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功能历史省思:失调与重构

高等教育功能历史省思:失调与重构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毋庸讳言,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冲突,在诸多问题中,包含着高等教育“是”与“应是”、“所为”与“应为”的矛盾。这些矛盾和冲突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不能回避的历史的一部分。高等学校的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一种存在状态,职能是功能制度化的结果。再次,高等教育功能在一定历史阶段会发生失调,甚至可能导致高等教育的发展危机。

高等教育功能历史省思:失调与重构

教育是“人类最后和最好的希望之一”。事实上,人们对以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从来都是充满虔敬与希冀,人们用许多美好的词汇来形容代表高等教育的大学——摇篮、圣地、象牙塔加速器、动力站,等等。英国诗人约翰·曼斯菲尔德(John Masefield)曾经写道:“世间再无堪与大学相媲美的事物。在国破家亡、价值沦丧之时,在大坝坍塌、洪水肆虐之时,在前途暗淡、了无依赖之时,不论何地,只要有大学存在,它就巍然屹立,光芒四射。只要有大学存在,人的自由思想、全面公正探索的冲动仍能将智慧注入人们的行为之中。”[1]然而,正如赫拉克里特斯(Heraclites)所言,一切都是不断消长,没有东西停着不动。在发展历程中,高等教育是否一直能够名副其实,坦受赞誉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克尔在《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一书中,坦承其接受了赫拉克里特斯的“斗争是世界的公正原则”,其实质与社会冲突理论的理念相吻合,他看到“前面有很多矛盾和冲突困扰着高等教育,正和它们在过去曾经常常困扰高等教育一样”,“高等教育如何参与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将决定高等教育的未来如何发展”,因此分析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趋于一致的解决方法”不能回避[2]

毋庸讳言,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冲突,在诸多问题中,包含着高等教育“是”与“应是”、“所为”与“应为”的矛盾。这些矛盾和冲突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不能回避的历史的一部分。不仅不能回避,还要正视,不仅要正视,更要解决。而且在当前世情、国情、教情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何为”问题显得尤为急迫和突出,因为其“所为”失常,招人诟病。因此,本研究主要围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功能的失调与调适展开,并对高等教育功能的相关理论问题和历史演变进行了一定探讨和梳理,通过研究与考察,本研究集中澄明了如下观点:

首先,研究高等教育功能的逻辑起点应立足于高教活动的原始需求和生存价值,基于此,本研究认为高等教育功能的逻辑起点为人、文化和社会三者。整个高等教育活动都应该由此产生、发展、演变。高等教育功能正是基于这三重功能主体的需求变化,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导引下,采取相应功能行动,产生功能结果的动态发展的过程。

其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为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个体功能(如个体的社会化、个性化功能)、社会部分功能(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社会整体功能(如社会选拔、社会流动、社会分层等)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高等学校的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一种存在状态,职能是功能制度化的结果。人类的任何一项活动,都具有某种客观的功能,但只有这项活动与某些社会机构建立了某种制度化的联系以后,这项活动所具有的功能才可能成为这些社会机构必须完成或实现的职责,从而转化成机构职能。高等教育活动先天具有某些不言自明的功能,如育人功能、社会选拔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创造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功能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不同的社会或政府导向,高等教育功能的不同方面依次转化为高等学校的职能,并相应地引起高等教育结构的变革。高等教育功能向高等学校职能的转化过程,或者说高等学校职能的演变过程,以及高等教育的变革过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相适应,表现为高等教育从社会边缘走进社会中心、高等教育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相继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形态的变革,人们对高等教育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需求更为直接,从而使得高等教育功能得以更大范围地发挥和彰显。后出现的职能并不否定先前已经存在的职能,而是和原有的高等学校职能一起展现高等教育的功能。高等教育功能的一些方面向高等学校职能的逐渐演变,使高等教育的实为能力转向应为能力,由此大大提高了功能的强度。高等教育功能与高等学校职能之间共存共荣、不断发展,且永不终结。

