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代中国贵族阶层特点及婚姻规则

古代中国贵族阶层特点及婚姻规则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贵族“士”的阶层的特点是拥有祖先并属于某一部族,部族拥有他的“姓”186。部族的姓于是便成了贵族的外部标记。部族的重要性只限于宗教方面,在其他方面贵族是以“氏”、“支”、“族”为单位的。只有婚姻能够使部族及其崇拜延续下去。贵族婚姻202 的基本规则是贵族125-126 永远不能娶与他同部族的女子为妻203;这是同一部族的男女禁止任何性关系这一总体原则的体现。

古代中国贵族阶层特点及婚姻规则

贵族“士”的阶层的特点是拥有祖先并属于某一部族,部族拥有他的“姓”186。贵族所享有的一切都来自部族第一位祖先的品行—“德”:如果这位祖先是神、英雄远古的帝王,如果他拥有土地,他被赋予官职,他进行崇拜或他接受一个部族的姓,那么他的后裔们就将永远拥有这块土地,永远享有这些官职,同样可以进行崇拜并使用部族的姓。部族的姓于是便成了贵族的外部标记。

120-121 有史记载的中国古代部族不是按区域划分的部族,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他们曾经如此;有些部族的分支拥有封地,但大部分都没有;任何土地都不是某个部族的共同财产187。不管他们最初是怎么样的(某些迹象显示在部族最初形成时是按母系家族划分的)188,但在有史记载的时期,部族是完全按照父系由一个共同的祖先传承下来的贵族群体,他们对这位祖先进行崇拜。女人出嫁后就会离开自己的部族进入到丈夫的部族并与他们共同崇拜(丈夫部族的祖先)。部族是一个宗教群体,其主要的特点是成员间绝对禁止任何性关系:部族内部不允许通婚,甚至从部族内部买妾也不可以;人们如此害怕违反禁忌以至于无论谁买了一个不知其姓的小妾都需要进行占卜,以确保他们的结合是合法的189。部族的数量似乎并不多:传统上所说的“百姓”,肯定比实际的数目多很多190;古代文献中提到不足三十个姓,虽然这个数字是个底限,但(实际的数字)也不会超过它很多。

部族的祖先是神或英雄:姬姓,即周王室、晋侯、鲁侯、卫侯、郑伯等的姓,源自稷神后稷;子姓,即宋国公的姓,源自偰;121-122 姒姓源自大禹;姜姓,齐侯、吕侯、申侯所共用的姓,据说源自东峰神“泰山”;陈国公的妫姓可追溯到舜帝;杜伯及房国领主的祁姓来自尧帝;风姓来自伏羲。有时几个部族有同一个祖先:如英雄祝融和他的兄弟陆终与八个部族有关—己、斟、曹、妘、秃、董、彭、芈,每个部族以陆终的六个儿子中的一个为祖先。这些祖先并不一定是以人形出现的:姒的祖先鲧和禹就分布是鱼和熊,在为他们举行的祭拜中,人们要避免供奉熊脂和鱼肉191秦国赵国国君(嬴姓)的祖先中衍,是一只会说人话的鸟,擅长驾驭马车192。赵简子在梦里去到天宫,看到代国的祖先是翟犬193。姬姓的祖先稷神也是掌管所有谷物的神,他将黍麦传给人类,他本身是一个拟人化的黍麦的形象,而黍麦这个作物应该就是最初的祖先。有些极其古老的观点很显然流传了下来194,不过到了有史记载的时期只剩下了122-124 一些勉强可以感知的迹象。这些观点向着另外的方向发展,到了周朝中叶,随着人们将古老的传说神化以便由此来编写历史,那些早期的祖先们就都有了世系表:所有部族都将自己与远古帝王挂上钩,特别是黄帝,这些世系表系统化的特质就揭示出这种安排是虚构的。

