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代中国:祖先崇拜的周期与重要仪式

古代中国:祖先崇拜的周期与重要仪式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四季的周期正是在祖庙中举行(祭祖)仪式的周期。帝王还要带同前朝的后裔以及鲁国的诸侯进行另一个五年一次的大型祭祀以祭拜从第一位祖先开始的所有的祖先,这个仪式称为“禘”,这是在祖庙举行的仪式中最盛大也是最重要的,它举行的时间也取决于添加闰月的五年周期并与祫相配合,如果祫在第三年举行,禘则在这个周期的第五年举行,不过祫禘两项祭祀活动似乎与添加闰月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

古代中国:祖先崇拜的周期与重要仪式

农业周期中还有另外一些庆典,随着一年四季的更替按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并不考虑农业时期的不平均性。这些庆典几乎全都是与某些日期相关联的,比如在每季的开始或中间,因此不能将节日与这些日期分开。四季开始时有四个仪式: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帝王会在每个季节到来之前去将它唤来:春天开始时前去都城东郊临时搭建的神坛,夏季开始时前去离南郊祭天处不远的临时神坛等。夏至冬至以及春分秋分的节日是在每个季节的中间,此时帝王要前去迎日以迎接这些节日:“维某年某月上日,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维予一人某,敬拜迎日于郊”—这是帝王在春分时所诵读的祈祷词479。夏至和冬至以大型祭祀活动来庆祝,祭祀之后还有舞蹈。在某些情况下节日与日期的关系较难掌握:比如在四季中每一季的仲月,帝王下令在当地举行祭拜山川的仪式,但看不出这些仪式与这个月份有什么特定的关系。不过四季的周期正是在祖庙中举行(祭祖)仪式的周期。

祖先崇拜其实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它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248-249 每餐前家父都要以一小份食物祭祖;如果他的主人、诸侯或帝王赐予他某些菜肴,祖先应最先享用;每个月都要向祖先供奉当季新鲜的产品如谷物、野味、鱼等,在此之前家父都不能品尝这些食物—第四个月时供奉还是乳白色的小麦猪肉,第七个月供奉黍麦,第九个月供稻米,第十二个月供奉鱼。不过除了这些日常小规模的仪式,每个季节都有一个盛大的祭祖活动,在有祖庙的人家这些活动在祖庙中举行,其他人则在祖先神坛前进行:这些仪式480 为春季的“礿”、夏季的“祠”、秋季的“尝”和冬季的“烝”,所有有权享受供奉的祖先不论昭穆都会被祭拜,其数量因主祭者的级别而定。诸侯只举行三次祭祖,与其封地所在方向相对应的那个季节的祭祖活动被取消,因为这个季节他需要去上朝;普通人则举行四次祭祖,每季一次。

此外帝王与诸侯还有大型的集体祭祀活动,祭拜从家族的始祖开始的全部先祖,普通人没有这样的祭祀,这个祭祀活动称为“祫”。祫会定期举行,但并非每年举行,它的时间取决于日历的变化,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原则上在此期间内需添加闰月将协调日月的运行,祫就在这五年中举行一次,地点是在祖庙。虽然这个祭祀活动不属于拥有封地的诸侯之下的人,但有时大夫也会因其服务帝王有功而被赐予这项祭祀(被称为“干祫”,249-250意为为奖励而举行的合祭),大夫并不能因此供奉至他家族的第一位祖先,因为他最早的祖先在祖庙中已没有庙室,但至少这让大夫有权以祫祭的隆重礼仪供奉直至高祖的祖先。帝王还要带同前朝的后裔以及鲁国的诸侯进行另一个五年一次的大型祭祀以祭拜从第一位祖先开始的所有的祖先,这个仪式称为“禘”,这是在祖庙举行的仪式中最盛大也是最重要的,它举行的时间也取决于添加闰月的五年周期并与祫相配合,如果祫在第三年举行,禘则在这个周期的第五年举行,不过祫禘两项祭祀活动似乎与添加闰月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事实上在鲁国(王室的做法我们并不知晓但鲁国声称是严格遵循王室的礼仪的),每一任国君在位期间祫禘的周期与前任国君去世的日期紧密相关:在标志着(前任国君)丧礼结束的祭祀活动之后第一次举行祫,在第二年的春天举行禘,之后便五年一次重复这些仪式直至在任国君任期终结,到那时该国君去世的时间将会改变祫禘的周期481。祫是将所有祖先第一次“聚集”在一起的祭祀活动;而禘是为了让死去的王侯进入到(天上的)“帝”的行列,以“在上帝之左右”。至少这是每个周期第一次祫与第一次禘的意义,之后举行的其实是简单的礼仪的重复482

