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玉林市(县级)南江供销合作社云良综合服务站
1991年,广西各级供销合作社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精神,在较大行政村通过改造农村“双代”店、基层供销合作社分社、分销店等形式,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站,如集信息、科技、生产、购销、加工、运输、文化生活等综合服务于一身的最基层的服务网点和为农综合服务站点。同年,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印发《关于建设供销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站的意见》,首次对村级综合服务站建站的宗旨和原则、功能和任务、形式和方法、组织和管理进行规定。村级综合服务站采取自办和联办两种方式建设。自办的村级综合服务站由基层供销合作社直接领导和管理,联办的村级综合服务站实行供销合作社与村委会双重领导。当年,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建有村级综合服务站518个、有服务人员1129人。
1992年,村级综合服务站(“双代”店)总数达2832个,服务人员6038人。
1993年,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提出综合服务站建设要在上年的基础上增加15%以上,村级综合服务站进入加速发展阶段。1994年,村级综合服务站发展到4200个。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于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通知》,为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村级综合服务站发展创造了条件。《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基层供销合作社要办成综合服务组织,根据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办农民所需,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办好村级综合服务站和“庄稼医院”。
1996年,全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村级综合服务站发展较快,逐步形成农村经营服务网络。年末,全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站6065个,其中,具备购销服务和生产技术服务两个服务功能以上的村级综合服务站有2010个,村级综合服务站销售的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占基层供销合作社销售额的40%以上。为农民提供种子57051吨、种苗54904株。1997年,村级综合服务站进入规范发展的阶段。年末,全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建有县级农资科技服务中心45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农资技术咨询服务处867个、村级综合服务站5749个。县、乡(镇)、村三级为农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2000年,全系统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扩大经营网点,村级综合服务站的农资销售量占全社销售总量的85%。当年,田阳县各级供销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站增加到126个,销售化肥1.1万多吨,占全系统化肥销售总量的46.3%,农资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全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办的村级综合服务站4800多个。2001年,村级综合服务站发展到5000个,从业人员7894人,各类专业服务部320个,年商品购销额约6亿元。农村“双代”店2242个,从业人员3322人,年商品购销额约2亿元。(www.daowen.com)
2002年,全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示范村级综合服务站”创建活动。评选出贵港市港城供销合作社蓝田村级综合服务站、玉州区城北供销合作社寒山村级综合服务站、资源县瓜里供销社白水村级综合服务站、防城港市农业物资面冲稔村级综合服务站、贵港市覃塘供销合作社正龙寺村级综合服务站、浦北县北通供销合作社博学村级综合服务站、陆川县温泉供销合作社洞心村级综合服务站、田阳县田州供销合作社东江村级综合服务站、钦南区犀牛脚供销合作社乌石村级综合服务站、兴宜区石陵供销合作社陆平村级综合服务站10个单位为全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首批示范村级综合服务站。对示范单位的示范标准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规定:一是商品经营。有固定的营业场所,营业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店内挂有营业执照、服务项目、服务守则,店外挂有基层供销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站的牌匾,经营商品种类达500种以上。二是为农服务。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占有率在服务辖区占80%以上,经营收购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销售,开展便民服务,日营业时间在12个小时以上,开展预约登记,送货上门,为农民提供文化、科技、信息和修理等服务。三是服务质量。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服务到位,店容店貌及周围环境整洁,商品码放条理规范,没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四是综合效益。经营不发生亏损,按时足额向基层供销合作社上缴管理费并纳入供销合作社的统计范畴。当年,创办村级综合服务站4426个,其中与村委共建1029个、个人兴建2140个,代购农产品23亿多元。
