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徽商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

徽商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2年春,有人发起创办历史上第一所完全中学——天翼中学,徽商吴少樵认为这是一个利国利民之举,毅然将坐落在新厂附近的20亩良田献给天翼中学,作为开办费用。纵观徽商历史,它是一支封建商人队伍,有其旧式商人的封建痼疾,带有浓厚的封建剥削阶级色彩,诸如顽固守旧、囿于传统、墨守成规等,是不可取的。但是,徽商的历史,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

马克思说过:“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徽州商人集团在景德镇经营数百年,尽管他们谋取个人私利和宗族的狭隘利益,但对于景德镇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促进了陶瓷工业的发展。

历史上,徽商参与了陶瓷原料供应和陶瓷产品销售,把瓷土、窑柴、杉树、颜料等物资贩运进来,又把陶瓷产品销售出去,从而畅通了陶瓷的流通渠道,促进了陶瓷工业的发展。这点,无须赘述。

商业资本还往往改变其传统的投资方向,走上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从而加速封建的自然经济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例如,徽商饶华阶,民初经营杉木行,拥有很大的资本,后来开设瓷厂。饶为人精明能干,在经营瓷业时,潜心研究陶瓷历史,钻研瓷业生产技术,为当时爱国主义者、坚强的民主战士、江西陶业管理局局长杜重远先生所赏识,成为杜氏改革陶瓷工业的左右膀。为了改革落后的陶瓷工业,杜于民国24年办起了示范瓷厂——模范窑厂,聘任饶华阶为经理。杜氏在景德镇任职期间,许多陶瓷工业改革之措施,便是饶华阶提出来的,杜氏很欣赏,并逐步采纳和利用。可惜,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民党反动势力的为难,那次改革景德镇陶瓷工业的计划半途而废了。

第二,为市场带来了繁荣。

往昔,景德镇街上店铺林立,行业很多,商品富足,从日常生活所需的油、盐、柴、米、酱、醋、茶、布衣糕点饮食,到高档的金银首饰、绫罗绸缎、化妆用品,无不应有尽有。这便给市场带来了繁荣,给城乡居民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徽商的经营活动常常为着利润而不断变化,他们从不固守一地,也不专营一行,而是随时而逐,因地而迁。例如,徽商胡宝光,除了在本镇开设大同布店、正大公布厂、祥记米厂、道生药店、信茂隆南货店等五六个字号外,还在西安、郑州开设会源长瓷器五金总店和分店,在汉口、九江设有联络站。这样,就推动了各个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商品交换,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新安文化给景德镇文化事业以很大影响。

先说方言习惯。景德镇方言较为奇特:市区是城市语言,而市郊则是浮梁语言,近在咫尺,差别使人难以听懂。旅景徽人在景德镇同各地人长期相处,相互交往,使得徽州话融入了城市语言——景德镇方言中。景德镇居民吃的菜肴,讲究原质、原味、重火、重色,也与徽商菜馆特色和旅景徽人的传统食俗影响有关。

再说文化艺术。景德镇的徽州籍文人学士很多,有擅长陶瓷美术的,有精于书法国画的,有经馆执教的,有设所行医的……其中许多人是亦商亦工、亦商亦教,亦商亦医,甚至集几种职业于一身。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使新安美术、画派、医学、教育融入景德镇地区,对景德镇文化教育事业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如:陶瓷美术界有王大凡(黟县)、毕伯涛(歙县)、张志汤(婺源)、汪大沧(黟县)、刘雨岑(太平)、朱受之、吴康(泾县)、毕渊明(歙县)、时幻影(黟县)等,都是享有盛名的陶瓷美术家。他们的作品名声很大,为中外收藏家所收藏。王大凡擅长人物仕女,集诸家之大成,在陶瓷彩绘上创造了“落地设色”之功效。刘雨岑善画翎毛花卉,用笔纤秀,一秉师承,以雄鸡见称于世。毕伯涛清末秀才,擅长翎毛花卉,并精金石、书法、国画。张志汤擅长山水,运笔设色形神颇肖。汪大沧专攻山水,用笔简练,气韵浑成,意境奇奥,妙到笔巅。毕渊明善于画虎,人称“毕老虎”;时幻影擅长画鱼,人称“鱼痴”。这些名家的艺术之精、风格之妙,对景德镇陶瓷彩绘艺术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www.daowen.com)

教育界有:谢文清(祁门)为新安小学校长,施文谟(婺源)为紫阳中学副校长,汤有光(太平)是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徽州人创办教育,一般都以“求实”为校训;注重教育质量。还有,张士华(婺源),先后在时敏、中山、镇中、陶职、浮中、临中、天翼、紫阳等中小学校任教,担任教务主任。他教学有方,为学生所钦服。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任市教育科科长、局长,陶瓷学院副院长,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景德镇的教育事业。

医务界有:吴承忠、吴菊芳、汪伯壎、卢卫青、戴兰阶(黟县)、查龙父、江春帆(婺源)、汪茂棠、陈锡圭(祁门)、唐云卿(休宁)、宋蓬仙(歙县)、董乡圃(泾县)、李风梧(太平)等。这些著名中医,潜心研究医理,注重临床实践,挂牌行医,慕名就医者络绎不绝,甚至来自方圆数百里。例如吴承忠,是全国大名医丁甘仁先生的门生,1927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是我国最早受正规系统中医理论培训的中医。他从医70载,经验丰富,医理颇深,温病学有较深的研究;他博学多记,治学功深,辩证精细,法治机圆,知常达变,屡起沉疴,在医务界享有很高声望,深受人民群众信仰。吴菊芳钻研医学,曾在《光华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他对《伤寒论》研究透彻,书中条文、处方,可以背诵如流,并著有《吴菊芳医案》等专著。

第四,所举办的公益慈善事业,造福了子孙后代。

徽商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和个人的千古垂名,往往对社会和慈善事业较为关心,这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地方文化事业和市政建设的发展。徽帮的徽州会馆、婺源会馆、祁门会馆,后来都成了办学的场所。民国21年,中渡口浮桥,被洪水冲垮,给两岸人民带来了不便,徽帮即投资建造了两艘大型渡船作为义渡,船尾刻上“新安书院”四个大字。1942年春,有人发起创办历史上第一所完全中学——天翼中学,徽商吴少樵认为这是一个利国利民之举,毅然将坐落在新厂附近的20亩良田献给天翼中学,作为开办费用。与此同时,徽商也把在外经营所获得的利润,大量转移原籍故里;用于修祠堂,置祭田,建筑庙宇、住宅、坟墓、牌坊和道路与桥梁,使得后来的古民居、古村落、古寺庙、古牌坊、古墓葬、古桥梁遍及徽州一郡六邑,号称“文物之海”,成为今天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不过,徽商虽然在发展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面性的阶级”。他们通过经商获得利润,由锱铢必争成了巨商大贾,必然又使得广大劳动人民及消费者受到损害,造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这点也必须看到。

纵观徽商历史,它是一支封建商人队伍,有其旧式商人的封建痼疾,带有浓厚的封建剥削阶级色彩,诸如顽固守旧、囿于传统、墨守成规等,是不可取的。但是,徽商的历史,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研究徽商,乃是我国宏大文化建设工程的一个内容。景德镇徽商,确有许多有益的经商之道,确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经验,即使在今天,也仍然不失其借鉴意义,是值得经济工作者和方志工作者以及工商史料专家研究和探索的。为此目的,笔者才花了一些时间和精力来搜集和整理这篇拙文。

[作者简介]程振武,男,1926年生,安徽祁门人。曾任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1988年退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