大型的祭祖活动,不管供奉的祖先数量多少,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合祭,在同一时间祭拜所有的祖先,祖先的牌位和(代表祖先的)“尸”都一起聚集在太庙;另一类祭祀活动是分别在祖先的庙室进行的祭祀,只有最久远的、已经没有庙室的祖先的牌位会被放到太庙。每季度为七位有庙室的祖先举行的祭祖活动中,夏祭、秋祭和冬祭属于合祭,春祭属于独祭;在五年一次的祭祖仪式中,祫是第一种,禘是第二种。

在祫祭开始时,祝官251-252 郑重地将四个昭穆牌位从他们各自的庙室护送到太庙,所有的祖先都将聚集太庙进餐;沿途所有人都要让位于牌位;那些已没有庙室的祖先的牌位也将按照礼仪由掌管牌位的“守祧”从盒子中取出,放在他们在宴席上各自的位置。牌位的摆放顺序完全按照家族世系的顺序:始祖在最高处,面向东,他的儿子在他左侧,面向南,他的孙子在右侧,面向北,所有的后代就这样在儿孙之后排成两列,昭在左侧,穆在右侧,一代代远离始祖。七位“尸”站在他们所代表的祖先的牌位的左侧(尸的数目从来都没有超过七位,他们是始祖、文王、武王及四位昭穆的代表,已经变为“鬼”的祖先没有尸来代表)。在庆典结束后,牌位按照仪式开始时的样子被原路送回他们各自的庙室。在禘祭中,每个牌位都留在各自的庙室,代表他们的尸站在牌位旁,每个祖先有各自的宴席;对于不再有庙室的祖先,他的牌位保留在哪个祖先的庙室就会在那里为他安排宴席的位置:守祧将他们的牌位从盒子中拿出并按照世系顺序,将所有文王的后代穆放在他的左边排成一列,所有武王的后代昭在他的右边排成一列,早于这两位帝王的所有昭穆[即那些只是诸侯没有得到天命(成为帝王)的祖先]排成两列放在始祖后稷的左右,与祫祭中一样。在每个季度的合祭和独祭祀中,礼节仪式是一样的,只不过那些已经成为鬼,即没有庙室的祖先自然被排除在外483

除了祭拜祖先的人数以及祭品放置的不同之外,所有祭祖仪式都大同小异484252-253 很自然的,参与祭祖活动的一切都必须是纯洁的,不管是主祭者、祝官还是牺牲品,这与所有大型祭祀活动一样。尸作为魂灵的象征,需要通过占卜得到祖先的同意,他们也需要像主祭者一样进行斋戒。(祭祖的)日子必须是个吉祥的日子,人们用蓍草占卜来决定。在斋戒的十日中人们为祭祖活动做最后的准备:修葺庙宇的墙壁和屋顶,清扫庙室和神台;牌位从石盒中被取出,竖立在应有的位置;祭祖的前一晚人们还会将祭祀用的尊彝和祭品全部展出。

祭祖当日,帝王身着镶着龙的图案的裙袍,带着黑色的冠冕,王后的裙褂有凤凰图案,头上戴着礼仪用的假发;帝王由大臣和大夫陪同,王后由嫔妃陪同,分头前往太庙;他们在“王夏”的乐声中进入祭祀场地,帝王站在太庙外靠近东边台阶的高台上,王后在庙内西侧。所有的尸到达后先去西边的侧殿,在那里换上死去的祖先的礼服,之后在“肆夏”的乐声中郑重地进入场地:祝官前来迎接并陪伴他们(祝官在整个仪式过程中将作为代言人,因为死者与生者是不能直接交流的),尸们洗净双手后从西侧的台阶登上太庙,此时帝王在他所处的位置等待他们的到来,向他们致意,并通过祝官请他们入座;尸们一言不发,向帝王回礼,之后每个尸分别坐到他(所代表的祖先)的牌位的左侧。尸们就座后便开始第一个召唤神灵来参与祭祀并享用祭品的仪式。首先是奠酒仪式:帝王走到西侧的台阶,从放置在那里的牛形酒樽中将酒倒满酒杯,他将酒供奉给尸,尸将几滴酒洒在254-255 地上以邀请住在地下的魄前来享用,然后将余下的酒喝光;这是构成整个仪式的九重连续进行的供奉中的第一重。王后随即走到台阶东侧,从放在那里的镶有雷纹的酒樽斟满酒杯供奉给尸,这一次尸不再奠酒,将酒喝光:这是第二重供奉。当王后回到自己的座位后,尸们走出庙宇前去坐在大门西侧,面向南,祖先牌位放在他们右侧的席子上,面向东;在整个上午的仪式中包括宰杀牺牲品和准备宴席的这段时间,尸们就一直坐在那里。