部族的重要性只限于宗教方面,在其他方面贵族是以“氏”、“支”、“族”为单位的。这些单位可以看作是部族以下的划分:它们与部族一样,是严格按照父系传承的,它们由祖先的父系子嗣连同他们的妻子组成。不过这些单位主要是民事甚至行政方面的:它的存在是出于帝王或诸侯的意愿,帝王或诸侯创造这些单位时是将一个特殊的称谓作为荣誉标志赐予某个亲戚、大臣或亲信(这些称谓通常是封地的名称或者官位的名称);后代家族中的成员可以获得一个属于他个人的称谓从而创立一个新的家族:如晋国,从荀氏发展出中行氏和智氏。每个家族都有一个家长,人们简单地以家族的氏来指代他而不用他个人的名195。整个家族都要服从于这个家长:孩子出生时由他决定要不要这个孩子;他安排男女的婚事;他甚至按他的意愿解除他们的婚约196;他向朝廷引荐家族的成员197,如果家族成员中有人得到封赏,封赏的一部分必须供奉给他198;如果家族成员犯罪,他有权私下审判而无须国家司法124-125 介入199。家族的联系不会因为迁移而中断:在陌生地方安顿下来的年轻贵族,需要在三代的时间里向还在家乡的家长报告有关他们的职业、官位、婚姻等方面的大 事200。年轻分支的家长即使在建立了自己的家族之后仍需通过某些外在的方式向年长的分支家长表示敬意:如果他在官位上高于年长的家长,在祭祀活动拜访年长家长时他不能佩戴表示其职位的标志;他只有在参加了年长家长拜祭祖先的活动后才能拜祭自己的祖先201

只有婚姻能够使部族及其崇拜延续下去。这就是贵族婚姻首先是宗教活动的原因:它的目的是为贵族的家庭祭祀活动提供一个实在的帮手和将来的继承者;夫妻如果在有生之年共同供奉过祖先,那他们在死后也不会分开。因此贵族只能结一次婚;无论对天子还是对普通贵族,这是不容置疑的规矩:鳏夫不可以再婚,而历史学家提到的二婚的情况应该被谴责。不过这个规矩并不代表一夫一妻:相反地,年轻男子不是只娶一个,而是同时娶多个女子(如果是普通没有头衔的贵族娶两个,如果是大夫娶三个;诸侯和帝王可以娶九个女子,根据某些传统帝王甚至可以娶十二个),不管数目多少这些女子必须来自同一个部族。她们中的一个是正室妻子,所有的仪式都是和她完成的;其余的是她的家庭送来随嫁的,称为“媵”,这些女子是排在正室妻子之后的,在正室过世后可以取代她,但却不能享有她的名分。

贵族婚姻202 的基本规则是贵族125-126 永远不能娶与他同部族的女子为妻203;这是同一部族的男女禁止任何性关系这一总体原则的体现。可能是为了更好地遵守异族通婚的规则,也为了证实预言是有利的,前期的准备需由一个媒人来牵头,这个媒人不是农民区域集体的官方媒氏,而是为了准备婚礼特意从亲戚朋友中挑选出来的。这个中间人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著名的诗篇中有这样的诗句—“想要迎娶女子该怎么做?没有媒人是不能成婚的”(“取妻如何?匪媒不得。”)204;没有媒人就没有合法的婚姻“婚”,只能有如平民结合那样的“奔”,而家族的家长可以拒绝接受以这样的方式娶来的女子来到自己的家族,并让丈夫休妻205。媒人负责所有的准备工作直至订婚仪式:他负责提亲,询问女方的姓名,将女方的姓名传给男方家庭,将占卜的结果告知女方的家庭;媒人的角色到订婚时便可以终止了,此时所有的决定都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206

到了婚礼那天,未婚夫亲自来迎娶年轻女子,将她接回家;并不是他本人将她带走,他只是做做样子,握着缰绳让马车在她面前停下,当她上车坐好之后,他就让马车前进,走大约三个车轮的长度126-128 他将缰绳交还给车夫,回到他自己的车上。到了男家的宅院后就进行婚庆的仪式,称为“合卺[1]”:两个年轻人一起用餐,有三道菜,人们向他们敬酒三次;最后一次敬酒时酒是倒在一个切开两半的葫芦里,寓意他们将结合成为不可分离的伴侣。随后,随嫁的女子来吃新郎吃剩的饭菜,伴郎“赞”来吃新娘剩下的饭菜,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加入仪式中来。这时新人被领至洞房,他们在那里脱去衣服,新郎将脱下的衣物交给一个随嫁的女子,新娘的则交给驾车送她来这里的车夫,此人是新郎的亲戚。这样做了之后,婚礼的仪式就完成了,不仅是对新娘的礼仪,还有所有随嫁女子的礼仪都一并结束。

