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津篮球运动发展史:健身房与南开篮球队

天津篮球运动发展史:健身房与南开篮球队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的篮球运动就在这个健身房里开始发展起来。青年会组织了天津市冬季室内公开赛,开滦组织了天津市夏令篮球赛等。先是南大篮球队在一九二四年取得了天津篮球冠军后,代表华北区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第三届全运会,获得篮球冠军,这就更有力地推动了南开中学篮球运动的深入开展。南开篮球队在战术配合上,无论是进攻和防守,都树立了榜样,开辟了天津篮球运动的途径。

天津篮球运动发展史:健身房与南开篮球队

李清安 李友珍 王锡良 刘学锜 姚恩汉

篮球运动的引进和推广——逐步发展,全国领先——三十年代鼎盛一时——沦陷期间趋于衰落——抗战胜利后重整旗鼓

一、篮球运动的引进和推广

天津地处渤海之滨,为华北重地,清朝末年,英、美、法、日、德、意等国侵入我国后,把天津辟为对外商埠,并划地为租界,天津即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之一。外国传教士联袂而来,建教堂、办学校,扩大帝国主义影响。通过各教会学校(如法国天主教工商学院、法汉中学,法国学校;美国公理会的究真中学,美国美以美会的汇文中学、中西女子中学;英国伦敦会的新学书院等)在天津推广了体育活动。特别需要提到的是,美国在天津创办的“基督教青年会”,成为一个既是宣传宗教又是活跃文化和体育生活的阵地。篮球运动是美国春田大学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于一八九一年创始的。基督教青年会从一八九六年开始在天津活动,同时便将篮球活动传入天津。那时这种球类活动名叫筐球,场地没有一定规格,参加人数也无限制,而且没有专门的篮球,是用足球来代替的。这种筐球,当时在教会学校里也有了。据说当时在东马路崇仁宫的空地上也有人玩这种球。

一九一三年基督教青年会在东马路建造规模较大的会所。建筑物中除办公室外,设有供社会宣传活动的、能容六、七百人的大礼堂,还有当时在天津唯一的设备比较完善的健身房,以及乒乓球、地球、台球、棋类等各项活动场所。健身房内主体是个篮球场,也可以在那里打排球羽毛球、室内垒球。还有双环、吊环、单杠双杠、拉力等设备。场地楼上是坡形的环行跑道。天津的篮球运动就在这个健身房里开始发展起来。在这个健身房里吸引了不少的体育爱好者去参加锻炼活动。青年会设有体育专职干事,专门辅导各种体育活动,尤其是篮球一项更为突出。由于参加篮球运动的人数逐渐增多,所以分成成年、青年、少年几个班,并组织篮球队,经常开展比赛活动,从而带动了天津市各学校的体育活动,特别是篮球运动在天津市逐渐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体育活动。

随着体育活动的不断发展,产生了领导体育活动的群众性组织,这就是“天津市体育协进会”。体育协进会成立于一九二六年,会址即设在东马路青年会。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和天津中国银行经理卞白眉被推举为名誉会长。历任会长的有董守义、赵亚夫、章辑五、齐守愚以及常委李清安、侯洛荀、李友珍、赵文选、谢希云、田秩曾……等。该会成立后,对推动天津市的社会群众体育活动,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这以后,天津市河北地区一带的体育工作者,又成立了一个“天津体育促进会”,领导工作的人员有傅镜如、王子固、宋锐庭……等。其目的也在于推动天津市的体育活动。但时期不很长,这两个组织就合并了。在“体协”和“体促”的推动下,天津各项体育活动大为活跃,篮球比赛也增多起来。“体协”、“体促”、青年会和开滦矿务局等都分别组织篮球赛。青年会组织了天津市冬季室内公开赛,开滦组织了天津市夏令篮球赛等。据回忆仅青年会在一九二九年九月开始举办的天津市室内公开篮球赛,参加的男女篮球队就有一百零八个队,分为男子甲、乙、丙、童子及女子共五个组,比赛非常热烈。经过四个多月的比赛,才胜利闭幕,并由利生体育用品厂捐赠“利生杯”,奖给冠军队。当时还有以美军驻津的十二连(以后十五连)为主的,和青年会、开滦组织的每年一度的万国篮球赛,邀请天津第一流的球队和外国商人队共十个队参加比赛,彼此交流观摩,提高球技。这些年里,篮球在天津的比赛,一年到头不间断,可谓盛极一时。

二、逐步发展,全国领先

天津市篮球运动从教会学校兴起来以后,一般学校也提倡起来,各大、中、小学的篮球活动逐渐普及,成为学校中普遍感兴趣的一种体育活动。在教会学校中,以新学书院开展得比较好,其次为汇文中学。在一般学校中,后来也逐渐地产生了一些优秀的学校篮球队,如河北工业学院、北洋大学、官立中学、南开大学、南开中学,扶轮中学等校。

