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耆那教寺庙建筑简介:南印度瞿布罗式寺庙

耆那教寺庙建筑简介:南印度瞿布罗式寺庙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瞿布罗式寺庙主要见于印度南部地区,其流行程度远不及巴斯蒂式和贝杜式。瞿布罗式寺庙原本是南方印度教神庙的典型形式,寺庙入口处的楼门为全寺的表现重点。在南印度部分地区,耆那教教徒模仿当地的印度教神庙形式修建自己的寺庙,于是就出现了瞿布罗式的耆那教寺庙。相比该地区印度教的瞿布罗式神庙,整个寺庙除了门楼的装饰简单很多,部分反应宗教题材的人物雕刻和所供奉的神不同外,其他并无太多区别。

耆那教寺庙建筑简介:南印度瞿布罗式寺庙

瞿布罗(Gopura)式寺庙主要见于印度南部地区,其流行程度远不及巴斯蒂式和贝杜式。瞿布罗原意是楼门的意思,指楼阁式的高大城门。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一类寺庙的典型特点就是拥有一个楼阁式的高大楼门。瞿布罗式寺庙原本是南方印度教神庙的典型形式,寺庙入口处的楼门为全寺的表现重点(图4-13)。楼门高高耸立,基座正中开有寺庙的大门。早期整个楼门使用石材建造,因此不能建得太高,一般只建3~5层;后期只有基座使用石材,上层建筑使用砖块砌筑,其外涂抹灰浆,并逐层收缩。每层都遍布泥塑,塑像多为大仙、力神或者代表世俗生活的国王和武士。为了防潮并起到装饰作用,基座以上部分都绘有油彩,色泽艳丽。因为使用了砖砌、泥塑的建筑方式,后期塔门的体量往往能做得很大,一般都能做到10层以上,远远望去非常壮观。

在南印度部分地区,耆那教教徒模仿当地的印度教神庙形式修建自己的寺庙,于是就出现了瞿布罗式的耆那教寺庙。这类寺庙数量不多,且并未摆脱印度教神庙建筑的影响,在造型和布局上没有体现太多自身宗教的建筑特点,只有在雕刻和塑像上才能分辨彼此。在临近马德拉斯邦(Madras)首府的康琪普纳姆(Kanchipuram)建有一座这种类型的耆那教寺庙(图4-14)。寺庙始建于12世纪,后在17世纪时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入口处的楼门是整座寺庙的表现中心,人们在刚进入小镇时就能远远望见寺庙高耸的楼门,走到近处更加被它的高大壮观所折服。楼门共有11层,最下面两层为石材建成的基座,正中位置开有约7米高的大门。基座往上是由砖块砌筑的楼阁式造型,共有9层,逐层收缩,每层外部都为泥塑的屋舍和神侍造型,楼门顶部建有圆拱形的屋顶。每一层正中位置都开有小门,层高也逐层降低,这种利用透视原理的手法使得楼门看起来更加具有一种高耸入云的气势。除了石材建成的基座外,楼门的其他部分为了防潮都做了粉刷。进入寺庙为2个简单的柱厅,大厅中央开有中庭。相比该地区印度教的瞿布罗式神庙,整个寺庙除了门楼的装饰简单很多,部分反应宗教题材的人物雕刻和所供奉的神不同外,其他并无太多区别。(www.daowen.com)

图4-13 印度教瞿布罗式神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