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锦防线:明末清初的壮举

宁锦防线:明末清初的壮举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承宗在全面考虑了各方意见,权衡利弊得失后,表示支持袁崇焕主守宁远的意见。此后,经数年艰辛的努力,一道坚固的宁(远)锦(州)防线布置成功,并且最终成为一道后金骑兵不可逾越的障碍。于是,他开始对宁锦防线进行部署。随着宁远城守的日渐牢固,明军的防线不断向外拓展。这样,明边防又自宁远向前推进200 里,自此形成了以宁远为中心的宁锦防线。

宁锦防线:明末清初的壮举

孙承宗(1563—1638),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人。他青年时就对军事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还在边境教书期间,他“仗剑游塞下,从飞狐(河北涞源北飞狐关)、拒马间直走白登(山西大同东),又从纥干(山西大同东纥真山)、青波(河北清河)故道南下,结纳豪杰戍将老卒,周行边垒,访问要寨险塞,相与解裘马,贳酒高歌,用是以晓畅虏情,通知边事本末”。

万历三十二年(1604),孙承宗中进士,并被授以翰林院编修之职。天启元年(1621),他以左庶子的身份充任日讲官,不久,又被升任为少詹事。当时,辽沈之战明军大败,孙承宗因深悉用兵之道而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上任以后,他上疏对当时明廷在军事体制与战场指挥上的弊端予以列举,并希望能够对之进行改革,该奏疏的主要内容为:第一,军队疏于训练,后勤供应混乱。第二,“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以将临阵,而以文官指发;以武略边,而增置文官于幕府”,指出当时“以文制武”指挥策略的失误。“以边任经、抚,而日问战守于朝”,指出“将从中御”的不妥。因此,他主张“今天下当重将权。择一沉雄有主略者,授之节钺,得自辟置偏裨以下,勿使小吏用小见沾陵其上”。此外,还要抚辽西、恤辽民、简京军等,都得到了明熹宗的批准。

为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孙承宗召集将吏讨论如何防守。监军阎鸣泰主守觉华岛(辽宁兴城东三十里海中,今称菊花岛),袁崇焕主守宁远卫,王在晋则主守中前所,监司邢慎言、张应吾等附和王在晋的意见。孙承宗在全面考虑了各方意见,权衡利弊得失后,表示支持袁崇焕主守宁远的意见。

宁远,位于辽西走廊中部,“内拱岩关,南临大海,居表里之间,屹为形胜”。守住宁远,也就等于扼住了这条走廊的咽喉,能确保200 里外的海关的安全,因此,孙承宗决计守卫宁远,是颇具战略眼光的。

孙承宗回到北京,向熹宗详细上奏了其坚守宁远,以与觉华岛守军互为犄角、遥相呼应的战略计划,正式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方针,并建议解除王在晋的兵部尚书及辽东经略之职。熹宗接受了孙承宗的意见,将王在晋调任南京兵部尚书。自此,八里铺筑城之议遂息。(www.daowen.com)

王在晋调走后,山海关的防务采取并贯彻了孙承宗与袁崇焕主守关外的战略。此后,经数年艰辛的努力,一道坚固的宁(远)锦(州)防线布置成功,并且最终成为一道后金骑兵不可逾越的障碍。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始终都没能完全打破这道防线,在屡次碰壁之后,他们被迫望宁远而却步。这道防线不仅确保了山海关免受攻击,而且在此后的20 余年间,基本上稳定了辽西走廊的战局。

天启二年(1622)八月,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随后他便开始实行他的战略计划。孙承宗认为要想保住山海关,就必须先巩固辽西,要想恢复辽东也必须先巩固辽西。于是,他开始对宁锦防线进行部署。

他首先大力整顿了关门防务,经过几个月的整顿,他稳定了关门局势,从而为恢复辽西失地稳固了根基。

与此同时,他还开始着手修筑宁远城。天启三年(1623)九月,孙承宗命祖大寿修复宁远,并令驻军尽速恢复山海关至宁远沿线被焚弃各城。召辽人回故居,垦荒屯田,重建家园。又发展采煤、煮盐、海运等事业,以充实民力,确保军需。宁远城竣工后,又调袁崇焕镇守,孙承宗自己则亲自镇守山海关。在袁崇焕的精心治理下,宁远“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成为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重镇。随着宁远城守的日渐牢固,明军的防线不断向外拓展。天启五年(1625)夏,孙承宗派遣将领分别镇守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凌河各个城镇。这样,明边防又自宁远向前推进200 里,自此形成了以宁远为中心的宁锦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