天津新学书院是英国基督教伦敦会创办的。它所以比较重视体育活动,主要是由于该校的英籍教师李爱锐的关系。李爱锐在二十年代曾获得奥运会四百米冠军,他积极提倡体育运动,从而促使该校的体育不断发展。先是以田径和足球称著于津市,其后篮球也随之兴起,在二十年代中期,曾操津市篮球界的牛耳。该校设有体育部,有专人负责;此外还有师生联合组成的“体委会”。每班都有一个篮球队,教职员也组队参加校内的比赛,班级赛经常有,因此涌现出不少健将。新学篮球队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中期,虽有起伏,但盛誉一直不减。一九二六年,新学篮球队曾代表天津取得了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的华北区篮球赛的冠军。三十年代初,由该校英文教师刁培树给新学队引进了美国先进的“人盯人”的防守战术,使天津篮球队在进攻和防守的战术上又有了革新。在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三年间的天津中学一级的篮球赛中,新学队夺得了四个冠军;在高一级的津市万国篮球赛中,获得第三名。当时的队员,有王振伦、吴必显、刘学錡、李允中、穆承平等。

这时,南开中学对开展体育运动也是重视的,如足、篮、排球及田径各项,历年在天津都名列前茅,尤其在刚跨进三十年代时期,篮球队一举成名。先是南大篮球队在一九二四年取得了天津篮球冠军后,代表华北区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第三届全运会,获得篮球冠军,这就更有力地推动了南开中学篮球运动的深入开展。

那时南开中学每班都有一个篮球队。校篮球队有专门的体育老师齐守愚担任指导,后来聘请了青年会的篮球专家董守义先生来做指导。校队的训练很认真,球技超群,在全盛时期,成为全国篮球队的一支劲旅,在全国的篮球运动史上是战功赫赫的。

南开篮球队在战术配合上,无论是进攻和防守,都树立了榜样,开辟了天津篮球运动的途径。这就是:在比赛中要动作朴实,力求实效,充分发挥队员的个人特长,集中力量夺取胜利。当时南开篮球队的主力队员唐宝堃、魏蓬云、刘建常、王锡良、李国琛号称“南开五虎”,至今仍传为球坛佳话。

此外,在二十年代末期,中学校的篮球队中还有一支劲旅,是扶轮中学篮球队。该队在一九二八年获得在太原举行的华北区赛中学冠军。这个队以姚恩汉为主,还有咸壮怀等。姚恩汉短小精悍,身高仅一米六八,但是在比赛场上,勇猛顽强,敢抢敢拼,能做到穿针引线,取长补短,起着活跃场上气氛的积极作用。其后,姚恩汉两次参加中国篮球代表队参加远东运动会

二十年代以后,天津小学的篮球也普及起来。在那个时期,以私立第一小学和文昌宫小学等,开展得比较兴盛。尤其是私立第一小学的尹鸿芳老师,为天津篮球队伍培育了不少新苗。尹鸿芳篮球技巧精湛,曾代表中国篮球队参加早期的远东运动会,他带头在小学校中提倡篮球运动。南开篮球队的王锡良、李国琛,扶轮中学的姚恩汉,都是从该校毕业的,受过尹鸿芳的严格训练,因而奠定了良好的球技基础。

回顾篮球运动在天津各级学校开展的经过,我们不会忘记当年的优胜纪录。一九二四年在武汉举行的第三届全运会上,第一次正式列入篮球比赛,由天津南开大学队为主力的华北区队(另选进北洋大学和清华大学的选手),赢得这届全运会篮球冠军。这以后,一九二六年,新学书院队取得华北区篮球冠军。一九二八年,华北区篮球赛中,南开中学队参加大学组,获得大学组冠军;扶轮中学队获得中学组冠军。一九三〇年,以南开中学为主力,增补了姚恩汉等人组成天津代表队,获得了第四届全运会的篮球冠军。

三、三十年代鼎盛一时

篮球运动在天津各级学校普遍发展之后,业余篮球队也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业余篮球队是由于个人的爱好,自由结合而组织起来的,在技术上各有特长,打法灵活多样,在比赛上创造了多种战术,通过经常比赛互相观摩,互相促进,球技不断提高。在当时报纸上有体育消息专栏,时常报道球赛情况。董守义先生于一九二八年写了《篮球术》一书,三年后又补充修订,改名为《最新篮球术》出版。他在“卷首语”中写道:“篮球运动现已普及于各地,新青年之球艺兴趣,日臻浓厚,吾人亦应有日新的贡献。”由于报纸的宣传和《篮球术》在天津的出版,这对当时吸引观众和球艺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从二十年代中期到三十年代中期的十年间,可以说是天津市篮球运动的鼎盛时期,爱好篮球运动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篮球运动的发展取得群众的大力支持。各篮球队实力雄厚,优秀选手不时涌现。由优秀的篮球运动员组成的天津篮球队,从一九二四至一九三六年蝉联了第三、四、五、六届全运会篮球冠军。现在就当时颇负盛名的几个业余篮球队,作个介绍。