帝王走到院子里,左臂暴露在外,前去迎接主要的牺牲品—用来供奉始祖后稷的一头小牛犊;他牵着牛犊,唱着赞美牛犊品质和美貌的赞歌,后面跟随着大臣和大夫,他们手中抱着丝绸,他们的后面是职位较低的官员,捧着稻草以便铺在牺牲品下面。牛犊被绑在院子中间的石碑上,帝王手持一把刀柄装饰着铃铛的鸾刀,将牛犊耳边的毛割下一些,并收集几滴牛血,他将这些交给祝官,由祝官前去太庙将牛毛和牛血供奉至始祖的牌位前,以向祖先表示牺牲品从外到内都很完美;在这之后,帝王用箭射牛犊,如同他在郊祀时所做的一样。大约在此时人们将供奉其他祖先的牺牲品也带进来并宰杀,不过帝王并不直接参与,也不需要向牌位供奉毛和血。宰杀之后,帝王用鸾刀将主牺牲品切开,取出牛肝,随后他将刀递给他的大臣和大夫,由他们将牺牲品切碎。这时人们取一些脂肪涂在艾蒿茎上拿给尸,尸将其点燃以便上升的烟雾将天上的“魂”请来。帝王将主牺牲品的肝脏用酒洗净后,命人将其煮熟,供奉给代表后稷的尸;牛头被搬进庙里,放在北边的墙角下以便邀请住在牌位中的亡灵;祝官还会前去宗庙大门旁放置祭品,向远方255-256 的亡灵发出最后一次邀请。人们不知道神灵会在哪里,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四处寻找他们,在不同地方放上祭品希望将他们吸引来,在庙室中、院子里、大门旁……并喊着“于彼乎?于此乎?”485

当人们如此邀请亡灵时厨师已将牺牲品的肉烹调好了,帝王、王后连同随从一起摆放祭品。原则上在宗庙举行的仪式主祭者出于敬重必须所有事亲力亲为,他也需要直接参与准备工作,“他将水煮的肉放在木樽中,带骨和不带骨的生肉放在小桌上,盖着灯芯草和厚布的容器中的是在热石上或用铁扦烤熟的肉”(“腥肆爓腍”)。这些不同的菜式可供神灵选择,因“岂知神之所飨也”。祝官在牌位前展示祭品而帝王两次叩拜牌位486。上午的仪式就这样在宴席的准备之中完成了。

当所有的供品都按规矩摆放好之后,祭祖仪式的第二部分,即正式的祭祖便开始了。尸们按照宗庙中庙室的位置排列在始祖的尸左右487。他们拿起牺牲品的肺和黍麦,再拿起酒,他们将每一样酒食都供奉一些给他们所代表的亡灵,这样被呼唤来的亡灵会有一段时间附体到他们的身上;在这之后,尸们便坐下,在亡灵的位置256-257 进食供品。当尸们吃完前三道供品后,他们声称已经吃饱了。在帝王旁边的祝官会请他们再吃一些:“尊敬的尸还没有吃好,我请你们继续。”人们拿来新的一道供品,尸品尝后再次宣布自己已经吃饱了;帝王一言不发跪在尸前向他致敬并请他再多吃一些,尸就会最后一次再吃些新的供品。随后是敬酒的环节:帝王和王后交替向尸献上水、淡酒、清酒和红酒;每一次尸都会起身倒几滴酒在地上奠酒以使亡灵前来附体,之后他重新坐下饮酒。主祭者和所有的助祭都参与到仪式之中:当帝王与王后向尸敬酒后,尸要回敬感谢他们;尸饮过五次之后,帝王将酒杯递给大臣,到第七次时,大臣将酒杯递给大夫,到第九次时,酒杯就会在下级官员中传送488。当“献酬交错”489 时,六位尸,即与现代最接近的六位祖先的代表,加入人群中,被敬酒并回敬,只有第七位尸,代表始祖后稷的尸原地不动,他因太过尊贵而不能加入这样的娱乐中。宴席结束,尸表示满意并向帝王承诺好运,由祝官转达:

“能干的祝官接受(来自神灵)的祝辞,将它告知虔诚的子孙:

诚意的祭品美味芬芳,神灵对酒食非常满意;

要赐予你们百倍的福分;这是你们的愿望,也是神灵的承诺;

你们准时又勤奋,正确又细心;

神灵将一如既往赐予你们最大的恩典,成万成亿(无穷尽)!”

