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末苏州民变:揭示东南沿海社会动荡

明末苏州民变:揭示东南沿海社会动荡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有代表性的是发生在苏州、临清、武昌等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以及北京的民变。万历二十九年,秉承神宗的旨意,苏杭织造太监孙隆来到苏州征收赋税,从此开始了对苏州人民的搜刮、勒索。六月三日,靠以织缯为生的葛成不甘饿死,被无以为生的织工推为领袖,发动民变。但民变队伍纪律严明,既不动刀枪,也不抢掠财物,甚至也不反对官府,只是对地痞税使加以打击,迫使官府拘捕地痞汤莘以平民愤。这次民变共持续了三天。

明末苏州民变:揭示东南沿海社会动荡

明朝万历、天启年间(1573—1627)广大城镇市民、生员、乡绅反对矿监税使与封建权贵的斗争,参加者主要是城镇商人、业主、工匠、生员和御史言官、州县长吏及乡绅等,民变多起因于矿监税使的疯狂掠夺。最有代表性的是发生在苏州、临清武昌等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以及北京的民变。

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去世。明神宗时年已20 岁,于是亲掌国政,但他宠信宦官和贵妃,深居后宫,不理朝政。他生活上日益腐败,且好色贪财,从万历二十四年(1596)起,他开始派出大批的亲信宦官,分赴全国各地充当矿盐税使,肆意搜刮老百姓财富。当时著名的手工业商业发达的苏州城,自然也是在劫难逃。

当时的苏州,西城是商业区,店铺林立,十分繁华;东城是丝织业集中的地区,设有很多的工场,每日均有数以千计的手工业者聚集于这里,他们有的有固定工作,有的则每天早晨聚集在桥头,等待雇主的临时雇佣。城市的繁华更加引发了税使的贪婪。万历二十九年(1601),秉承神宗的旨意,苏杭织造太监孙隆来到苏州征收赋税,从此开始了对苏州人民的搜刮、勒索。(www.daowen.com)

原来,当时的税制规定,征税的对象只限于从事贩运的商人,但税署的吏卒和当地的棍痞要求机户每张织机交3 钱税银,新织的缯帛,要在每匹纳银3 分之后,才允许出售。又分别在水陆枢纽设置关卡,向过往的商旅滥征赋税。甚至于“只鸡束菜”皆不能免。致使商贩数目日渐减少,机户则被迫歇业关门,许多机工因而失业,贫民无以为生,后多有饿殍者。又加上这年苏州发生水灾农业歉收,百姓失业,往日繁华的苏州城竟是一片凄凉。一首当时流传的民谣是这样唱的:“四月水杀麦,五月水杀禾,茫茫阡陌殚为河。杀禾杀麦犹自可,更有税官来杀我。”可见,与天灾比起来,税吏更为可怕。

六月三日,靠以织缯为生的葛成不甘饿死,被无以为生的织工推为领袖,发动民变。葛成首先聚众在织工和机户经常集会的玄妙观内“誓神”,要求大家听其指挥,视其手中“芭蕉扇所指”。参加者分为六队,每队由一小队长手摇芭蕉扇为号,走在前面担任指挥,后面的人手持棍棒随之而行。斗争矛头直指孙隆及其爪牙。见民变队伍逼近衙署,孙隆赶紧连夜逃往杭州躲藏起来。但民变队伍纪律严明,既不动刀枪,也不抢掠财物,甚至也不反对官府,只是对地痞税使加以打击,迫使官府拘捕地痞汤莘以平民愤。这次民变共持续了三天。第四天由于地痞税官或死或逃,或被拘捕,民变者于是便贴出榜文,声称“危害百姓之税使既已清除,事情已定,百姓渊各安生理,不得借口为乱。”第五天,道府下令感念葛成舍己为人的精神,苏州人将他的名字改为葛贤,在他死后,又将他葬在风景优美的虎丘山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