竞进队。这是天津最早的私人组织的业余篮球队。他们是在天津青年会室内球场的设备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由于有青年会教导体育活动的董守义先生的就近辅导,这个队很快地成长起来。他们常邀外队到青年会进行比赛,有时还邀外国队,如美国驻津部队十二连(后来是十五连)、外国商人组织的西商队等。他们还每年一度对北京青年会的老母鸡队进行交往比赛,以促进两地的篮球技术的交流。这个队在球赛的战术及技术方法上,给天津早期的篮球运动树立了模式。当时他们在场上的打法是,五个人的职责分工固定,前锋只偏重进攻投篮,后卫偏重防守,中锋则做前后卫策应者。他们的队员有李清安、李友珍、齐守愚、刘鹤荪、黄少良、周文焕、姚恩汉、刘学錡等。

开滦队。三十年代在天津争霸球坛的要算是开滦矿务局篮球队。队员论身体素质都有很好的田径基础,论篮球技术都有一套独特本领,他们都是久经战场、经验丰富的队员。他们没有场外指导,比赛时全凭临场经验和智慧,在场上尽情发挥个人特长,随机应变,而没有固定的方式。论后卫如铜墙铁壁,势不可摧,论前锋宛如穿梭,近投远射,各有所能,中锋则举动灵活,难以防范,在当时是一支所向无敌的劲旅。主力队员是朱宝璋、招寿昌、于敬孝、姚恩汉、于敬纯等。

黑白队。这也是一九三二年以后组成的第一流球队。他们的成员基本上是中学生(多是广东籍)。论他们身高,大都在一点八米以下,论身体素质也不算好,但打起球来斗争性很强,确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在打法上大都以主力队员为他们行动的侧重点,如前锋沈聿功、徐兆熊,后卫何步云、黎庆云,比赛时配合巧妙、灵活主动,进攻时善于强行突破,后卫则行动稳健,动作顽强,可称是短小精悍的球队。

此外,同门、十手、新华、蓝白、剑剑、银行、良华、云龙、老龙头、意工、堤友、保安、北宁、津电、津警、勇津、原子能、华胜、晓津等队,都是不同年代的一流队。

女子篮球队,在天津要比男子篮球队晚些,也是以学校为开端的。最早如南开大学、南开中学、河北女师学院、女一中、中西女中,以及后来的耀华中学等,先后成立女子篮球队。起初,女子篮球受规则的限制,束缚了她们的比赛行动。一个球场要平均划分两区,每方各六人,每三人分在各区内活动(三人担当防卫,三人担当进攻),不得越界。约在一九二九年,上海西江女子篮球队来津,在青年会作几场表演赛后,才促进了天津女子篮球赛的变革,解除了划区比赛的限制,还带来了女运动员服装上的改革,不再是长袖子和长运动裤的打扮,突破了约束女子的旧思想意识。从此,天津女篮跃进了一大步。在三十年代中,私人组织的女子篮球队也开始出现,如黑白等女子队。(www.daowen.com)

四、沦陷期间趋于衰落

“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天津处于日寇的铁蹄践踏之下。沦陷区民不聊生,体育活动销声敛迹,篮球运动几乎无人过问。

在一九三八年的下半年,天津市的伪政权成立了伪“体育协会”,为开展体育运动装饰门面。转年,由于篮球运动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基础,因而首先得到了恢复。先前的篮球队又重新组织起来,比赛逐渐趋于活跃,但由于老队员生活多不安定,所以各队的恢复,仅是昙花一现,未能起到带动作用。一九三九年夏,天津发生少见的水灾,篮球运动又进入全面停顿状态。这时,北京伪华北体协组织了一个华北篮球队去朝鲜比赛,虽基本上以天津代表组成,但只不过是应付局面而已,根本就没有进行什么严格训练。

水灾以后,天津市面逐渐恢复正常,篮球队又逐渐恢复和建立,篮球比赛开始活跃起来。那时候伪“新民会”曾出头组织社会体育活动,成立了一个新民篮球队,想带头活跃篮球运动,但为期不长就散了。其后,有些篮球队逐渐恢复起来,私人组织的球队有:华队、剑剑、十手,机关团体组织的有:津电、津警、北宁,学校有工商大学队等,但都为时不久,就又停顿下来或者拆散了。在日寇投降前的一两年,出现了勇津队,是集中各名队中的宿将,自由结合组成的,在当时,尚可称盛一时。