(“工祝致告,徂赉孝孙。

苾芬孝祀,神嗜饮食

卜尔百福,如畿如式。

既齐既稷,既匡既敕。

永锡尔极,时万时亿!”)490

之后钟鼓声257-259 响起,帝王回到自己的位子,祝官宣布:

“神具醉止!”

此时尸们站起身来,在音乐的伴奏下郑重地告辞491

祭祀将以全体来吃剩食的形式结束492。尸们先来吃祖先剩下的食物(此时的尸已不再被亡灵附体),帝王吃尸剩下的食物,帝王的三位大臣吃帝王剩下的食物,大臣的六位大夫吃大臣剩下的食物,大夫的八位下级官员吃大夫剩下的食物;当这八位吃完后,他们起身将剩余的食物拿到台阶下宗庙的院子中,助祭们在那里按照他们各自的级别吃这些剩余的食物,级别最低的如“胞者”(厨师)、“翟者”(掌管舞蹈之人)、“阍者”(守门人)等排在这些人的最后493;受过惩罚的人将是最后一个把食物吃完的。与帝王同族的诸侯如没有前来参加祭祀,将由“行人”快速地将他们那份祭品送到诸侯家中,诸侯在完成了对自己祖先的祭祀后可以享用这些祭品。

随着宴席的结束,祭祖仪式的第二部分结束了;不过整个祭祖活动并没有完结;此时将开始祭祖的第三部分,其重要性与前两部分相若,这便是在宗庙院子中的大型歌舞环节。首先是战争之舞“大武”舞,之后是和平之舞“大夏”舞。第一个舞蹈表达的是武王出征攻打商朝的纣王,武王的胜利及帝国的和平494259-260 舞蹈分为相连的六幕,每一幕都配有独特的音乐及歌曲,并有一首诗及一篇散文详述该幕发生的事件及舞蹈的进展。舞蹈由六十四名舞者演出495,排成八行,每行八人,他们均是辟雍宫学院招收的大户人家的儿子。他们身穿装饰着龙的祭服,戴着有玉旒的冠冕,右手拿着一把玉斧,左臂戴着红色的盾牌。帝王穿着与他们一样的服饰站在东侧,他发出号令,指挥舞蹈,扮演着武王的角色,而舞者们则代表(武王的)军队。

舞蹈由一段鼓声开始:这是第一幕,武王出征。舞者首先向前迈三步,标志着战争状态的开始,之后他们站在那里原地不动,手持盾牌,以显示帝王正在思考及等待诸侯的到来496,随后帝王拒绝继续前行并带军队后撤;这一幕以军队出发的舞蹈结束:“向前,军队敲着鼓大声呼叫;士兵执剑在手;前面的歌唱,后面的舞蹈。”497 在这段时间中,盲乐师在大司乐的指挥下唱起颂歌《武宿夜》,词是这样的:

“上天降下旨令;

两王接受天意;

(武王)成为帝王不敢享安康;

260-261 他日夜深入安静巩固天意。

啊!他是如此辉煌!

他竭尽心力,以保天命!”

(“昊天有成命;

二后受之;

成王不敢康;

夙夜基命宥密。

於缉熙!

单厥心,肆其靖之!”)498

第二幕描述的是战胜殷朝暴君纣王,将他和两个嫔妃处死。人们第二次敲起鼓,表示战争即将开始。帝王或他的替代者,“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499”,做着他的舞步和动作;舞者为了表达战争场面,跳跃着用力用脚跺地并挥动着双臂,排在每行两端的两个舞者配有铃铛,他们将其取出进攻四次,即向前几步然后停止恢复原位。“今日的战事中,行进中不超过六步、七步就停下来,把队伍整顿一下。士兵们,鼓起勇气!刺杀不超过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就停下来,整顿一下。鼓起勇气,士兵们!”(“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500。在这段时间中,盲乐师唱着颂歌《武》:

“啊,伟大的武王,你的荣耀举世无双!

文王以功德为后代(武)打开道路。

武王你继承基业,战胜殷朝,遏制暴行,

你成就了辉煌功绩。”(www.daowen.com)

(“於皇武王,无竞维烈!

