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及影响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及影响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知,根据《陀罗尼经》说雕版印刷发明于隋朝,也只是一种揣测。唐代没有发行过任何一种可流通的纸币,更不会有“宝钞”的出现,故用这条史料来证明雕版印刷发明于唐太宗贞观时,不足为据。一说雕版印刷始于唐中晚期。文献资料昭昭可据,晚唐已用雕版印刷术刻书。显然,根据现存实物说雕版印刷始于唐中叶或晚期,理由较充分。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及影响

用笔墨手抄一部图书,要花费很多时间和人力,特别是大部头书,抄写更不容易。自从雕版印刷发明以后,上百部、上千部的书可以由一版印成,书籍的生产量比以往手写本时代大大增加。我国古代图书印刷的主要形式是木版雕印,它的发明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那么,我国古代雕版印刷术究竟发明于何时,历来众说纷纭。

一说雕版印刷术始于汉代。《后汉书·张俭传》有“刊章讨捕”的记载,说的是后汉山阳高平人张俭,因反对当时有权势的宦官侯览,而遭到“刊章讨捕”,到处亡命。何谓“刊章讨捕”?元人王幼学《纲目集览》释解道:“刊章两字,以为印行之文,如今板榜。”这是说,“刊章”等于后来通缉犯人的布告。把布告刻板印刷,张贴各地,自然比一张一张的书写要快得多。所以,清人郑机在《师竹斋读书随笔汇编·杂考上·人事》中说:“汉刊章,捕张俭等,……是印版不始于五代。”可是,细考此说,如果后汉已经有了雕版印刷,为什么对以后四五百年再也不发生一点影响呢?显然不合情理。

一说雕版印刷术始于北齐以前。北齐人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江南书本”一语,日本学者岛田翰认为:“予以为墨版盖昉于六朝……夫书本之为言,乃对墨板而言之也。颜之推北齐人,则北齐时既知雕版矣。”此说也有漏洞,颜之推只说“江南书本”,并未说明是刻本。近人叶德辉指出,如果凡以诸书称本的就算是刻本的证据的话,那么刘向《别录》所谓校雠者一人持“本”,汉章帝赐黄香《淮南子》《孟子》各一“本”,岂不成为雕版印刷创始于两汉的证据了吗?看来岛田翰的理由并不充足。

一说雕版印刷术始于隋朝明朝陆深首创此说,他据隋代费长房《历代三宝记》“隋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的记载,认为:“敕废像遗经,悉令雕造,此印书之始。”(见《河汾燕闲录》)继其说的清人方以智在《通雅》卷三十一中云:“雕板印书,隋唐有其法,至五代而行,至宋而盛,今则极矣……废像遗经,悉令雕板。”近人孙毓修有《中国雕板源流考》一书,指出:“按费长房《历代三宝记》亦谓隋代已有雕本,是我国雕板托始于隋。”又引罗振玉《鸣沙石室秘录》说,有宋太平兴国五年(980)翻雕隋刻《大隋求陀罗尼》为据。

那么,此说是不是无懈可击呢?现世魏隐儒在《中国古籍印刷史》一书中指出,陆深之说是误将“撰”理解为“造”,其实两字含义不同。至于孙毓修的依据,也是不能成立的。这首“陀罗尼”是在敦煌发现的,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博物院都有收藏,上面左有“施主李和顺”一行,右有“王文沼雕版”一行。其标题为《大“随”求陀罗尼》,而非《大“隋”求陀罗尼》,它的全题应是《大随求大自在陀罗尼》。所谓《大随求陀罗尼》,是一个简称,“大随求”意思是“大自在”,为佛教术语,并非指的隋朝。在“王文沼雕板”一行末后还有“太平兴国五年六月二十五日雕板毕”木记,并无“翻雕”字样。据考证,这本“陀罗尼”是由唐人宝思惟从梵语译出的。既然唐朝才译出,怎能在隋朝就有了雕本呢?由此可知,根据《陀罗尼经》说雕版印刷发明于隋朝,也只是一种揣测。(www.daowen.com)

一说雕版印刷始于唐太宗贞观时期(627—649)。明朝邵经邦在《弘简录·唐长孙皇后传》中提到,唐太宗后长孙氏曾著《女则》。她死后,太宗见而嘉叹:“以后此书足垂后代,令梓行之。”所谓“梓行”,就是雕版印行。唐朝冯贽编的《云仙散录》引《僧园逸录》也说,玄奘去印度取经归国后,曾用纸印普贤菩萨像,每年数量多至五驮。尽管所印佛像没能流传下来,但在敦煌发现的五代印刷品中就有普贤像,可能与玄奘所印施的相类似。考玄奘印施佛像的时间,不会晚于太宗印《女则》九年左右。此外,清朝孟麟《泉布统志》所载唐高宗永徽宝钞也是旁证。永徽(650—655)继贞观后最多六年,当时新发明的雕版印刷不特用来印书,还被统治者用来发行大量纸币

此说似有一定道理,但理由仍显得不足。今有学者认为,正史记长孙氏著《女则》一事,与《弘简录》基本相同,唯无“令梓行之”数字。且后世并不见《女则》的流传,也不见公私载籍著录,故此书实际上没有“梓行”过。所谓“梓行”一词,是明代以后才有的对于刊梓印书的俗称,很可能是邵氏加上去的。冯贽其人子虚乌有,《云仙散录》系出自宋人王铚的杜撰,包括《僧园逸录》在内的引书名,也几乎是作者的假造。因此,所谓玄奘印施佛像的说法,并不能成立。《泉布统志》也属伪书,根本不存在“永徽宝钞”。唐代没有发行过任何一种可流通的纸币,更不会有“宝钞”的出现,故用这条史料来证明雕版印刷发明于唐太宗贞观时,不足为据。

一说雕版印刷始于唐中晚期。《旧唐书·文宗纪》云:大和九年(835)十二月,“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唐人柳玭在《柳氏家训》序中云:“中和三年(883)癸卯夏,銮舆在蜀之三年也。余为中书舍人,旬休,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板印纸,浸染不可尽晓。”近人叶德辉《书林清话》也持此说,认为:“书有刻本,世皆以为始于五代冯道,其实唐僖宗中和年间已有之……吾以为谓雕本始于唐,不独如前所举唐柳砒《训序》,可为确证。”文献资料昭昭可据,晚唐已用雕版印刷术刻书。

考察唐代的刻板印刷物,孙毓修在《中国雕板源流考》里,介绍了世界上第一份宫廷邸报《开元杂报》。经专家鉴定,这是唐玄宗开元时期(713—741)的雕本。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敦煌发现的《金刚经》,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一行。咸通为唐懿宗的年号,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年月日期的雕板印刷物。1954年在四川成都东门外望江楼附近唐墓中,又发现唐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刻印的《陀罗尼经咒》,上刻古梵文经咒和小佛像,约一尺见方,雕印非常精细,刀法遒劲,墨色浓厚匀称。据专家考证,《陀罗尼经咒》刊刻年代不得早于公元757年,不得迟于公元883年。显然,根据现存实物说雕版印刷始于唐中叶或晚期,理由较充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