不过还有些事情要做才能算接纳年轻女子来到这个新的家庭,即要让她参与丈夫祭拜祖先的活动。婚礼的第二天,丈夫将新婚妻子介绍给他在世的与故去的长辈,妻子要向他们行礼;不过这只是某种礼节上的介绍,为的是让先人认识这个来和他们一起居住的陌生人。正式的介绍是在三个月之后的隆重的祭祀仪式上,这将是新婚妻子第一次站在丈夫身边、仪礼所赋予她的位置。在这个祭祀仪式之前,年轻女子都不能被算作家庭的成员:无须正式的休妻她就可以被送回自己家;为了清楚地显示这一点,夫家在这段时间里保留着新娘来时所乘马车的马匹,以便在有需要的时候(再用这些马匹)将她送回去207;如果她过世了,她不会被当作妻子对待,也不可以葬在丈夫的旁边。只有在祭祀祖先的仪式之后她才真正成为合法的妻子208

所有这些仪式似乎都保留着非常古老的仪礼的痕迹:在婚庆仪式中可以看到群婚—即几个兄弟同时迎娶一家所有的姐妹的痕迹;婚后三个月才正式将妻子介绍128-129 给祖先,这是只属于贵族阶层的时间记忆,在平民中不存在,平民的年轻男女在春夏自由地见面之后,到了秋天,只有在女子怀孕的情况下才能结婚;在贵族中也有类似的情形,往往是怀孕的最初迹象使得婚礼被最终确定下来209

如此组成的家庭会有很多孩子,妻子所生的孩子以及根据仪礼随嫁来的姐妹的孩子,如果丈夫比较富有,还要加上买来的小妾的孩子。孩子们的排行根据母亲的情况而定:妻子的长子永远被视为长子,即使他有比他年长的,但是排位较低的哥哥,也是由长子来继承家族的香火和崇拜。不过孩子刚刚出生时的礼仪不分排行都是差不多的。在出生时,人们只是做一些简单的象征意义的仪式:如果是男孩,就在大门的左侧悬挂一支桑木做的弓;如果是女孩就在右侧挂一块佩巾。在最初的三天,孩子被单独关在一个房间里,任何人不得接近,也不可以给孩子喂食,如果是男孩就放在床上,女孩则放在地下,孩子的手里拿着象征他们将来职业的物件,一个象征爵位的玉制权杖;或者一个代表家务的陶土做的纺锤210。三天之后,当婴儿以他们的啼哭声来表达他们的生命力时,家族的家长将决定接受或放弃这个孩子211:如果他决定放弃,孩子将被杀死或遗弃212;如果决定接受这个孩子,由占卜选出的一个仆人129-130(在最初三天孩子不进食的时间里这个仆人也进行斋戒)将孩子抱去女眷的住处,由母亲或奶妈第一次给孩子喂奶;同时如果这是个男孩,人们就用他出生之日挂在大门上的桑木弓射六支羊茅箭,分别射向天、地及四方,以驱赶所有的灾祸。孩子的父亲需要主持特别的祭祀活动向祖先宣布这一事件,这样才算正式接受这个孩子,将他/她视为部族的一员。但孩子需要接受的考验还没有结束:由于“孩子的精神与呼吸都无甚气力”,他/她将被隔离在母亲所居住的房间里长达三个月,而母亲在这期间也与丈夫及其他女眷分开,直到产后允许复出的时候。只有到了那时,人们才认为孩子已经足够强大,能够战胜危险,可以带他/她去见他/她的父亲了。

通过占卜选择一个吉日,这一日人们来帮孩子理发,孩子的头发到此时还从来没有剪过,这一日梳好的发型要一直保持到他成年之时:头顶中间的头发会被留下,如果是男孩,就扎两个角辫,如果是女孩就编个髻。孩子的母亲抱着他/她来到大殿的中间,女眷的总管女师向孩子的父亲说道:“母某敢用时日只见130-131孺子。”父亲握着孩子的右手,说出他给孩子取的名字,“名”,他说话时用着小孩子般的声调以免吓着孩子。只有在得到了名字之后,孩子才能被记入家族的族册中成为家庭的一员213