2003年,广西各地供销合作社建立健全村级综合服务站,延伸经营服务触角,拓展和完善服务功能,为农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广西供销合作社建有村级综合服务站4400个,联结农民27万多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近2亿元。玉州区城北供销合作社的16个村级综合服务站由供销合作社的工业品配送中心统一进货、统一配送,开架销售。钦州市钦南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吸收个体工商户、农民经纪人和销售大户加入村级综合服务站,增强服务站组织能力,扩大为农服务内容和范围。2004年,村级综合服务站扩大到4849个,其中,与村委会共建1924个、供销合作社自建1885个,代购农副产品1亿多元,代销化肥45.38万吨,销售收入6.47亿元,实现利润2082.3万元,带动农户27.17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4.39亿元。
2005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印发《农村综合服务社改造和建设规范》。广西各地供销合作社逐步将农村综合服务站改造为农村综合服务社。是年,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建有村级综合服务社3000多个,带动农户24.22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3.20亿元,村级综合服务社销售收入5.82亿元,实现利润728万元,实行连锁经营网点266个,实现利润80多万元。2007年,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在临桂县、柳江县和武鸣县共30个行政村自办和领办的村级综合服务社、便民农家店建立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2008年9月在20个县的200个行政村新增200个信息服务站,至12月底全部开通使用230个终端站点,辐射1000个自然村(屯)160万人,农民点击3万多人次,涉及主要农资、农副产品、化肥、肉食禽蛋类、蔬菜、水果、粮食油料类等,各村级信息终端站点发布商品供求信息近5000条,农民网上交易成交额约1000万元。2008年春节前的雨雪冰冻灾害中,柳江县进德镇农民果蔗卖不出,他们通过该镇供销合作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发布信息,网上交易成功,8个车皮480吨果蔗远销省外,农民避免了损失,取得好收益。武鸣县供销合作联社西红柿专业合作社通过信息站发布供货信息后,西红柿的价格每公斤提高了0.3~0.6元,在外销的1.2万吨西红柿中,光价格上涨部分,武鸣县农户就增加360万元的收入。
2009年,全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创办村级综合服务社有4025个。
2010年,全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创办的村级综合服务社不断发展。其中,右江区那毕供销合作社创办的村级综合服务社12个,此外,还创办有1个农资和日用品配送中心、1个“庄稼医院”、1个农村超市,引领农民成立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酸菜种植、制作工艺等优势,创立酸菜品牌,解决农民难买难卖问题,有效实现助农增收。那毕供销合作社位于大石山区,供销合作社职工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坚持为三农服务。2010年,百色市遭遇特大旱灾,那毕供销合作社组织农资调动,保证农民生产需求,销售农资1400多万元,该社实现自1983年以来连续第27年购销利润同步增长。该社多次被评为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十强重点基层社。2007—2009年,那毕供销合作社对创建的农资和日用品配送中心、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的综合服务中心投入资金,进行门店装修,完善服务功能,从店容店貌入手来提升整体形象,全部实行统一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标识,共计销售农资总额超过3000万元。2010年,那毕供销合作社通过村级综合服务社,在农资经营上采取区域代理等营销手段,培育自己的农资销售品牌,着重培育一批适合本地气候、土质、作物、用肥习惯的复混肥料品牌,与生产厂家签订区域代理协议,以确保产品质量,再利用自身建立的经营网络,有针对性地对市场进行投放与推广,使这些品牌在农民心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形成厂家、经销商、农民互动共赢的经营格局,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社通过获得一批品牌的区域代理权,培育一定数量的固定客户,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客户群,在右江区农资经营市场的占有率达到80%以上。同时,利用百色市作为滇黔桂三省(自治区)边缘出海通道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其便捷的交通条件,那毕供销合作社扩大市场空间,把经营网络延伸到右江区周边县及云南省富宁、广南县等地。
至2011年,全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建有村级综合服务社4737个。其中与村委会共建593个,综合服务社的农资商品连锁配送率达60%以上,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率达40%以上。不少村级综合服务社(中心)围绕社区需要,联合其他涉农组织,为农民提供测土施肥、市场信息、技术培训、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服务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