允文文王,克开厥后。

嗣武受之,胜殷遏刘,

耆定尔功。”)501

第三幕表现的是南归,即返回周502。舞者只是向前261-262 行进,不再跳跃,表示战事已经结束,此时所唱的颂歌是《酌》:

“啊!强大的王师,是帝王在夜晚时光遵从(天命)来养育;

太阳照耀时,他拿起巨大的武器

我们得到(上天)的恩典,善战的帝王完成了战事。

为了更好地发扬优良传统,您(帝王)就是我们要跟随的榜样!”

(“於铄王师,遵养时晦。

时纯熙矣,是用大介。

我龙受之,跤跤王之造。

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503

第四幕讲述的是帝王修筑南方的边界,历史上并没有明确与此相对应的场景,这一段所唱的颂歌是《桓》:

万国太平,丰年连连,天命不懈。”

善战的武王,让贵族充满信心,武王将他们派到四方,确保家庭安康。

啊!武王功德照耀上天,被命为帝王代替商!”

(“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

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

於昭于天,皇以间之。”)504

第五幕,周公召公共治朝政,舞者列队分开向前,人们唱着颂歌《赉》:

“武王热忱劳作,同时得到(天命);

我们不停扩展基业,从此建立稳固的周朝

啊!永不停歇!”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

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

於,绎思!”)505

第六幕也是最后一幕象征着和平重新到来:舞者们列队回到了第一幕最初开始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停了下来,接着跪在地上506。此时人们唱着颂歌《般》:

“啊!周王统帅!

他登上高山、陡坡和尖峰;

或穿过地上的河流;

普天之下,他将万物聚集在其领地;

这便是周的命运!”

(“於皇时周!

陟其高山,嶞山乔岳;

允犹翕河;

敷天之下,裒时之对;

时周之命。”)507

262-264 大型战争舞蹈“大武”完成后,人们跳起和平意味的舞蹈“大夏”,据说该舞由大禹发明,大禹代表的是治国有方和天下太平,因此他能为整顿秩序和帝国的平安作出贡献。这个舞蹈各幕的细节并不为我们所知;舞者们穿着一件白色的袍子,腰间束起,外面套一件开襟的衣服,头戴皮帽。大夏结束后可能还有些其他不太重要的舞蹈,向王室家族不同的诸侯致敬:在鲁国,人们跳南蛮之舞“任”及东夷之舞“昧”,不过这些是鲁国特有的舞蹈,用来回忆周边野蛮部落被降服的历史508

如果说在宗庙中举行的仪式是最重要的,它们并不是唯一的祭祖仪式。对于某些在宗庙中没有牌位的祖先,他们虔诚的子孙会为他们修建一座特别的庙宇。首先在周王室(鲁国因模仿周的礼仪,亦是如此)有一座关闭的宫殿“閟宫”,是为先母姜嫄而设,姜嫄是始祖后稷的母亲(先妣)509。姜嫄是因踏在上帝的足印上而怀孕成为母亲,她没有丈夫,也不能以妻子的身份在丈夫旁边享受供奉,因此人们就特意为她修了一座庙宇;庙宇始终是关闭的,因为女人的住处都是关闭的;在节庆的日子人们向她供奉祭品并跳起“大濩”舞向她致敬,该舞蹈源于殷朝的建立者—胜利者商汤。这样的先例使得人们能够崇拜那些在宗庙中没有位置的人物:如此在鲁国,(公元前)718 年时人们特别为桓公的母亲建了一座庙宇(桓公的母亲是惠公的第二位妻子,而在宗庙中只有法定妻子一人可有牌位与丈夫并列),以祭品和舞蹈祭拜她510。不过这种264-265 类型的仪式始终是些次要的仪式:唯一官方的祖先崇拜是在宗庙中举行的崇拜仪式。

一般人自然不会有如此复杂的仪式:他们没有如此数量众多的祖先要祭拜,所供奉的祭品是很少量的,也没有(祭祀的)舞蹈。不过总体来说礼仪是相同的,妻子在整个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主祭者有亲自供奉神灵和祖先的义务,不可找家仆替代。如果主祭者是个年纪尚小的孩子,无法完成这些仪式,他也不能因此完全被免去参加仪式的义务,他被奶妈抱在怀中,有人带领他进行仪式,这样就算完成了仪式。没有宗庙的家庭会在主屋搭起一个临时的神台并在那里竖起亡者的牌位;亡者的一个孙子担当尸,祭祀的进程与帝王的祭祀活动基本一样,只是敬酒菜的次数要少很多;仪式最后也是以全体家庭成员一起吃饭的形式结束,尸宣告酒足饭饱心满意足后告退。祖先崇拜是所有贵族家庭的崇拜活动,无论大小,每个贵族家庭都要保护他们的祖先,王室的礼仪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是规模更加盛大 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