贵族的孩子与生俱来就拥有某种潜在的品德,“德”,将其与平民区分并赋予他/她特别的能力。但这种品德需要经过启蒙才能得以发展,启蒙则为孩子进入到一个新的生活拥有一个新的名字的阶段,对于男孩来说就是佩戴男子的冠帽,“冠”的时候,对女孩来说就佩戴发簪,“笄”的时候,冠礼和笄礼标志着他们结束了青少年时期而步入成年人的世界。所有的贵族“士”都要经历这样的礼仪,哪怕是天子的长子,因为“天下无生而贵者也”214。在远古时代,贵族的少年在青春期开始的时候就以一种特别的生活准备接受启蒙教育,年轻的男孩与成年人分开,离开自家的住所,聚集到一所宅院,在有史记载的时期这里便演变成书院,年轻的女孩则相反留在家中的宗庙中。管教女孩的规则相对没有那么严厉,她们只需留在女眷之中,最多回避到宗庙中;但对于男孩来说就非常严格,他们在完成学业之前是不能回到家里的。

男孩的教育215 在乡遂的学校中进行,他们从10 岁到20 岁在那里夜以继日地生活九年,学习三德、礼仪及六种技能,包括舞蹈音乐、射箭、驾车、写字和计算,每半年根据季节教授不同的课程,户外的练习在春季和夏季,室内的艺术书法等)在秋季和冬季。长子有权去132 国都的王室学校学习,那里是培养王室继承人的地方;人们也选拔各地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去那里学习,所受的教育与地方上是相同的。学生们被关闭在学校里的生活还保留着年少时聚集在某一个家庭接受启蒙教育时的痕迹,学校是青少年独有的社区,与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关联。同时,学校也远离村庄和城市,在西北郊,成半圆形(只有在都城中的王室学校是圆形的),以清晰地显示出它与世俗世界是分隔的;在有史记载的时期,即便很多古老的思想开始褪色,但学校始终被视为圣地,女人不得进入,除了老师之外的成年男子只能进入学校参加特定的仪式。(www.daowen.com)

学业结束后,年轻男子回到家中,蓄发准备他的冠礼。礼仪的时间是在第二个月,日期需要用蓍草占卜得出。仪式的前一晚需向祖先宣布将要举行的仪式,(第二天)仪式在屋苑东侧的建筑里,在众多亲友的见证下盛大举行。首先要解除儿时的发辫—两个角辫,将头发梳理成成年人的发式—用丝带绑住的发髻;随后,人们郑重地为年轻人佩戴上仪式所要求的三重冠帽,佩戴每个冠帽时都需换上相应的服饰搭配。所有的礼节都表示出年轻人将开始全新的生活:发式是新的,冠帽和服饰是新的,最后还有一个新的名字,“字”,用以取代儿时的“名”。仪礼不断强调着重生的特点,在第一次加冠时主礼人说道:“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在给予他新的名字前的祝辞为:“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132-134 宜之于嘏,永受保之!”216 对于年轻女子,仪式没有这么隆重,但意义是相同的。女孩在十岁的时候就与男孩分开,被封闭在女眷的世界中,学习与女性有关的一切,首先是服从,这是女性首要的任务,其次是女性的工作:种麻、纺织、抽丝,等等,最后学习宗教仪式,这在她们结婚后会用到。当女孩订婚后,她将去宗庙闭关三个月,之后接受笄礼以及她的新的名字。

冠礼标志着年轻贵族步入了成年人的行列。从今以后,他将承担贵族所应承担的所有责任,但同时也享有贵族所享有的所有特权。他是一个战士,要加入军事远征的行列中;他要服务于他的首领;他有能力接受官职和封地;他能完成公众的或私人的祭祀活动;同时他也可以成婚了。虽然经过启蒙教育的贵族原则上有着同样的职责,但事实上他们远非平等:尚不提天子所培养的诸侯,从乡村的普通贵族“士”到任职于王室和各地的“大夫”,这中间就有着一整套等级制度,不同的等级由授予贵族的职责数目“明”来划分。

