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是唐代第三代帝王。他性格懦弱,又体弱多病,故永徽六年(655)后,当他身体不适时,便让武则天参决大政,两人既是政治上的伙伴,又是生活中的夫妻,时称“二圣”。那么,唐高宗到底患了什么病,致使他不能总理朝政?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上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从司马光的记载可以看出,唐高宗所得疾病的表现是“风眩头重,目不能视”,即“风眩症”。很显然,“风眩症”只是这种病的临床表现,并不是疾病名称。长期以来,学术界围绕“风眩症”到底是什么病,展开了激烈讨论,众说纷纭。
脑血栓说。这种观点的主要支持者是雷家骥。他在《武则天传》中说:“因哀伤而感风瘵。”风瘵即风疾,是因身体虚弱和劳累造成的,别名叫“头眩”。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还从医学上找到了理论依据。他们据《鸡峰普济方》记载:“头眩者,谓身如旋转,不能仰,仰则欲倒,头重不能举,至有视物不正,或身如车舡上。此由肝虚血弱而风邪乃生,盖风气通于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脉左右关上虚眩,谓之风眩。”这种头眩病,与西医上的脑血栓的形成极为相似。因此,一些学者便认为,高宗的“风眩症”就是今日所说的脑血栓,唐太宗也得过类似的病症,只是后来治愈了。张维慎仔细考察了唐太宗和唐高宗的理疗方法,指出了这种头眩病,有减负疗法、饵药静养法、避暑疗养、温泉疗法、针刺放血疗法等方法。
癫痫病说。持此种观点的学者也较多。他们在孙思邈《千金药方》中寻得了理论依据:“痰热相感而动风,风心相乱则闷瞀,故谓之风眩。大人曰癫,小儿则为痫。”认为孙思邈记载的“风眩症”就是现在所说的癫痫病。但是,癫痫病似乎是一种局部意识缺失情形下的精神病,多与脑部问题相关。那么,为何正史一直记载唐高宗是头晕、视力模糊?他们认为,这只是为了避嫌而采取的美化说法,唐高宗患的“风眩症”就是癫痫病。(www.daowen.com)
高血压说。坚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现今医学上的临床表现定位的。他们的依据是,高血压的发病率一般是在三十五岁左右。唐高宗出生于贞观二年(628),史书记载唐高宗首次发病是在显庆五年(660),时年三十三岁。从年龄上来看,与高血压基本吻合。“风眩症”和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极其相似,都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当然,高血压也会诱发中风、心梗等疾病。
那么,唐高宗所患的“风眩症”,到底是脑血栓还是癫痫病,抑或是高血压?时至今日,仍然是一个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