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被人称为“诗仙”,他的《过白帝城》诗堪称千古绝唱:“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不知倾倒了多少文人骚客。直至今日,还是青年学子的必读之作。然而,这首诗引起当今学术界兴趣的是:长江三峡在历史上是否存在过长臂猿?
否定者认为,三峡两岸的生态环境根本不适合长臂猿的生存,即使是森林茂密的神农架,自古以来也从不见有关长臂猿的记载。因此,所谓“猿声”,只应该是“猴声”而已。肯定者却指出:自古以来的气候就有冷期和热期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影响动物、植物的分布,不适合存在于冷期的动物并不一定在热期也不能生存,因此,古代三峡地区曾有长臂猿并不是不可能的。
198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和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在海拔1100多米的巫山县太平村附近的大脚洞,发现了一件还没有石化的哺乳动物下牙床,与其一起出土的还有鼠、羊、猪、鹿等哺乳动物的牙齿。在下牙床的下层堆积物中,还找到一件磨制骨器和一件陶制品,其性质与大溪文化相近。经研究,黄先生认为,这件哺乳动物的下牙床是一件长臂猿的左下牙床,犬齿脱落,但留有齿槽,前臼齿及臼齿保存完好,牙齿稍微磨蚀,属于一个中年个体。近年,由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和艺术史实验室对这批骨骼的年代做了测定,结果表明:含长臂猿下牙床的地层距今约二百九十年。这表明,一直到二百九十年前,长臂猿还在三峡一带出没。
●[宋]梁楷《李太白像》(www.daowen.com)
那么,为什么如今的三峡看不到长臂猿了呢?专家认为这与人类的滥砍乱伐有关。据县志记载,当地在20世纪20年代还到处是杳无人烟的森林,过多的砍伐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逼使许多动植物改变了生存地,甚至濒临灭绝。
黄先生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解答了李白诗中的历史之谜,即古代的三峡确曾有长臂猿存在,李白并没有将“猴声”误为“猿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