贵族最重要的特权是可以拥有土地。但贵族取得土地的方式各有不同。有些以封地“国”的名义得到土地:封建君主通过隆重的分封仪式将土地分给贵族或他们的祖先,并从自家土地神像上取一块土送给贵族,用来放在贵族在家中专门设立的封国的土地神社中,贵族家中的土地神社通常面对着祖庙217。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134-135,从大型的、领主比封建君王还要强势的诸侯国到只有100 个家庭的小封国,如同胜利者越王战胜他的敌人吴国后想要送给吴王的封国218;所有封邑都以相同的方式组建,并且这些土地主要的特色是它的宗教色彩。

不过不是所有的土地都是封邑:有很多贵族拥有一小块土地,这些土地不是从封建分封所得,只是作为财产得到的。王侯有很多远亲或官员,这些人获分一块土地作为与他们的职位相称的财产:人们将其称为“家”,或“食邑”“采邑”219,这些土地并非都是可以世袭的,土地没有经过分封,在这些土地上也没有设立特别的土地神社220,因此这些土地的授予没有任何宗教色彩,不管土地的面积有多大都不能算作封地221,不过与分配给平民农民的土地不同,这些土地是一次性固定下来的,不会定期变化,有土地的分界划分,并有农民进行耕种。这些土地的授予更像是给予这些贵族某种土地使用权,令他们有权享受其中的快感。也有一些家庭得到了可以世袭的财产,“世禄”222,通常也是以土地的形式,与官员得到的类似:得到世禄的这些家庭的祖先中一定曾有一位高官。这样的土地,根据名字也看得出,可以父子相传,应该也可以135-136 被子孙共享—因此有些土地已经被分得很小了:楚国的一个贵族许行来滕国居住,他自己耕种滕公给予他的土地,可见这块土地并不大,他还以哲学观点来诠释自己的所为223;陈相也效仿他做了同样的事224。没有证据显示这些人有权转让土地,因为理论上这些土地并不属于他们;但似乎从很早的时期起人们就在现实中找到了迂回的办法,虽然法律是从(公元前)4 世纪起才开始逐步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但对于之前已经完成的交易也是认可的225。此外,大夫们早就以身试法,交换或变卖授予他们的土地,这些土地没有特别的土地神,也就不构成带有宗教色彩的土地226

由此从(公元前)6 世纪开始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小地主阶层,他们处于被分封的王侯、大夫、附庸以及没有产业、只有权耕种固定数量而不是固定地点的土地的农民之间。似乎就是从这个不太富有的贵族阶层中产生了周朝所有的作家,以及战国时期在各国朝廷寻求财富的冒险家。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非常贫穷:孔子的年轻时代在贫困中度过,他父亲去世后,母亲无法再得到与父亲职位相关的财物,她只能靠自己的财产为生。孔子的学生颜回“一箪食,136-137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227”。公元前3 世纪的一个作家这样描述贫困贵族的住处:“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229,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这些贫困的贵族靠什么为生呢?他们常规的职业是服务于他们的领主。“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策名委质,贰乃辟也。”230经过这样的仪式,年轻的贵族就成为领主家庭的一员,作为领主的跟从者,“徒”;而领主给他提供食宿并保护他,作为交换,年轻贵族服务于领主,听命于领主,跟随领主出战、出使,或在领主遭遇不幸时,随他被流放,有时甚至追随到死,在领主的墓前自尽。所有诸侯国的大领主都有门徒组成的队伍,有些是他们自己家族的年轻子弟,有些是领地上的贵族。他们被当作保镖雇佣:在(公元前)563 年的郑国,执政大臣子驷和负责作战的大臣子国被杀,子国的儿子子产得知这个消息后137-138 立即封锁家院进行防卫,他召集他的臣子,将这些人列队,遂率十七辆战车即约1800 人出战231。领主在这些人中挑选他的骑师,“术”、车夫、战车的兵士,这些职位都是炙手可热的,因为它们能拉近与领主的接触232;也是在这些人中领主任命他的家臣、负责祭祀的人、占卜的人、负责财政的人、衣官、厨师、屠夫,等;领地的总管,领主城邑的“宰”也从这些人中而来233