五、抗战胜利后重整旗鼓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体育协进会重新建立起来,学校体育活动中的篮球运动和社会上的业余球队也有不少新军组织起来,如原子能队、华胜队(其前身就是勇津队)。华胜队的主力队员,都是昔日出席过奥运会、全运会的主力队员,如:王鸿斌、王堪若、刘学錡、王有才、傅金声、郭金铭等,加上姚恩汉不时作参谋,实力极为雄厚。在技术上,各人都有独到之处,在比赛场上他们不局限于固定的一套打法,能发挥各人所长,配合默契,临危不乱,随心应手,运用自如,都能担当一面。天津的华胜队,当时在全国驰名,那一期间天津对外比赛,都以这个队为主。

当时美军驻津部队较多,经常有公开或不公开的篮球比赛,还有北京的木乃伊球队,时常来津比赛,给广大观众留有深刻的印象。集中各队的主力临时组成的中华队,代表天津与美军驻津联队比赛,虽双方势均力敌,中华队却仅取得一胜二负的战绩。其后中华队又先后对美军驻珍珠湾篮球队(按美军珍珠湾篮球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专为慰问美军驻世界各地部队的体育活动而成立的篮球队,据说是集中了国内的优秀篮球队员)及美军驻津的军官联队比赛,都失败了。我们这才发现,第二次大战以后国外的篮球技术有很大变化,和我们的差距拉大了,因此难以抵挡。

这期间天津比较强的球队有原子能队(主力有王久功、张长禄、田勤书等)、华队(主力有高兆拔、蓝文治、赵光济等)、津电队(主力有王世富、韩文田、王金良等)、铁联队(主力有李绍棠、么世忠、庞砚林等)旧雨队(主力有王树楷等)。

虽然说抗日胜利后的天津篮球曾称盛一时,也活跃了天津市的体育运动,但并未能再现抗日战争前那样蓬勃的气势。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即将全面崩溃,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许多篮球队员奔赴外地寻求出路,天津篮球运动就呈现老队员离去,后备力量空虚的局面。一九四八年上海举行的第七届全运会,天津派出篮球代表队战败而归,就是一个例证,说明天津篮球运动的没落趋势。当时,曾引起一些留在天津酷爱篮球运动的人的关心,他们开始物色青少年学生补充到华胜队来,经过半年的培养锻炼,新生力量已能接替老一代。但是,在面临解放的政治形势下,天津篮球运动同其他各项体育运动一样,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只有在全国解放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体育运动得以复兴和发展,天津的篮球运动也才得以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

篮球运动引进天津已经有八十年的历史。由于广大群众的爱好和支持,以及篮球运动员的勤学苦练和推陈出新,形成了天津市篮球运动的优良传统,出现过不少名震华北和全国的强队,培养出不少著有声誉的优秀运动员。解放后,这些少年的优秀篮球运动员分布全国各地,在党的教育下,成为篮球教练或体育工作者,为培养新中国的篮球运动员,建立和壮大篮球运动队伍,作出他们的贡献。看到解放后党对体育工作者和篮球运动的关怀,看到现在篮球运动员为攀登世界高峰而艰苦锻炼的盛况,对比当年我们提倡篮球运动的困难局面,更加欣羡今天篮球运动员的幸福,更加感到党的领导是发展体育运动的巨大支柱。

这篇材料,写得不够完整,还希望得到体育界领导和广大体育爱好者给以订正和补充。

(一九八〇年四月)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天津市委员会供稿)

天津早期的小学体育运动

何玉书

我今年九十二岁,曾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多年。现就天津早期的小学体育运动情况,提供一些资料。

一九〇三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天津开始创建小学,当时担任体育课的教员,都是由小站兵营派来的相当于排长的军官。一九一二年以后,直隶提学使(相当现在的教育厅长)成立体音传习所,培养体育和音乐的师资。在所内任教的有日人村冈、斋藤等人,还有天津的张幼辰。该所只举办了一期,毕业人数不到百人。一九二一年,当时的教育主管部门又开办过一次体音传习所夜校,由张幼辰主持教学,毕业人数仅有几十人。

关于小学体育教材,在一九一二年以前,多是军操训练,如拔慢步、变队形等,后来又增设学步枪。一九一二年以后,体音传习所毕业生分配到各校工作,教材有所改进,初小多作竞赛性游戏,高小以徒手操或器械操为主。一九一八年后增设球类、田径、重器械运动。一九三二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了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小学体育教材固定下来,主要为游戏、舞蹈、田径赛、球类和器械运动等项。

一九二四年开始举办全市性的小学体育观摩会,每年一次。一九三三年秋,天津体协主办了第一次小学运动会。

早在一九一九年,由穆志鹏、邢名山、段荣廷、何玉书、张伯年等人发起,成立了小学体育教材研究小组,后演变为天津市小学体育教研会,对提高天津的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市民革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