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90年代,全国范围开展企业整顿工作。广西根据劳动部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国营企业加强基础管理,成立广西劳动定员定额研究会和广西劳动定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此,形成劳动行政部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学术团体组织“三位一体”的劳动定员定额工作管理体制,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服务。
1991年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国营企业劳动定员和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劳动定员定额工作由劳动部门统一管理,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分级负责。劳动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政策、监督检查行业和企业劳动定员定额工作,组织经验交流和业务培训。行业和企业主要负责组织贯彻执行人民政府及劳动部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劳动定员定额政策、标准和规章制度,制定、修订和组织实施所属行业、企业的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和规章制度。规定企业凡是能够计算和考核的工种或班组,都要实行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尚无行业标准的企业,可以参照相近行业和相同工种的定员定额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梧州市、钦州地区劳动局会同经委,把定员定额工作列入年度计划。桂林市劳动局结合企业升级活动,把企业定员定额工作同劳动部门下达招工指标、审批计划外用工、审批工资总额、企业上等级等工作挂钩。自治区机械厅组织10多名劳动定员定额专业人员编写《广西机械工业定员编制标准及工作标准》,拟定162个岗位的定员定额标准和工作标准,为企业二、三线人员实行定员定额管理提供参照依据。柳州铁路局重点抓定额管理和计件工资面的发展工作,定额管理面4.73万人,占直接生产人员的89.30%,配备的专职定额员人数达到职工总数的4‰以上。
1992年,自治区劳动厅转发劳动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定额定员工作》的通知,要求劳动定员定额工作配合劳动制度和企业制度改革,重点抓好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当年转换经营机制、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全员劳动合同制试点以及商业经营、分配、价格、用工“四放开”经营的企业定额定员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转换经营机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决定》,规定企业在搞好定岗、定编、定员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大厂矿务局和平桂矿务局分别制定该局的定员定额标准,2个局精简非生产人员2395人充实到生产第一线。北海造纸厂从抓好定员定额着手,优化劳动组合,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参考劳动定额指标,制定产量、质量、消耗、成本、技改等9个大类60多项内容的定额指标,通过考核、竞赛调动职工的生产、工作积极性,1992年人均税利是1985年的12倍。
1993年,广西针对劳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企业自主用工程度越来越强、企业定员定额工作有所松弛的情况,召开广西劳动定员定额工作暨学术研讨会,着重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定员定额工作,围绕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的要求开展工作。通过总结经验,全自治区表彰先进集体单位28个、先进个人61人,对23个单位给予通报表扬。会议进行广西劳动定员定额研究会领导机构的换届选举,选举产生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同时,还对原广西劳动定员定额研究会章程进行重新修订。1993年,对全自治区国有和大集体企业劳动定员定额情况开展调查,发现部分地、市工作认识和重视不够,不按规定报送材料,不少企业劳动消耗、成本核算无法反映,或者反映不实,企业内部基础管理工作普遍较差。
1997年7月,广西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和行业、企业劳资管理部门在继续抓提高认识、树立典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定员定额的作用,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自治区劳动定员定额工作会议暨学术研讨会在北海市召开,会上2次强调坚持定员定额工作“三位一体”工作体制,各级劳动部门和行业、企业劳资管理部门抓认识,树典型,使自治区劳动定员定额工作再创新成绩。会议交流的42篇优秀论文和工作经验介绍编印文选,给自治区各行业和企业学习借鉴。梧州市新华电池(集团)公司根据产品设计,从工艺、设备、任务安排、人员配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调整定员编制。对电池生产线维修人员的定员实行分组、分线、分机包干维修、分配与包干实绩挂钩的办法,使18条R20型、6条R60型电池生产线维修人员分别精简12.50%和42.86%,使设备利用率提高90%,生产线平均产量提高15%。(www.daowen.com)
1998年开始,全自治区开展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整顿工作,提出要用2~3年的时间,通过全面改革整顿,开展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机制呆板、管理粗放、产品落后、效益低下的问题,走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之路。其中劳动、人事、分配都涉及定员定额。广西各地劳动保障、行业、企业结合形势要求,拓宽工作思路,进一步开展定员定额工作。防城港务局以定员定额为基础,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一是改革人事制度,精减管理人员和非生产人员,局级副职以下全部重新考核聘用。二是开展定岗定员,竞争上岗。1998年,全局进行12个工种的业务培训和上岗资格考核,参加人数2165人。1996—1998年精减岗位1200个,科学地确定定员标准,实现全方位的减员增效。三是在严格的质量管理和定额管理的前提下,狠抓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岗位工资实施方案,实行定岗定薪、易岗易薪,拉开差距,比较合理地把职工收入与劳动强度、劳动技能及劳动贡献结合在一起,体现按劳分配原则。1998年末,该局通过自治区“三项制度”检查组的阶段性验收。
1999年5月,自治区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座谈会在南宁市召开,就企业在改革整顿中出现的新情况,分析劳动定员定额工作发展趋势,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做好劳动定员定额工作的方法途径。
2000年,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定员定额标准的制定。企业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草拟工作由行业管理部门、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2000年,根据政府机构改革部署,撤销原劳动定员定额业务主管处,同时,撤销劳动定员定额研究会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劳动定员定额有关学术研究纳入劳动学会统一管理,劳动定员定额有关日常业务工作并入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工资处。由于机构、业务及人员的变动,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不再开展劳动定员定额业务,而由行业主管部门、企业自行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