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李白经济来源之疑解析

李白经济来源之疑解析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60年代初,麦朝枢发表《李白的经济来源——读李漫笔之一》一文,试图揭示这个谜。据此看来,这两位富有的兄和弟,就是李白漫游生活的经济来源。余冠英等著作的《古代文学研究集》,谈及李白漫游的经济来源,独有见解。李白所到之处,赠诗给地方官长,从而得到这些人的馈赠,也是可能的。李白所表现出来的傲岸不羁和对社会下层人民的同情,与市民气不应有必然联系。也就是说,李白漫游的经济来源,不可能是两个坐庄的兄弟。

李白经济来源之疑解析

飘逸不群的唐代诗人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人们不禁要问,李白漫游的一大笔费用,究竟从何而来?对于这个令人感兴趣的史谜,长期以来不乏探究者,然而看法并不一致。

20世纪60年代初,麦朝枢发表《李白的经济来源——读李漫笔之一》一文,试图揭示这个谜。麦朝枢认为,李白的故乡绵州(治今四川绵阳东)是著名的盐铁产地,他和父亲都是贩运铜铁的私商。李白曾滞居出产银铜的秋浦(今安徽池州西),可能在那里继续他的铜铁商业经营。李白在诗中写到过炼丹,描述过冶铜者的劳动状况,可知他还兼涉采冶之业。由于李白拥有万金之产,所以能够漫游天下,蔑视王侯。

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修订本中,则提出另一种观点。他认为,诗人漫游的地方都是商业重地,自称“混游渔商”“穷与鲍生贾”,其生活作风、政治思想和诗歌中的一些描述,又带有相当鲜明的市民特征,故李白是一个与商业有联系的中小地主,自然能够承受漫游四方的费用。

郭沫若凭着诗人独有的丰富想象力,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又出一说,认定李家经商的规模相当大。他根据李白《万愤词投魏郎中》诗中“兄九江兮弟三峡”句,推测李白的兄和弟分别在九江和三峡坐庄,一方面把巴蜀的物产运销吴楚,一方面又把吴楚的物产运销巴蜀,生意做得非常红火。据此看来,这两位富有的兄和弟,就是李白漫游生活的经济来源。(www.daowen.com)

余冠英等著作的《古代文学研究集》,谈及李白漫游的经济来源,独有见解。李白先娶许氏,乃高宗时宰相许圉师之孙女;后婚于宗家,是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都为富有之家,必定对李白的生活有所帮助。同时,李白写过不少应邀文章,按当时的社会风气,会给他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李白所到之处,赠诗给地方官长,从而得到这些人的馈赠,也是可能的。等到李白自翰林被赐金放还,回到东鲁家中,有可能用赐金扩大家产,置买“龟阴田”,才在自己的家园中度过了一段悠闲的生活。如此观之,李白无论靠朋友或靠自己,都可以生活得很好。虽然有时拮据,也曾求救于人,但都完全不曾影响他寻访名山,周游胜地。难道李白在这般优游的生活中,还需要为了衣食追逐利润,去作估客?

乔象钟《李白漫游的经济来源》一文,在辨析诸说的基础上再创新说。他认为,李白之父是一位行为端正、教子有方、文学修养较深的高士。李白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写道:“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所以,李白之父根本不是腰缠万贯的商人。而李白诗文中提到的炼丹,与冶铜是不同的。李白每当提到炼丹,总要谈及求仙,可见,炼丹并非是冶炼铜铁。李白一生的确到过很多地方,但大多数时间住在名山胜地,大城市不过是他往来必经或短时居停之地。李白在长期漫游中,常与渔商为伍,结伴而行,但“混游渔商”不等于说自己就是渔商,“穷为鲍生贾”则是用典,不能作刻板的理解。李白所表现出来的傲岸不羁和对社会下层人民的同情,与市民气不应有必然联系。至于李白“兄九江兮弟三峡”诗句中的兄和弟,可以完全断定并非指在九江坐庄的兄和在三峡坐庄的弟,联系下句“悲羽化之难齐”,如果坐庄的兄弟只求谋利,诗人怎么会为“羽化”之事而悲伤呢?也就是说,李白漫游的经济来源,不可能是两个坐庄的兄弟。据史而论,李白最初的游历,从家里带足了费用,一路游,一路接济落魄的公子。此后,他主要依靠交游广,声名大,时人对他的优礼和敬爱,朋友的热情帮助,这才是他得以漫游各地的根本条件,完全不必把李白的家财想象得太了不起,更不必把李白父亲的职业或李白的职业想得那么复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