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第一代弟子子思的身份与关系

孔子第一代弟子子思的身份与关系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子思据称是孔子的孙子,但这一点与孟子所描述的不符,子思与孔子的关系有可能要再远一层896。孔子的弟子第一次尝试对这个儒家理论做出系统化的论述,这是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901。

孔子第一代弟子子思的身份与关系

孔子的第一代弟子几乎全部都任职于中原东部的小诸侯国,相关的历史虽然在某些细节上无法确定,但总体上还是真实 的884:子我任职齐国;子贡先是在鲁国随后到了卫国,最后来到齐国;子羔和子路在卫国;子有在鲁国;子夏是魏文侯的师傅,等等885

与此同时孔子的弟子们可能也尝试过将孔子的教育扩展544-545 开来,为此他们成立学校,教授学生;学派的中心始终保留在鲁国,围绕着孔子的家族及孔墓,孔子最忠实的弟子在这里定居,形成了过百人的村庄“孔里”。根据公元前2 世纪时司马迁的记载,曾有三千学生前来听从大师的教诲;其中七十二个弟子接受了孔子完整的教育;孔子死后这些弟子在孔墓旁服丧三年,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886”。孔子的家人保留了大师的遗骨、官服、冠帽、乐器、车及著作:所有这些都陈列在孔子曾经教学的大殿887 中;大殿被改变成祭祀的庙宇,鲁侯每年都要前来举行祭拜活动。直至公元前2 世纪末这些遗物还都保留着888,司马迁曾亲眼所见:“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能够使孔子学派维持下来的并不是学派代表人物的个人魅力(在孟子之前学派中没有什么有才华的作家),而是对古代文学的传授。孔子的教育建立在诗(《诗经》)、书(《书经》)、礼、乐之上,他的弟子们也恭敬地遵循同一条道路。道家内心世界放在第一位,墨子的弟子越来越重视纯粹的辩证学,与他们不同,儒家是传承礼仪和古典的大师;儒家的弟子们并不算出色也不出名,但他们培养出如此众多的学生,并在各种动荡中生存下来,而他们的对手则在这些动乱中被摧毁。

在很长时间里,儒家的弟子们似乎满足于教育家这个有些吃力不讨好的角色。除了孔子的后裔[最著名的代表是(孔)伋子思,他在卫国生活之后定居在鲁国]所领导的位于鲁国的孔子学校的主体之外,孔子主要的弟子还建立起了一些儒家分支学派,其中曾子学派、西河的子夏学派、子有学派、子贡学派在孔子死后的一个世纪中成为非常重要的学派889;这些学派对于礼仪中的微小细节有着不同的理解并为此进行过激烈的争论890。大概是到了(公元前)4 世纪初前后,他们一致同意选取一些保留在孔子家族和学派里的有关孔子及其亲授弟子的语录,将其结集成书,以便正式建立起真正的儒家学说;这便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论语892546-547 在编辑《论语》时他们用到了一些更为古老的文献893,但有了《论语》之后这些文献便失传了,我们只能在《左传》及《礼记》中看到一些印迹894。《论语》的编者似乎满足于将那些古老的文献首尾相接放入书中不做任何改动,只是删除了一些重复的内容或一些在他们看来属于孔子不得志时的逸事;他们没有做任何努力为语录分类或按内容进行编排;整部《论语》于是便成了互不连贯的短小片段的合集。《论语》的风格有着全新的特点:由于编者希望尽可能地重现大师的原话,因此他们没有以问世不久的墨子或老子的作品为参考对这些对话进行书面文字式的编辑,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口语的形式,或至少是口语中比较突出的特点。由此《论语》的句式结构相当灵活,有大量的词缀及助词,使得这部作品具有独特之处。除此之外引言的部分以及并非出自对话者之口的文字是以书面语的形式写成的。《论语》以及模仿它而作的《孟子》是仅有的采用了这种写作方式的作品。

正当孔子的语录如此杂乱无章地出版之时,学派的一部分人试图将孔子的理论系统化。这项工作部分归功于孔子的后人孔伋,他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子思,或至少也应归功于子思的弟子;流传至今的两部文集《中庸》和《大学895 的作者被认为是子思。子思据称是孔子的孙子,但这一点与孟子所描述的不符,子思与孔子的关系有可能要再远一层896。关于子思我们所知道的897 是子思为鲁穆公(公元前407 年—公元前377 年)的大臣,他也曾在卫国任职898;他似乎也教授弟子,因为公元前3 世纪548 在鲁国仍兴盛的一个学校据说就是子思的学校899—这个学校的特点在于在教授诗书之外,对《易经》以及卜学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900。(www.daowen.com)

以现存的作品来看,《中庸》由两部分组成,每一部分为一部独立的著作但两者都属于同一学派。第一部分,即最古老的部分,是简短的教义的论述(只有几行字而已),以有节奏但不押韵的散文体写成,后面紧跟的是对该论述中基本用语的解释以及对某些观点的参差的扩展,其中夹杂了孔子的言论及对诗书的引述。第二部分所作时间较晚,主要是论述圣人的品德,以孔子与鲁哀公对话的形式写成。《中庸》受到《易经》附录第四部《文言》很大的影响,某些段落是模仿《文言》而成,同时也受到《孟子》的影响。从整体来看,《中庸》可能是子思学派教学中残留下来的文字,这与传统所认为的一致。

《中庸》第一部分中所树立的学说是比较简单的,即圣君如何选择完美的施政方法,正确的选择必然会建立起宇宙的良好秩序。孔子的弟子第一次尝试对这个儒家理论做出系统化的论述,这是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901

人出生时从上天得到其天生的本“性”,549-551 人应该服从于他的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902:这是将一个本质为道家的思想移植到儒家体系。“故君子慎其独也”,意即君子要培养上天所赋予的独特的自我903。当能够遵循天意的人的思想处于平静之中,人的感情没有表达出来时,人便处于平衡的状态“中”;当人的感情表达出来时,人是处于和谐的状态“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随后的扩展是以例证来阐明这些观点,以使君子的形象变得丰满。

《大学》所作的时间与《中庸》大致相同,至少对于《大学》最古老的部分是如此,但它似乎不属于同一个学派904。这部不长的作品由两部分组成,先是以古老的文字写成的短文,其后是较后期所作的注评;注评的部分很有规律,先重复古老的短文中的句子再加以简短的解释。原始的短文似乎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但注评部分的很大一部分(特别是开始和结尾的部分)今已失传905,只留下了中间的一些段落906。相对于《中庸》而言,《大学》无疑是对儒家学说更完整的总结。不过和《中庸》一样,《大学》所关注的也非每一个个体,它所注重的对象始终是551-552君臣。《大学》所教授的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907”。从始至终,只有通过君子的品德才能改变民众。如果一个王侯或负责统治国家的人能够如孔子所说的那样好好地培养自己的品德,他的品德便足以管理他的家族;家族管理好了,他的品德便能加速使每一个人的品德增加,国家便能得到良好的统治。能够产生超自然的改变的,不是榜样的力量,而是品德,孔子也是这样认为的。至于自我培养的方法,《大学》中简要地作了描述:“古之……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908”从这里的几个字便能看到儒家学说的所有元素,即对道德的学习及改善,别无其他。这是将孔子的学说系统化,但并未发展其学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