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旱灾,人民无法生活

农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旱灾,人民无法生活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身长面黄,又被人称为“黄虎”。明末政治腐败,农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明廷令三边总督杨鹤采用“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战略,但明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杨鹤为此入狱,洪承畴继督陕西,改用“以剿兼抚,先剿后抚”的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义军。

农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旱灾,人民无法生活

崇祯三年(1630),张献忠积极响应王嘉胤的反明号召,率米脂18 寨农民起义。他英勇善战,很快成为36 营的主要首领,并以能谋善战的八大王出名,自号八大王,改营为“西”,又称“西营八大王”。因身长面黄,又被人称为“黄虎”。

明末政治腐败,农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在崇祯元年(1628)七月陕西府谷等地首举义旗,全陕响应。从崇祯元年至三年(1628— 1630)年间,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起义,陕境共有义军100 余部。千部官军边兵,因缺饷哗变,亦加入义军,并成为骨干。此时义军作战,自发性、盲目性强。明廷令三边总督杨鹤采用“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战略,但明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杨鹤为此入狱,洪承畴继督陕西,改用“以剿兼抚,先剿后抚”的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义军。各部义军先后东进,崇祯四年至六年(1631—1633),活动中心移至山西。作战亦由极度分散、各自为战发展为相对集中,互相呼应。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号称36 营,一度破大宁、隰州、泽州、寿阳等城。

崇祯四年(1631),紫金梁王自用联合农民起义军36 营,张献忠便是其领导人之一,作战时他总是身先士卒,异常英勇。崇祯六年(1633)正月,他在山西一带转战,先后攻克橲杜、和顺,后来又攻下了寿阳、榆次、平定,就连当时山西的省府太原也曾一度受到他的威胁。二月,他又南下四川,接着又东下湖广竹山县。第二年,他又再次从河南进入四川,与四川地方武装及明朝官兵进行了激战,前后历时达半年之久,不仅打乱了四川封建统治的秩序,而且还将义军的种子散播在了四川。(www.daowen.com)

崇祯八年(1635)正月,13 支起义军的领袖在河南荥阳召开会议,商讨今后如何作战,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张献忠参加并与闯王高迎祥共同主持了这次会议。会后,他与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联合统兵向东进军,并一路攻下河南许多州县。不久,又进军安徽,并一举攻破了明中都凤阳,烧毁了明的皇陵,挖了朱明皇帝的祖坟,从而从精神和心理上给了崇祯帝和明朝廷很大的打击。

崇祯九年(1636),张献忠在陕西、河南、湖广一带活动,继续与明官兵周旋。这一年七月,闯王高迎祥被俘牺牲,李自成也一再失利,在这种情况下,张献忠部于是便成了明廷围剿的重点对象。崇祯十年(1637),张献忠联合马守应等从河南进入湖广,并进攻襄阳,令湖广为之震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