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唐律疏议》何时编定?中国历史悬疑系列·隋唐五代卷揭秘

《唐律疏议》何时编定?中国历史悬疑系列·隋唐五代卷揭秘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律疏议》在国内外有深远的影响。《唐律疏议》非永徽时期之作,该是何时编定的呢?此说认为,史称《永徽律》为整五百条,而今本《唐律疏议》却有五百零二条,两者不合。他指出,遍查迄今能见到的有关文献,一致认定《唐律疏议》三十卷,长孙无忌等撰,这是无可置疑的历史见证。由此看来,对《唐律疏议》制成年代的种种怀疑,是没有必要的。

《唐律疏议》何时编定?中国历史悬疑系列·隋唐五代卷揭秘

《唐律疏议》在国内外有深远的影响。然而,此书究竟制作于何时?传统观点认为,《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四年(653)长孙无忌等奉诏修撰的,意在准确解释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永徽律》。

可是,后世随着敦煌唐写本《律疏》残卷的发现,一些日本学者经过研究,否定了《唐律疏议》成书于永徽年间的说法。据考证,《唐律疏议》中有许多避高宗以后武则天、中宗、玄宗三朝之讳的文字,如武则天时改诏为制,而书中屡见“制书”“制敕”等;又如中宗名显,书中避不用“显”字,而以“明”“露”等字代替;还如书中出现了玄宗年号“开元”等字。此外,书中的一些官名、地名也用了永徽以后的名称,如用武则天以后设置的“北都”之名;又如称“长史”为“别驾”,而实际上“别驾”之称,始于高宗上元元年(674)。既然《唐律疏议》中有许多高宗永徽以后出现的名词和需要避讳的文字,那么此书就有可能不是永徽时期制作的。另依敦煌唐写本《律疏》残卷,未见长孙无忌的《进律疏表》,故现存的《唐律疏议》系私家刊本,所载《进律疏表》当是宋、元间好事者所为。

《唐律疏议》非永徽时期之作,该是何时编定的呢?此说认为,史称《永徽律》为整五百条,而今本《唐律疏议》却有五百零二条,两者不合。又据敦煌唐写本《律疏》残卷中《名例律》第二卷卷末刊定者姓名和年月日,可知现存《唐律疏议》是唐代最后修订的《开元律疏》,制作者是李林甫等人。(www.daowen.com)

尽管日本学者证据确凿,大有推翻传统说法的气势,但是中国学者杨廷福在《文史》第五辑上发表《〈唐律疏议〉制作年代考》一文,力挫“开元说”,依然坚持“永徽说”。他指出,遍查迄今能见到的有关文献,一致认定《唐律疏议》三十卷,长孙无忌等撰,这是无可置疑的历史见证。书中出现的避讳文字及后官名、地名等,实际上是在永徽以后传抄、刊定中,因“文有不便”所作的更改。刊本讹误和掺杂后人注释的情况,在其他一些古籍中也时有发生,显然不能把错入的注解文字,强加给《唐律疏议》,并认定其为后世之作。

考察敦煌唐写本《律疏》,虽为原始文献,但仅是一些零星的残卷,总共不到今本《唐律疏议》的二十五分之一。从残卷中的《名例律疏》来看,玄宗开元时李林甫等奉诏,只是对律、令、格、式作了一些刊定改动,而不是重新修撰,故所谓《开元律疏》根本不存在。又《永徽律》藉其《疏议》流传后世,现存宋、元、明刊本,卷首都题作“长孙无忌等撰”,并冠有《进律疏表》,而《名例律》末不见开元年间李林甫等刊定的记载。由此可知,这些刊本的底本与敦煌所出的《律疏》残卷,不是出自同一个传抄本。刊本的结衔和《进律疏表》的题名,都与历来公私图书著录相侔,应无疑问。《唐律疏议》确为五百条,今本多出的两条,分列在《职制》和《斗讼》中,系元刊本将一条误歧为两条,很可能是传抄或刊版时造成的。由此看来,对《唐律疏议》制成年代的种种怀疑,是没有必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