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1513—1578),字肃卿,号中玄,或中元,河南新郑人。祖籍山西洪洞,祖上因逃避元末战乱而搬到新郑。出身官宦世家,祖父高魁,成化年间举人,官至工部虞衡司郎。父亲高尚贤,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先后任山东按察司提学佥事、陕西按察司佥事等职务,官升至光禄寺少卿。高拱自小受到严格的家教,5 岁即能对诗,8 岁时即能做出千字文章。再大一些时,即攻读经义,深研学问。17 岁以“礼经”在乡试中夺魁,以后却在科举道路上蹉 跎了13 个年头,才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被任命为翰林编修,9年考满,升翰林侍读。嘉靖三十一年(1552)裕王开创学府,讲学授经,高拱第一个被选中,进入国子监讲书。此时皇太子已死去两年,新的太子迟迟没有确立,裕王与其异母兄弟景王都居京城,论序当立裕王,而世宗却偏爱景王,想立景王为太子。立储之事迟迟没有定论,朝廷上下,猜测种种、议论纷纷。高拱出入王府,多方调护,给裕王很大宽慰。
嘉靖四十一年(1562),高拱升礼部左侍郎兼学士,第二年改任吏部左侍郎仍兼学士,掌詹事府事。他多次担任会试的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他所提拔的人才所做文章得到了一致好评。但一次在进题中有违犯皇上之意的文字,几乎遭到了调遣。徐阶出面辩解,才使事情平息下来。嘉靖四十四年(1565),景王在藩死去,裕王地位确立。高拱升礼部尚书,召入直庐,由于他善写青词,更得皇上宠信,皇上赐他飞鱼服。嘉靖四十五年(1566)三月,由徐阶荐举,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后来,高拱与徐阶反目成仇。他以徐阶子弟和家人在乡里横行不法攻讦徐阶,并授意他的门生齐康弹劾徐阶,徐阶上疏请求辞职。当时徐阶正因遗诏重新起用世宗时被贬谪的官员而受到部院大臣、科道言官的感恩拥戴,正是炙手可热之时,所以言路甚宽,皆请留徐阶,还集体去徐阶府第敦劝视事。另外,极论齐康、高拱罪状,甚至聚在一起,唾骂齐康、高拱。三月之内弹劾高拱的奏疏竟多达30 余份,高拱自知留不住了,于是连连上疏12 封,称病乞休。穆宗挽留无效,于是批准他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尚书、大学士等职务回乡养病,派专人护送。齐康则调到别处,郭朴不久也请求辞职。
穆宗隆庆二年(1568)七月,徐阶致仕。第二年张居正与太监李芳等合谋,上疏朝廷重新起用高拱。高拱一直对当年轰他出京的徐阶及其诸言官耿耿于怀。隆庆四年(1570)四月,他为报复海瑞当年弹劾他的旧怨,将海瑞从应天巡抚调南京一个闲置的官衔。不久,又夺其职,逼海瑞借病辞职。他还反对徐阶的一切做法。隆庆四年(1570)冬,刑部、大理寺例谳狱,本与高拱无关,他却毛遂自荐,请朝审主笔,还说“上命我视吏部,吏部事也都是我的事,必须掌握情况”,其实是专为改王金一案。王金是世宗时方士,被徐阶下狱,法司论以子杀父律当剐。高拱极力为他辩解,所以减刑免死。原内阁有专办中书事的诰敕房,序班10 人。高拱重新被起用后,10 人经过多次考试合格,理应升迁,但因他们是徐阶下属,高拱不予理睬。10 人求上门去,高拱诡笑说:“我即使做过承诺,也不会让你们这些人存有念想。”于是下令将这10 人都调至边疆,仅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高拱的害人之术。(www.daowen.com)
虽然如此,高拱还是不解恨,专门和徐阶作对,只要是和徐阶有关的人,都被他治罪。徐阶致仕后,在乡里大治产业,还放任子弟横行乡里,引起当地百姓的憎恨。高拱亲自上疏:“原任大学士徐阶,归乡后,应当静心休养,但他自从废退以来大治产业,越数千里开铺店于京师,纵其子横行霸道,财货将等于内帑,势焰熏灼于天下。”甚至还“故违明旨,潜往京师,强阻奏词,探听消息,各处打点,制造影响,迹其行事,亦何其无大体也”。高拱见徐阶大势已去,不无欣慰。既报一箭之仇,便豁然大度,修书徐阶,称以后愿不计前嫌,重修旧好,不要让一些心怀不轨之人从中挑拨。同时又接连给苏松官员去信,嘱咐对徐阶三子及家人从宽处理,稍存情面,并在蔡国熙的奏疏上批字:“太重,重新改过。”高拱之所以愿对徐阶网开一面,本意在于:见徐阶惨状,不免想到自己的将来,与其修好,可安抚苏松乡绅,改善与徐阶旧僚的关系。高拱的出尔反尔,使蔡国熙很生气,骂高拱出卖他,让他去得罪人而自己充当大好人。
隆庆六年(1572)五月,穆宗病危之时,召高拱、张居正等入内。穆宗握着高拱的手说:“我走后,天下之事就烦劳先生了。”宣内阁接受顾命。当时司礼监授遗诏,有二札,一给皇太子,一授高拱,其中交代,遇事内阁与司礼监冯保商榷而行,高拱看出了其中的意思。不多时,穆宗崩,神宗即位。高拱想拉张居正共谋此事,便托人给张居正带信说:“当与公共立此不世功。”张居正得到消息立即密报冯保。冯保游说太后及幼帝,诬高拱欺太子年幼,想谋反废了皇上而立河南周王,自己任卧公爵等。冯保又买通两宫近侍,在皇后面前弹劾高拱。皇后与贵妃都很害怕,便决议逐高拱。第二天,即召群臣进见,宣读两宫及帝诏,列举高拱的罪状,指责他目中无人,贬为庶民,即日解甲归田。高拱原来满以为宣诏肯定是逐冯保,没想到是自己,这一晴天霹雳使他“色如死灰”“汗下如雨,伏不能起”,张居正在一旁将他扶起。第二天一早,高拱坐上柴车,颇为凄凉地踏上了归程。
回到老家,高拱着“角巾野服,俨然一个乡野农夫”,不言国事,但却著书八十余卷。不料冯保害高拱之心不死,又造王大臣事件,欲置高拱于死地。吏部尚书杨博、御史葛守礼等知道其中有诈,奋力为高拱求情,高拱才幸免一死,不过,他从此因受到惊吓而一病不起。万历六年(1578)十二月,高拱死于家中,终年66 岁。高拱家属以恤典请,只因冯保当权,只许以半葬。20 多年后,高拱子嗣纷纷上疏圣上,神宗以“高某乃一代功臣,功不可没,赠太师,谥 ‘文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