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灵山寺的传说:立山记忆,千山祖越寺的下院

灵山寺的传说:立山记忆,千山祖越寺的下院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灵山寺为千山祖越寺下院,据《辽阳县志》记载,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灵山寺成为祖越寺的下院,香火鼎盛。20世纪70年代灵山寺不过,灵山寺一建立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香火鼎盛。为什么人们对灵山寺如此热情呢,源自一个传说。“文化大革命”初期,“破四旧”的洪流让灵山寺在劫难逃,五座大殿毁了四座,仅剩下目前残缺的大雄宝殿,让人唏嘘不已,那些尚存的石碑、石刻、华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灵山寺千山祖越寺下院,据《辽阳县志》记载,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康熙五年(1666年),道家弟子刘太琳到千山传教,因当时千山没有道教场所,便屈居在罗汉洞,忍饥挨饿地度日。也曾断粮40余天,但他应然坚持传道,后来幸得俗家弟子乌将军(乌库礼,亦称洪将军)的大力相助,以灵山寺地界50亩良田置换了罗汉洞附近的土地,刘太琳才搬出了逼仄的罗汉洞,因曾在没有砖瓦土木结构的天然石洞内修行,还曾断粮四十天,所以,刘太琳把创建的千山第一座道观取名叫——无梁(粮)观。后来,取大道无量之意正式取名——无量观。刘太琳也成为千山道教开山祖师。

当时,祖越寺的和尚迫于无奈只好在置换来的土地上建立了下院——灵山寺。灵山寺成为祖越寺的下院,香火鼎盛。古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灵山两个字恰恰就是取之于这句著名诗句中的灵与山,不仅如此,还有“何必远处求灵山,灵山就在汝心中”的偈语。灵山也是西天圣地的名称,所以,以“灵山”两个字来命名以弘扬佛教的祖越寺下院是再恰当不过了。

而且传说中佛祖当年作法之地与灵山地理地貌十分相似,也是背靠山,面朝河,佛祖面临的河叫流沙河,而灵山寺面临的河是白水滩,后来真就阴差阳错变成了沙河,也许是冥冥中的定数吧?

20世纪70年代灵山寺

不过,灵山寺一建立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香火鼎盛。据《旧堡区志》记载,灵山寺位于沙河羊草庄村南,沙河北1公里,建筑宏大,占地面积为1万平方米,有门殿、韦驮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等五层大殿。另设钟楼鼓楼各一座,寺东跨院为僧房,香火最盛时,有僧众百余人,寺前立有石华表和数块残碑,依稀可见“大德龙飞同治十三年(1874)重修灵山寺”的字样,从这些残垣断壁可以想象出灵山寺当年的宏大规模和繁荣景象。

灵山寺僧众很多,虽然是隶属于祖越寺,但其规模和香火之盛完全超越了上院祖越寺,特别是每逢佛日、庙会,善男信女顶礼膜拜,外地众僧前来讲经说法,诵经声、法乐声、木鱼声交织在一起,大殿上烛光彻夜通明。据现住灵山年过90的侯鹏霄老人回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灵山寺的庙会,到了那一天,连沈阳、营口、大石桥的信徒都提前几天上路,来赶庙会,那个热闹劲儿就别提了。为什么人们对灵山寺如此热情呢,源自一个传说。(www.daowen.com)

据说灵山寺建成以后,僧人们在院内发现一眼泉水,按说,属千山千脉,有泉水也不算太稀奇,但离千山毕竟很远很远啊。这水清澈甘甜,不仅可以供众僧人平时饮用,还有祛邪治病的作用,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常有信徒来讨要,有了神水的滋养,院子内又生出一株百年的老杨树,这树枝叶繁茂,遮天蔽日,据说,腰疼背疼的人到树上使劲靠几下,就不疼了!于是人们就称之为神树,现在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喜欢靠树还是老辈留下的习惯呢。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如今灵山寺早已是零落不堪,甚至看不出一点儿当年的盛况,而这棵老杨树依然还在,还时常有外地香客悄悄前来还愿,看到树在庙毁,不禁惆怅不已。

灵山寺古井

那么,当年的灵山寺是怎样被毁坏的呢?1949年后,该寺停止佛事活动,僧人迁出。1950年3月辟为学校,为鞍山市第四中学。1990年后,该校迁出。“文化大革命”初期,“破四旧”的洪流让灵山寺在劫难逃,五座大殿毁了四座,仅剩下目前残缺的大雄宝殿,让人唏嘘不已,那些尚存的石碑、石刻、华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2010年施工时曾在羊草庄出土了灵山寺的功德碑,对当年修建白水滩畔的灵山寺捐赠善举有详细的记载。让人庆幸的是,其余四座主殿的基石尚存,渴望着重见天日的时刻。昔日宽敞的灵山寺大院落里如今被附近的农民种上了玉米,威严的大雄宝殿不复存在,几间残破的砖瓦房还在执着地保留一丝庙宇的气息,房上现在罕见的鸳鸯石上长满杂草,那些经历了百年尚存的鸳鸯瓦和大青石,默默地诉说着古寺遥远的故事。

(文/修晓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