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著名诗人和杰出散文作家。人们在品味刘禹锡作品的同时,自然很想了解他的生平事迹。那么,首先就遇到一个问题:刘禹锡究竟出生于何地?
卞孝萱、吴汝煜合著的《刘禹锡》一书,作者经过仔细考证,认为刘禹锡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族的后裔,其七世祖刘亮内迁,才占籍洛阳。此后,其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随家族东徙,在苏州寓居下来。唐时苏州领有吴、嘉兴、昆山、常熟、长洲、海盐六县,刘禹锡就诞生并生长于嘉兴(今属浙江)。
可是,郭广伟《刘禹锡生地考辨》一文,提出不同的见解,认为刘禹锡的出生地不是嘉兴。刘禹锡《送裴处士应制举》诗云:“忆得当(一作童)年识君处,嘉禾驿后联墙住。垂钩钓得王馀鱼,踏芳共登苏小墓。”尽管嘉禾驿、苏小墓、王馀鱼产地都在嘉兴,但“联墙住”并非联墙生;刘、裴二人共登苏小墓,至少已经十几岁,上距刘家东迁已将近三十年。况且,唐代仕宦人家子女游学或寄居他方,其家长在某地做官,也是常事。刘禹锡在另一些诗文中,还自称山东人,在江南仅仅是“作客”,显见他并非出生于嘉兴,而是长大后为避乱或游学才到那里的。
刘禹锡不是出生在嘉兴,那么出生于何地呢?郭广伟经过考证,指出他出生于徐州埔桥,埔桥今属安徽宿州。刘禹锡《子刘子自传》说,其父刘绪东迁,为东诸侯所用。所谓“东迁”,是由洛阳、荥阳向东,指河南、淮西(北)、徐州一带,而不是由秣陵、丹阳向东,迁徙到嘉兴一带。嘉兴与洛阳、荥阳相对而言,应当称“南”“吴越”,不宜称“东”。所谓“东诸侯”,当指淮楚间、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诸侯,而非指丹阳一带的诸侯。依发现于日本的影宋本《刘梦得文集》,刘绪东迁后为淮西从事,而不是浙西从事。刘绪任盐铁副使,作为盐铁使刘晏或穆宁的从事,于埔桥主务,是隶属于淮西的。刘绪晚年不可能成为浙西观察使、诸道盐铁使王纬的从事。这样看来,刘绪寓居地是淮西,而不是浙西。此外,与刘禹锡同时代的权德舆、白居易等多称他为彭城人,这应当不仅是指刘禹锡的“旧望”,也是指他的出生地。
其后,卞孝萱《〈刘禹锡生地考辨〉质疑》一文,力斥“徐州说”,仍然坚持“嘉兴说”。认为刘禹锡《送裴处士应制举》等三篇诗文,都说自己幼童时居住、活动于苏州、湖州一带。所谓“至少已经十几岁”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联系《子刘子自传》所载刘绪“举族东迁”,由埔桥“罢归浙右”,可证刘绪的家确在苏州嘉兴。显然,刘禹锡应生于住的地方,而不当生于不住的地方。他以洛阳为籍贯,荥阳为故乡,苏州嘉兴为寓所,自称“余少为江南客”,是符合实际情况的。(www.daowen.com)
据唐朝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宿州、苏州都在东都洛阳东南面,只有远近差别,没有方位不同。所以,刘绪东迁,既然有可能迁到淮西先属徐州、后属宿州的埔桥,也是可以迁到苏州的。唐人称苏州一带为东、东南的例证,并不少见,至于“东诸侯”,通常可指岭南,可指淮南、江南、江西,可指朗州,甚至可指潇湘一带,这也就包括了苏州、常州、润州一带。
再查文献记载,德宗贞元十年(794),只有浙西观察使、润州刺史、诸道盐铁使王纬,才能给刘绪做盐铁副使,派他主务于埔桥,没有其他人有这种权力。所谓刘绪为“淮西从事”,据能见到的刘禹锡集子其他三种版本,均作“浙西从事”,而这三种本子中就有影印宋绍兴本,故依诸本作“浙西”,是可靠的。又盐铁副使通常由正使表荐,而淮西节度使没有一个兼领过盐铁使,说明他们不可能表荐刘绪为盐铁副使。此外,刘绪主务的埇桥,只在肃宗上元二年(761)很短时间改属淮西,他时并不隶属淮西。
刘禹锡出生地到底是在嘉兴还是在徐州,看来尚难定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