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1480—1565),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祖籍江西。他出身贫寒、天资聪慧,少年时便能吟诗作对。弘治十一年(1498)考中乡试;十八年(1505)考中进士,列二甲第二名,选为庶吉士。他入翰林院不久,便初露锋芒,许多士大夫对他的才华都很欣赏。正德二年(1507),授翰林院编修。不久,以病为由请求辞职,在分宜县境内的钤山隐居读书,长达十年之久。
刘瑾专权期间,由于焦芳的挑唆,对南方士大夫采取排斥的方针,不予任用,特别提出不许重用江西人。严嵩辞官也许并不为此,但他长期养病,可能与朝中排斥江西籍官僚有间接的关系。
正德十一年(1516),严嵩还朝复官。刚开始,严嵩对朝政多持批评态度,他多次提到,正德年间,天下百姓所以疾苦,都是因为逆竖妖僧。对于武宗的其他许多做法,他也持批评态度。关于运楠木北上,他写道:今湖南向朝中运楠九千株,用水路运输,楠树最大的有丈余粗,五十尺长,是天下最大的树,一棵楠树从砍伐到运至京城,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
嘉靖二十一年(1542),首辅夏言被革职,严嵩任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这是他经历第一场重大斗争所取得的结果。
嘉靖二十三年(1544),夏言再次成为首辅,对待严嵩的态度仍像往常一样。他独揽大权,凡是他憎恶的官僚或与严嵩亲近的官僚,一概逐除。严嵩知道世宗宠信夏言,也不敢说什么。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时任尚宝少卿,为虎作伥,横行霸道。夏言想揭发他们的罪过,严嵩父子大为恐惧,跪在夏言面前,久久不起,哭泣谢罪,夏言这才罢了。严嵩知道陆炳与夏言不和,于是与他勾结排挤夏言。严世蕃升任太常少卿后不久,严嵩再加封华盖殿大学士。
夏言彻底被打垮的原因是“复套”事件。嘉靖二十五年(1546),陕西三边总督曾铣建议收复河套地区,夏言极力支持。世宗本来也赞同此议,对持反对意见的官僚严加斥责。但在朝廷一片“复套”的呼声之中,他又改变立场,提出一系列疑问:“不知这次出师是否有利于本朝?”世宗思想的变化给了严嵩一个绝佳的机会。他立刻声称,“复套”之议不当,且借机攻击夏言如何专横跋扈,自己如何谦虚谨慎。夏言、严嵩都以善写青词得幸,但夏言青词常反映军中详情和弊端,世宗阅后气得扔到地上。而严嵩因有宦官通报,尽写一些称赞世宗的话,因此更得世宗宠信。嘉靖二十七年(1548),世宗命夏言辞职。严嵩又利用掌管锦衣卫的都督陆炳与夏言、总兵官仇鸾与曾铣的矛盾,联合陆、仇二人,诬陷夏言与曾铣结党营私、密谋造反,将他们置于死地。(www.daowen.com)
严嵩既已排挤害死夏言,便装作恭敬谨慎。皇上给严嵩加封上柱国,他便推辞说:“尊号不能有第二个人,况且 ‘上’字也不是我们作为人臣随便可以享用的。开国期间虽然设有这一官衔,左相国徐达,是头号功臣,也只封为左柱国,请求陛下免除臣的这个官衔,并立为法令以禁示,这是做下臣的应具备的节操。”皇上很高兴,批准了他的请求,将他升为太常寺卿。
夏言死后,严嵩与仇鸾的矛盾开始激化。仇鸾曾被曾铣弹劾,逮捕下狱。在狱中他拜严嵩为义父,请严嵩的儿子为他起草弹劾曾铣的奏疏。曾铣被杀,仇鸾受宠,不甘心为严嵩制约,就上密疏揭发严嵩与严世蕃的所作所为,这件事引起世宗的重视。嘉靖三十一年(1552),严嵩失宠,大臣入值,他有四次不曾被宣召,当随同其他阁臣入西苑时,也被卫士阻拦。他回到宅中,与严世蕃相对而泣。幸运的是仇鸾不久病重,陆炳乘机刺探到仇鸾的不轨行为向世宗汇报。世宗立即收回仇鸾的印信,这一打击使仇鸾忧惧而死。皇帝和首辅间的纠葛自然消除,严嵩于是第二次成为首辅。
严嵩相继除去了政敌夏言、仇鸾,独得圣上宠信,但他深知世宗疑心很重,为了保住权位,严嵩对所有弹劾他的官僚都打击报复,轻者被罢官,重者则被处死。严嵩没有别的才略,只会向皇上献媚,骗取私利。皇上自以为自己英武明察,刑杀果断,严嵩因此得以借事激怒皇上,残害别人。大臣张经、李天宠、王忏之死,都是严嵩一手造成的。弹劾严嵩、严世蕃的谢瑜、叶经、童汉臣、赵锦、王宗茂、何维柏、王哗、陈挹、厉汝进、沈炼、徐学诗、杨继盛等都被贬职,叶经、沈炼被冠以其他罪名处死,杨继盛因在张经的奏疏末尾附上名字而被杀。其他严嵩所不喜欢的人,都被除掉了。
严嵩的贪污受贿和揽权方法被群臣所议论,虽然一时未起作用,但潜在的影响是存在的。只要世宗由于一点小事对严嵩产生不满,群臣曾经提出的这些重大问题便会促使他早下决心。因此,言官对大臣的弹劾,也是一种形式的较量。在与夏言的较量中,严嵩主要依靠他的谦恭,在与群臣的较量中,他主要依靠对世宗心理的揣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