尽管这些人的使命是执行命令,但他们并不是为了满足供养他们的主人的任意需求而不惜一切的亡命徒,他们是将自己对领主的职责发挥到极致的臣子234。此外还有一系列荣耀的准则,即“古之制”,来指导他们的行为。第一条,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准则是对领主的绝对服从,不计后果:当领主下达了命令后,“莫余敢止”,这就是古之制(之一)235。即使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也不会退缩:(公元前)550 年栾氏封地曲沃的贵族被问到如果他们失宠,被贬的领主栾盈从流放归来他们会怎么做时,他们这样回答:“得主而为之死,犹不死也。”236 同样的准则不允许他们在处于不利境况时放弃他们的领主,这个准则甚至可以凌驾于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之上:相关的例证便是狐突的两个儿子,他们是被流放的重耳的随从,(公元前637 年)晋怀公给所有跟随重耳出逃的人138-14012 个月的期限回来投降,否则就会屠杀他们的家人237,狐突的两个儿子即使见到他们的父亲被杀,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主人前去接受晋怀公的豁免。“古之制”也指引着他们与其他人的关系:他们不能与曾经的师傅发生矛盾。子鱼带着卫献公乘坐他的战车出逃(公元前559 年),发现追赶他们而来的是他曾经的射箭师傅,于是喊道:“射为背师!不射为戮!射为礼乎?”这样在马鞍上射了两箭之后,他与车夫交换了位置,车夫与对手并无师徒关系,于是可以狠狠地射击238

这些臣子最重要的一项职责是为家族复仇:必须毫无怜悯地追捕杀害自己父母或兄弟的凶手,如果是远亲,须助主要复仇者一臂之力。如果涉及为父亲或母亲复仇,这项职责将超越其他一 切职责,甚至应放弃官职,并准备好在任何地方将凶手杀死—这个世界并不大,不足以同时容纳儿子及杀害他父母的凶手239:“寝苫枕干……遇诸市朝,(因为随时带着武器),不反兵而 斗240。”对于死去的人也要复仇:(公元前)506 年,伍子胥和伯嚭[2]带领胜利者吴军进攻楚国,将已经死去十年的平王的尸体挖出并鞭尸,因平王曾下令杀死他们的父亲241。这个时期的编年史充斥着家族复仇的历史。

在周朝时期140-141贵族常规的职业便是服务于诸侯或大领主;想要脱离这些职位是不易的,直到七十岁时他们才能提出退休但有可能不予准许;就算有罪罚在身他们也无法离开:如果被处以宫刑,他们将在内宫服务;如果被处以剕刑,他们将会被派去守宫门。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擅长操作武器或担任官职。那些自己感觉无法胜任这些职位的贵族,如果可行,便靠自己的土地为生;还有些人靠他们的专长为生,如祭司、占卜者242、巫师、医师243、兽医244、厨师245、屠夫246 等,他们中间最幸运的人最终将自己的财富与某些王侯或大领主的联系在一起。有些人成为村里学校的老师,教贵族的孩子写字及基本的礼仪,如音乐和射箭,为他们进入乡遂的学校做准备。另有些人从事商业活动,如端木赐(子贡)在卫国以及颛孙在陈国,这是他们依附孔子,成为孔子的弟子之前的职业247。专职耕种的农民只能在离他们最近的市集从事一些初级的商业交换,与此不同,贵族所从事的商业活动规模要大得多,如段干木在跟随子夏学习之前是晋国最著名的经纪人248。贵族商人们将齐国的盐141-142 售卖到周边国家,还运输谷物、丝绸、牛、马匹等,“候时转物,逐十一之利”249,甚至沿黄河的航道前去陇西(近今宁夏府)的市集与来自西方的沙漠商队打交道。这些商人中有郑国贩牛的商人,在遇到秦军时以自己的机智避免了祖国遭受意想不到的攻击250;还有一位来自晋国的商人,在(公元前)588 年计划营救被楚国囚禁了八年的晋国将军知罃,其计划是将知罃藏在他的货物中251;以及范蠡,在做了二十年越王的大臣之后离开这个国家,两次靠从商致富252。又或者贵族们依附于大领主,他们的职责限于朝中,经营王侯的领地(252a)。也有些人靠权宜之计谋生,就如《孟子》中讲到的一个食客,他每天出去寻找葬礼,就为了能在葬席 吃饭253

不管贵族处于何种境况之中,甚至在贫苦中,他们也有机会担任最高的官职:根据传说,傅说在被殷王武丁任命为大臣之前是一个修路的苦力。即使被流放,根据传统习惯,收留他们的地方也会为他们安排与他们的官位相称的职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差别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