再次,高等教育功能在一定历史阶段会发生失调,甚至可能导致高等教育的发展危机。高等教育功能的演变是一个高等教育与其内外部影响因素之间“协调—失调—调适—再失调—新的调适”的螺旋式动态发展过程。高等教育功能的失调源于高等教育功能的释放与人、文化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失谐,以及自身存在的应然面与实然面之间的矛盾。正是这种供给与需求、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张力构成了高等教育功能发展的动力,在张力的平衡、失衡与趋衡变化中,决定了高等教育功能协调、失调与调适的状态转化。高等教育功能的失调与调适是高等教育功能演变的基本方式,正是在功能的不断失调与调适中,实现了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契合。时代在进步,也不断地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只有不断调整自身功能实现中的偏差,才能真正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最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功能实现过程中存在着失调现象,这是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变化与高等教育功能演变之间缺乏协调、互动失序的客观后果,是高等教育功能实现与各功能主体发展需求之间矛盾运动中的一个客观环节。但是这些功能失调现象已经给社会和高等教育自身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若不能及时调适,必将危及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与社会进步。我们需要从高等教育功能实现的结构性影响因素与过程性实现环节入手,进行针对性的调适,但调适必须立足于高等教育自身的资源特性和内在逻辑,对各功能主体的需求做出自主性回应,而不是无选择地一味顺从。

以上对本书所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及相关研究结论做了简略说明。然而功能问题是高等教育领域一个宏大的基础理论问题,鉴于个人思维深度与认识广度的有限性,本书也存在诸多困惑与不足之处:

第一,研究中采用“过程—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式,高等教育功能的实现过程由功能取向、功能行动与功能结果三个环节以及若干要素指标构成,影响因素也涉及社会、高等教育自身等若干方面,分析框架虽然全面立体,但也可能会使研究显得内容庞多,重点不突出,陷入全面而不深入的窠臼。(www.daowen.com)

第二,本研究对于高等教育活动、高等学校职能以及高等教育功能的内涵辨析与关系界定,固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逻辑依据,但传统的“三职能(功能)说”历时日久,几成定论,如此区分,难免有自说自话之嫌。并且这种区分直接决定着后续研究的展开,因此不仅关系到文章论点的可接受程度,而且也使整个研究面临着一定的理论风险。

第三,功能是本质的外化,若想了解功能,必先了解本质。而研究中并没有对高等教育本质的专门讨论,虽然在文中有所穿插,但类似这种理论反思的缺乏使得研究的理论深度不够。

第四,高等教育功能的失调究竟该如何衡量?功能调适的措施如何落实?本研究中体现的多是一种理想的理论对照与策略构建,而高等教育功能问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如何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偏差,更为准确而有效地为我国高等教育功能把脉,文中思考得尚不深入。

理论往往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只有面对活生生的高等教育实践,理论研究者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和目标所在。尽管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就,但繁荣的背后需要我们以理性的思考为其持续发展把脉和定轨。我们不难看到:面对社会的功利熏染和权力的强势渗透,高等教育系统的自治传统正在消失,而行政权力却日渐膨胀;学者的淡泊名利、独立求真精神容易为浮躁情绪和功利思想所影响;高等教育机构日益沦为事业性的科研院所或人才培训机构。在功利主义的诱惑下,高等教育逐渐为社会所俘虏,丧失了自己的独立立场,淡忘了自己的本质使命,消散了特有的文化气质,忘却了对社会的精神指引。林立的大楼与先进的设施无法掩饰其人文精神的失落和济世情怀的萎缩,高等教育正走向褊狭与贫瘠,人类思想、精神、知识的动力源泉正日渐枯竭。若不能充分认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功能中的偏差、弱化、失用等失调现象并加以调适,必将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更为严重的危机,更会直接阻碍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因此我们必须直面现实,全面警醒,用理性的思考与探索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知识之灯拨亮灯捻,使其重新焕发耀眼的光辉,使高等教育真正成为社会物质领域的“创造源”、“人才库”与“孵化器”,精神领域的“思想库”、“评判场”与“导航灯”。

【注释】

[1]伯恩鲍姆.大学运行模式——大学组织与领导的控制系统[M].别敦荣,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6-7.

[2]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