为鞍山作协、诗歌协会、演讲协会、楹联协会、曲艺协会等多家文学艺术社团的理事和会员,当我写的诗歌、散文散见报端,当我的散文集出版,我恭恭敬敬地在扉页上写上“送给我尊敬的刘兰芳老师雅正”寄到北京,我心中默念:老师,学生没有辜负您的期望,一辈子认认真真演戏,堂堂正正做人!
(文 / 修晓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